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乡古村落:西马固村
作者:李运强
西马村古称“古城坡”,具体为何时何城不得而知。清代诗人程学礼作《过天台山市有感》诗道:“天台山势半蹉跎,三十年来感慨过。往迹谁知传赵胜,里名已自失荆轲。随他市语悲歌散,且倾村酒醉:颜酡。陵谷不堪回首处,日幕独上古城坡。”由此可见,在清代古城坡遗址尚存,与天台山天台寺相应,对应成“天台晚照”美景,成为肥乡古八大美景之一。关于西马古城坡的史料记载,疑似出处有三。
一、肥乡故城:《肥乡县志》记载,三国魏黄初
二年(221年),析到人、邯沟县地始置肥乡县,“其故城在今肥乡县西二十二里”。东魏天平元年(534年),肥乡县并入临漳县:隋开皇十年(590年)复置肥乡县,县城迁于今址。考虑古今尺寸不同,三国时一尺合今24.2cm。参照雍正年间肥乡旧志城区图,折合成为现在的距需,肥乡故城应在今肥乡城区西十四五里的位置,故此推断,西马村应该是肥乡最早的县志所在地。
二、即裴侯国都城。西汉征和元年(前92年),武帝封赵敬肃王子刘道为即裴侯,置即裴侯国(故城在今河北肥乡县西),属魏郡。王莽时,更即裴称即是县。东汉初复即裴县,不久废。《水经.浊漳水注》:“漳水又东,右径斥丘县(今成安县)北,即裴县故城南。王莽更名之曰即是也。《地理风俗记》日:列入县西南六十里有即裴城,故县也。"由此可推断,西马固村很可能是西汉时期即裴侯国的都城。
三、赵国“夫人城”。历史上关于“夫人城”的记载,有两种说法。
二是平原君赵胜的夫人训练女兵。公元前260年(周赧王五十五年),秦国大将白起在长平(今山西高平市城北10公里的长平村)一举歼灭只会纸上谈兵的赵国大将赵括,40万赵军全部被俘坑杀,史称长平之战。长平之战后,赵国国力说减。元气大伤,从比由盛转衰,失去了与秦抗衡的能力。
为防秦军再次来犯,赵孝成王纳平原君赵胜谏议,招募国内15岁以上男子全部编甲入伍;日夜操练,时刻备战。同时平原君赵胜将自己府上供养的三千门客充入军队。并派自己的夫人到肥多,把府上三千名丫鬟、女仆等成年女眷全部武装起来,加紧操练,弥补兵源不足。公元前259(周赧王五十六年),秦昭襄王趁赵国势微,再次派兵攻打赵国,史称
邯郸之战、邯郸保卫战。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打了三年。为解邯郸之围,平原君赵胜一方面派人向魏国、楚国求救外援;一方面组织邯郸军民团结一心,同仇敌忾,抗击秦军。
公元前257年(周赧王五十八年)12月,平原君赵胜在迟迟等不到魏、楚援军的情況下,为解邯郸城内守军的压力,命大将李谈率领其夫人在肥乡武装训练的3000名女兵,组成取死队趁夜袭击秦军,一击退秦军30里,为援军赶来赢得了时间和空间。这3000名女兵应该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女子敢死队了。此战中李谈战死,赵孝成王封其父为李侯。后来,魏国信陵君窃符救赵,亲率魏军赶到邯郸,与楚国军队合兵一处、赵、魏、楚三国共同夹击秦军,秦军大败,损失惨重。赵、魏、楚、韩(韩国是后来加入合纵攻秦的)先后收复魏之河东郡以及安阳、汾城,赵之太原郡以及皮牢、武安,韩之上党郡以及汝南等大片失地。奏在长平之战中的战果付之东流。
邯郸之战是战国时期东方诸侯国合纵抗秦取得的第一次大胜,严重地肖耗了秦国的实力,造成秦国军队接近20万人的伤亡,推退了奏国統一六国的步伐。而在邯郸之战前和战争期司,平原君赵胜的夫人在肥乡城西训练女兵并对战争起到关键作用,肥乡因此享有“夫人城”的美。
根据上述两种不同的记载,无论那种说法成立,或者两种说法共同立,西马固村是历史上“夫人城”所在地的可能性非常大。
综合以上史料分析,西马固村不管是肥乡故城、即裴侯国都城,还赵国的“夫人城”,都是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古城老村。在这片生生不息的土地上曾经发生过多少荡气回肠的动人故事,或波壮阔,或慷慨悲歌。在这片奋发有为的土地上正发生着很多愚公移山的感人故事,或矢不渝。,或俯首深耕;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许许多多美丽的故事都在发生着……
西马固村名称的演变
西马村最早得名于清朝雍正年间。道光年间改名刘庄铺、学前李庄。同治年间又更名为张刘庄、张元庄、学前李庄。中华民国前期沿袭旧称,但把村庄分为主村和附村,其中主村为张刘庄,附村为张元庄、学前李庄。中华民国后明(抗日战争期间),为便于组织军民抗击日寇,当时的抗日民主政府将全是划分为若干个抗日专区,并将张刘庄、张元庄、学前李庄三个村合并为一个村,恢复西马固称渭,隶属第五区。新中国成后正式定名西马固,沿用至今。
西马固在明代建村。村民大都是从山西洪洞县大槐树下迁民来到这里生活居住的,所以村里有"问我祖先来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的说法。至清代,村中有刘、张、袁、李等姓氏聚落。经过400多年历史变迁,如今村中袁姓已消失,李姓为当前村里最大姓氏,其次为孙、崔、张等姓氏。
西马固村历史人物和文化遗迹
西马固村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虽自明代建村,但据史料记载,从古城坡至今,至少有2300年到1800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孕育了众多名人志土和光辉灿烂的文化,比较著名的有明代总宪李杜和北方名刹清平寺。
一是明代总宪李杜
李杜,生卒不详,直隶广平府肥多長人,明朝万历五年(1577年)丁丑科进士。李杜为官清正,家族荣耀,其祖上六代世代为官,本人官至总宪,曾任江西布政使、山西汾州孝义知县等官职。
二是北方名刹清平寺
清平寺,建适时间不详,是我国北方较大规模的著名寺院。寺庙盛时占地40余,寺外供养僧人耕种的土地上百亩,常年居住僧侣数十人。寺内建有房屋百间,供奉大小铜佛几十専,钟楼悬挂2米多高的精美铜钟口,其中最大的铜佛4米多高,重十余吧。可惜的是,这些文物古迹都在历史的红尘中被湮没,有的毁于战火,有的遭到人为破坏,只留下一些残砖断区,仿佛向世人诉说着当年的盛大与辉煌。
2013年,西马固村在当地政府支持下重修清平寺。目前已恢复山门、大殿、配殿、相房等寺院建筑,古刹名寺正日益焕发出勃勃生机。
三是其他文化遗迹
西马固落子剧刷团。1945年组建,不久停演。上世纪80年代初恢复演出,两年后又停止演出。剧团常年有三四十人排练、演出,行当、乐器齐全,能够完整演出几十个目,在肥乡及周边有较大影响。
李佃墓碑和万历皇帝敕封圣旨碑。2014年10月出土,每块石碑整体均由双龙戏珠蟠龙碑冠、青石碑身和赑屃底座三部分组成,雕刻精美,气势恢宏。墓碑由青石材质构成,为明代总宪李杜所立,时间分别为万历九年(敕命之宝)、万历三十六年,距今有439年和412年。
古代官道、驿站、烽火台。在西马固村北有一条古代的官道遗址,官道旁建有驿站,供往来官员、信使途中食宿、换马、休息。驿站东北方向约100米位置建有一座烽火台。现官道和烽火台遗迹依然依桸可辨。
古树名木。在西马固村内、村外点状分布着十余棵百年以上的古皂角树、古杜梨树、古枣树,虽经百年风雨,至今仍枝繁叶茂,生机盎然。这些古树有的五六丈高,树干粗大,需四五个成年手拉手才能合抱,枝茎社硕,冠如华盖,夏天树阴蔽日,遮阳面积达一亩有余。当地人尊崇自然,在树上系挂红布,树下摆上香炉,每逢节日焚香祭拜,奉为“神树”。
目前,这些古树已被肥乡林业部门登记为古树名木,当地政府和村民正在加大保护力度,让这些见证历史变迁的“活化石”生生不息,永存永生。
(更多好文 请加小编微信happy_happy_mao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