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朝阳沟》之父杨兰春
日期:2020-11-13 14:18:23  点击:
来源:武安文联  作者:神钲书院

 

“亲家母,你坐下,咱们说说知心话。亲家母,都坐下,咱们把话拉一拉——”。每当我们听到这欢快的旋律,这通俗的唱词,心中不由得会心一笑。一种亲松愉悦的心情随之而生。这,就是豫剧《朝阳沟》中一个精典的唱段。它广泛流传在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无论你走到哪里,不时的都会听到。它的编剧就是我们武安的杨兰春先生。

杨兰春(1920——2009,武安列江村人。原名杨连存。著名的编剧、导演艺术家。享誉全国的一个艺术天才。原河南豫剧院三团团长、河南省文联副主席、中国剧协副主席、中共第十一大、十二大、十三大代表,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

杨兰春1920年出生在武安西部山区一个叫做列江的小山村。“山高石头多,出门就爬坡。头顶悬崖盖,脚蹬无水河”,“列江沟,列江沟,十年就有九不收。孩子老婆逃荒走,狼虫虎豹满街游”,这两段民谣,就是当时他家乡生活的真实写照。他的家庭异常贫困,常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大姐早逝,弟弟差一点被卖掉,父亲活活的饿死。生活的惨痛早早在他的心灵里打下了烙印。他当过小和尚,学过补锅,要过饭,最后进了武安的一个平调落子戏班,学唱戏,以养家糊口。好在杨兰春生性聪明,机灵乖巧,三年时间,慢慢适应了戏班的生活,他不愿学旦角,就走串场,自编段子,插科打诨,活跃舞台气氛,赢得了大家的喜爱。1938年,八路军进入太行山区,领导人民抗日。杨兰春辞别师父,参加了革命。先是青救会主任,村长,后来干脆正式当上了八路军,被分配到了机枪排。他跟着部队行军打仗,风里来雨里去,经受了考验。杨兰春由于学过唱戏,会说快板,天性活泼,爱说爱笑,在部队里起到了一个宣传员的作用。他常常把部队作战的经历现编成快板或者地方戏落子段给大家说唱,部队有演出,他必登台。成了部队的小名人。不久,他就正式被抽调到了部队宣传队。从此,他跟随着部队,南征北战,东挡西杀,参加了无数次战斗,经历了许多生死的考验。他随时把部队的战斗经历编成快板,现场表演,鼓舞士气。一次他因伤病,住了院。在医院登记时,由于口音的失误,护士把他的名字杨连存,误听写成了杨兰春。杨兰春一看,这个名字也不错,干脆就叫杨兰春得了。

杨兰春出院后,部队已经开拔,上级就把他留在了地方。派他到洛阳组建文工团,他任导演。在这里他充分发挥了他的表演演出才能,编导了许多活报剧,快板,小戏。配合形势,宣传革命。比如他编的活报剧《马歇儿和蒋介石》,诙谐幽默,获得了大家一致好评,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他导演的《血泪仇》,反映了河南人民的苦难生活,激起了现场观众的强烈共鸣,许多人泣不成声,连演几十场。还有《虎孩翻身》《赤叶河》《刘胡兰》等等,都让观众或悲或喜,或恨或泣,深深打动了观众,起到了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的宣传作用。

1950年秋,杨兰春被推荐到中央戏剧学院学习。入学时,需要考试。杨兰春心想,我一个土包子,文化水平不怎么样,肯定考不上。等轮到他时,他拿几块瓦片上了场。叮当叮当一敲打,杨兰春说了起来:“墙上画虎不咬人,蒜臼和面不胜盆。埋人不如娶媳妇,油棺材不如油大门”,考场顿时静了下来。杨兰春不慌不忙,接着说唱了起来:“小瓦片一打响叮咚,请问在位诸先生,你们爱听文来爱听武,爱听奸来爱听忠?爱听奸咱说蒋介石,爱听忠来咱说毛泽东——”大家一阵鼓掌,杨兰春顺利通过了入学考试。在这里,杨兰春主修了《联共党史》《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导演体系》《戏剧史》等七门课程,重点放在了导演专业。他克服了自己文化水平低的不足,刻苦的学习,经常听专家的讲课,像周扬、田汉、艾青、陈荒煤、沈雁冰、丁玲、金山、光未然、焦菊隐、崔嵬、赵丹等作家学者艺术家的课,他是来者必听。还观摩了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盖叫天、马连良、周信芳、范瑞娟、傅全香、白云生等著名演员的表演。如饥似渴的吸收知识的营养。他没过过星期天,没逛过大街,没到过长城,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毕业考试时被评为全系八个优秀生之一,与欧阳予倩院长合影留念。在学习期间,杨兰春接到了一个艰巨任务,和田川等人合作将赵树理的小说《小二黑结婚》改编成歌剧。杨兰春和田川不分昼夜,起早贪晚,开始了改编。杨兰春充分发挥了自己熟悉民间戏曲的特长,从中吸取可用的部分,用于剧本中。而后他们又到晋东南体验生活,了解风土人情,民歌民俗,搞调查研究。回来后又经过半年的努力,几易其稿,学员讨论,专家论证,最终完成了改编任务,得到原作者赵树理的肯定。这样,由杨兰春、田川改编,马可作曲,歌剧系同学表演的歌剧《小二黑结婚》正式推出,获得空前的成功。后来成为中国歌舞剧院和郭兰英的保留剧目。这也是继《白毛女》之后的中国歌剧舞台上的又一部成功歌剧。那“清凌凌的水来蓝格莹莹的天……”的优美旋律,几十年在中国畅响不衰。

1953年,杨兰春从中央戏剧学院毕业,回到了河南歌剧团(后改为豫剧院三团)当导演兼业务团长。他执导的第一部戏就是《小二黑结婚》。他又对原来的剧本做了进一步的修改,例如增加了武安落子的唱腔元素,显得地方风味更浓。在演员动作方面,更加生活化,适当的夸张,逼真到位,很好的突出了演出的喜剧效果,又真实可信。这个戏获得了成功,连演不断。成为三团的保留剧目。接着又拍起了第二部戏《刘胡兰》。拍这部戏他带着演员下乡体验生活,推荐演员阅读革命故事。自己编定导演手记,精心设计演员动作,根据群众的反映不断修改。最后又把这个戏也拍成了精品。此后他相继导演了《杏花营》《罗汉钱》《两兄第》《红色的种子》《冬去春来》《好队长》《李双双》《家里家外》等等几十部戏剧,每部戏都是精雕细刻,充分调动他的生活积累,加上他熟悉各种戏曲音乐的特长,精心设计每个演员的动作表情,每部戏都获得了成功,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他成了河南豫剧界的一面旗帜。由于他的艺术成就和影响巨大,他也不断的被邀请到其他地区帮助排演剧目。1962年到洛阳为著名豫剧演员马金凤导排《花打朝》,1983年到南阳帮助南阳曲剧团排演曲剧《儿女传奇》,1979年为著名演员张宝英排演戏曲电影《包青天》,1982年为安阳豫剧团排演《卖苗郎》,1989年为郑州豫剧团排演《风流才子》,1990年,他特意回到他的家乡河北武安,为武安平调落子剧团排演了《丢官记》,还了他为家乡人民做点事的一个心愿。

 1958年他编剧执导的《朝阳沟》无疑是他人生事业的一个顶峰,一时间风糜大江南北,几十年畅演不衰,至今仍活跃在舞台上和老百姓的耳目中,成为戏曲艺术的精典。这部戏的缘起是这样的:1958年河南省准备召开全省文化局长会,他的老朋友省文化局副局长冯纪汉找到他,要他排一部戏拿到会上演出。杨兰春问:要多长时间?冯回答:七天。杨兰春瞪大眼说:别开玩笑了,别人不懂你也不懂?七天能搞一个戏?冯局长说:你试试看。杨兰春送走了冯局长,心里泛起了波澜。1955年,毛主席刚刚发出了“农村是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的号召。号召城市广大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改变农村知识结构,建设社会主义。当时全国各地正热火朝天的宣传毛主席的指示,知识青年到农村,正在成为一场运动。杨兰春早就注意到这件事情,而且杨兰春熟悉农村生活,此前他曾到河南登封的曹村体验过生活,心里早就有类似这样的打算,可以说是不谋而合。但是短短七天,要排一部戏,也确乎太超人想像了。杨兰春下了决心,写!很快,第一、二、三、四场就写了出来,交给演员排练。第五、六场只写了唱词,就交给演员边学边凑情节,第七、八场写都来不及了,就录音口述,送到排练场地,指导排练,最后几场,连录音也来不及了,就直接口述,现场编,现场排。乐队舞美等随时跟进。到了320号晚上,正好七天七夜,戏排成了。开演前。主持人介绍了剧情和编排经过,又说,等等,还有几句唱词没想好呢,观众一片笑声。杨兰春赶紧又编了几句唱词。这时主持人说:开幕吧?杨兰春说,再等等,剧名还没想好呢。杨兰春想到下乡时曹村有个朝阳寺,赶忙说:就叫《朝阳沟》吧。大幕终于拉开,一出新剧开演了。随着那活泼的音乐、欢快的节奏、扣人心弦的剧情、熟悉的生活场景、悦耳的唱腔,地地道道的农村风味的一步步呈现,一部近乎完美的新戏展现在了观众面前。观众掌声雷动,演出获得了巨大的成功。19584月中旬,周总理到河南视察,看了此戏,给予了高度评价,指出:这是个好戏,可以到北京演出,一定会受到北京人民的欢迎。同年夏天,《朝阳沟》到北京参加了全国现代戏题材汇演,受到了专家们的好评和观众的热烈欢迎。《人民日报》及首都各大报刊都做了报道和宣传。1963年底,毛主席、刘少奇、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观看了此戏,也给予了高度评价。1964年《朝阳沟》被搬上了银幕,发行全国。随着电影的放映,一股“朝阳沟”热,涌动了全国城乡。《朝阳沟》的选段被到处传唱,《朝阳沟》也被改编成各种曲目,在各地上演。豫剧《朝阳沟》更是风糜全国。随着这部戏的不断上演,剧本日臻完善,剧情更加合理,人物形象更加鲜明,成为了现代戏的经典。这部戏受到了老百姓的真心喜爱,每逢喜事,都会听到它优美的旋律,每逢聚会,都会听到它精美的唱段。已是老百姓心中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

《朝阳沟》是一部思想性艺术性完美结合的作品,是建国后戏曲现代化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一个典范。

 首先,《朝阳沟》紧扣时代的脉膊,配合了当时的政治形势,反映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这一宏大主题,思想上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1955年毛主席发出知识青年要到农村的广阔天地,接受锻炼,做社会主义新人的号召。社会上正掀起一股热潮,大批的知识青年响应毛主席的号召,走向农村,接受锻炼,建设社会主义。整个社会的氛围,昂扬向上,热火朝天。毛主席的这一思想,与后来文革时期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有着根本的不同。此时新中国从废墟上刚刚建立,百废待举,百业待兴。各行各业特别是农村,更需要人才。另外,中国几千年来,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者严重脱节。建设新中国,需要有知识有文化的新型建设者。毛主席的号召,是具有战略意义的举措。而《朝阳沟》则恰好体现了毛主席这一思想,符合社会发展的潮流,适应了当时的政治形势。所以甫一推出,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第二,鲜明丰满的人物形象,让人们喜爱不禁。《朝阳沟》所塑造的人物形象,不是教条式的干瘪的,而是丰满可信真实可亲的。剧中的主人公银环,热情上进,有知识,有文化,怀揣理想,而又有着城市青年对农村的好奇和隔膜,还有着一丝丝的娇气。凭着热情来到农村后,受到挫折,又顿然失落,产生动摇,欲当逃兵。这样的变化,合情合理。最后在老支书的教育下,在乡亲们的帮助下,幡然醒悟,坚定了信心,重新回到了农村。人物感情的变化,思想的动荡,完全符合人物的性格特征。此外,剧中的拴保的耿直,二大娘的心直口快,拴保娘的善良,银环妈的刁蛮,老支书的憨厚,巧珍的泼辣等等,都让人觉得活灵活现,就生活在自己的身边,这些人物可亲可敬,真实具体,随手可触。这正是艺术作品生命力不朽的最可宝贵的本质。事实上,《朝阳沟》的人物原型,均来自于他当年生活过的曹村和武安的列江村,剧中的地名多取自于武安的列江村,这都是有据可查的。

 第三,地地道道的生活化语言,实实在在的群众口语,让老百姓倍感亲切,百听不厌。这得益于杨兰春扎实的生活功底。杨兰春自小在农村长大,在社会的底层摸爬滚打,对农村生活非常熟悉。再加上他的聪明好学,博闻强记,灵活运用。使用群众语言,可以说是得心应手,信手拈来。他的每一部作品都是如此。而《朝阳沟》尤甚。中国的戏曲,有阳春白雪,也有下里巴人。《朝阳沟》也算是下里巴人类的戏剧,但这里的下里巴人,并非鄙陋粗野,而是异常凝炼精到入木三分的生活精华。如剧中拴保对银环唱道:“到咱家,你知道啥,再说啥,千万别说那外行话,让街坊邻居听见了,不笑掉眼泪也笑掉牙”,再如银环挑水受挫时唱道:“亲亲娘,祖奶奶,谁叫我到这里来,上午挑,下午抬,累得我腰疼脖子歪”,亲家母对唱中二大娘唱道:“狗皮袜子没翻正,谁家舌头不磨牙”等等,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大量的比喻夸张借代通感等修辞方法的使用,使人物语言自然活泼,生动感人。这样的语言,使整个戏大放异彩,摇曳多姿。

第四,诙谐幽默的喜剧风格,让观众自始至终忍俊不禁。《朝阳沟》是一出喜剧。整个戏,欢快轻松,笑料不断。例如银环妈到朝阳沟找银环与乡亲们的吵架,表面上看起来箭拔弩张,实则给观众的感觉是轻松愉悦,银环妈的前倨后恭,一怒一悲,都合情合理,而又让人会心一笑。再比如,脍炙人口的亲家母的对唱,人物众多,身份各异,但诙谐自如,恰如其分。因此,这段唱段成了精典中的精典,在各个戏曲舞台上常被表演传唱。还比如,拴保教银环锄地的唱段,“那个前腿弓,那个后腿蹬,脚步要放稳劲使匀,得儿哟得儿哟莫放松。你前腿弓,你后腿蹬,心不要慌来手不要猛,好,好,唉,又叫你把它判了死刑”。平平常常的情节,让观众欢乐不止。每个唱段,每个对话,都让人相视一笑,莫逆于心。因此,在我们中原地区,无论谁家聚媳妇,都要播放《朝阳沟》,可见它是多么的广受人民大众的由衷喜爱。

第五,精美的唱腔,欢快的旋律,是推陈出新的精典。杨兰春是艺术的天才,他精通豫剧的各种板式唱腔,而且赋予革新精神。他和作曲家王基笑合作,使得这部戏在音乐创作上也达到了一个顶峰。《朝阳沟》的音乐,继承了传统豫剧的唱腔特点,而又有较大的创新。同时又吸取了不同地方戏种的音乐长处。例如,在拴保娘对银环的唱段中,“棉花白,白生生,罗卜青,青凌凌凌,麦子个个饱盈盈,白菜长得瓷丁丁”等,就吸取了武安落子的三字韵的唱法,轻快,跳跃,这在豫剧中是没有的。杨兰春是武安人,幼年是学过武安落子,它把这种唱式移植改造到这里,也非常契合,这也是《朝阳沟》久演不衰的一个原因。现在在各地不同的晚会上,在公园的戏迷聚会中,在大街小巷的闲聊中,《朝阳沟》的唱段时常响起,耳熟能详悦耳动听朗朗上口的音乐让人如醉如痴,无论大人小孩青年妇女,无论水平高低嗓音好坏,人人都能来上一段。是《朝阳沟》娱乐了观众,也是观众成就了《朝阳沟》。

总之,《朝阳沟》是一出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好剧,是建国以来戏曲创作的精典。它虽然为适应当时的政治形势而写,但它鲜活的艺术生命力和动人的情感感染力,使它大大超越了政治的因素,超越了时代,符合了人们普遍的审美价值取向,打动了人们的心灵,获得了人们的审美共鸣。它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也必将长久的流传下去,在我国的戏曲舞台上放出永久夺目的光彩。

杨兰春在“反右倾”运动中受到冲击,在“文革”中也受到了冲击。但他痴心不改,始终钟爱他的戏曲事业。更能让他挺过来的是许许多多的老百姓始终站到他这一边来。他常年生活在农村,和农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当他受冲击的时候,他生活过的曹村党支部书记,找到他,对他说:你要有什么困难,就到我们这来。我们保护你。文革中他也曾回到他的老家武安列江村,家乡的父老也对他伸出了援助之手。他把这两处,都看作是他的家乡。曾经这两地因“朝阳沟”的名字纠缠不休,都认为自己是真正的朝阳沟。他说:列江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曹村是后来我生活的基地,都给予了我关爱。他调解两处皆可以“朝阳沟”命名。2009年,因病逝世。他生前嘱托,把自己的骨灰一分为二,分葬在两处。如今两地,都建起了朝阳沟风景区,都在以不同的方式纪念他。

杨兰春是位人民艺术家,他深深的扎根在人民群众这块土壤中。他的经历,他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他对生活的深刻感悟,他对艺术的不懈追求,使他艺术的生命之树长青,对我国的戏曲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我国的戏曲事业。

正是:

洺水太行涵俊才,朝阳歌舞自天来。

万家忧乐随音动,千里江山依曲回。

最喜邻居话乡语,尤牵河谷报春开。

葱葱玉树根黄土,情洒梨园寄寸台。

点击免费看热门小说

(更多好文 请加小编微信happy_happy_maomi)

 

关于网站  |  触屏版  |  网页版

劳务派遣经营许可证编号:1*0*082021008
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编号:1*0*082021003
冀ICP备18017602号-1
冀公网安备 13040302001124号
客服电话:0310-3115600
Powered by {$sitename}
首页 刷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