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武安同会村,古称屯枢村,清末到民国是富甲一方的商贾文化名村。古村建筑精美,砖雕、石雕、木雕具有很高的工艺水平。豪宅大院的门楼、梁柱、斗拱、檩椽、墙面、天花都雕梁画栋,千姿百态,栩栩如生。武安《民国县志》记载:“务农重读,人文斐然,科第屡显,后趋重商,乡贤杨续时故里”。可见,同会村历史上确实是文化底蕴深厚,兴学重读,致使“书香门第”之家众多的文化名村。明代、清代 进士、承德郎、举人、秀才频出;文风蔚起,崇文重教,科举发达,义学、私塾兴盛,学子、英才辈出。久负盛名者当属杨续时,为清·乾隆三十七年进士,在山东做官,历任肥城、单县、蓬莱知县和胶州知州。关于杨续时勤奋读书,高中进士的故事,至今仍为村民口口相传的美谈,为同会这个千年古村创造了历史、赢得了美誉,影响了民风,激励了后人。古村中央有一条东西方向的长街,自古至今村民称之为“官儿家街”,该长街即为当年杨进士府第住址所在。至清末,该村不仅重读,且趋于重商,到东三省经营“医药剂局和布匹绸缎”发家致富者亦众。县志记载:“青年子弟无不遣使学贾,田间操作,委诸雇工佃户”。清中叶至民国,同会村为域内首屈一指的商贸繁荣、贾而好儒、文风昌盛、儒风独茂的著名村庄,对全县经济发展和乡学教育起到引领和示范效用。
鼓山脚下的红色文化名村——同会
1945年,中共中央军委根据总体战略部署,针对国民党军队发动内战后,沿平汉铁路继续北犯的企图,冀鲁豫军区根据战略需要从邯郸迁至武安山区。
晋冀鲁豫边区成为我党我军同国民党反动派及其军队作战的主要战场,在这一特殊历史时期,武安成为晋冀鲁豫军区首脑机关驻地,军区首脑机关于1945年11月进驻武安县的同会村。这里西通秦晋,东接齐鲁,南靠鼓山,北临洺水,依山取势,傍路筑村,当年的晋冀鲁豫军区首脑机关就驻扎在这个村庄。
晋冀鲁豫军区成立于1945年8月,下辖太行、太岳、冀南、冀鲁豫四个军区。晋冀鲁豫军区由刘伯承任司令员,邓小平任政治委员,滕代远、王宏坤任副司令员,张际春任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李达任参谋长,王新亭任政治部副主任。
时任晋冀鲁豫军区司令员刘伯承,政治委员邓小平,参谋长李达。
晋冀鲁豫军区直属机关在同会村住址
晋冀鲁豫军区直属机关在同会村住址
晋冀鲁豫军区直属机关在同会村住址
晋冀鲁豫军区通信学校的历史沿革
1931年1月在江西瑞金成立“军委无线电通信学校”。
1933年第二方面军和第四方面军举办“无线电训练班”。
红军长征时“军委无线电通信学校”保留建制。
1935年在陕北建立“军委无线电通信学校”。
1935年5月陕北红二十七军解放延长县,延长油矿电台台长吴泽光携带电台参加红军。在吴泽光的建议下,中共西北工作委员会在永坪镇成立了“无线电报务训练班”。
1935年12月中央红军经过长征达到陕北瓦窑堡,陕北红军“电训班”也迁至瓦窑堡。军委决定成立“军委无线电通信学校”,吴泽光任校长,曾三任政委。
1936年1月“军委无线电通信学校”随党中央移至延安,通称“延安通校”。
1945年6月吴泽光奉命到达晋冀鲁豫军区,筹建“晋冀鲁豫军区通信学校”。
1945年11月“晋冀鲁豫军区通信学校”在武安县同会村成立。校长吴泽光,政委曾三。
晋冀鲁豫军区通信学校在同会村旧址
晋冀鲁豫军区通信学校在同会村旧址
从延安来到同会村的“通校”校长 吴泽光
1945年6月吴泽光奉命从延安到达晋冀鲁豫军区,组建“晋冀鲁豫军区通信学校”。1945年10月“晋冀鲁豫军区通信学校”在武安县同会村成立。吴泽光任校长。建校之初,人员紧缺,吴泽光既当校长又兼任教员。为建立机构、选调人员、购置设备,他从早晨忙到晚上。每天工作14至18个小时,他亲自编写电学、英文、报务等课程的讲义,亲自刻制蜡版印刷,装订教材,自编校歌,谱写词曲,教学员演唱。学员学习生活都很紧张,无暇理发,他就买把推子,亲自给学员理发。为办好学校,搞好教学,他倾注了全部的心血和才华。
从“二万五千里长征走到同会村的晋冀鲁豫军区通信学校政委 曾 三
1924年11月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
1925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7年初任中共湖南区执委秘书。
1930年在上海中央特科学习无线电通信技术。
1931年被派往江西中央革命根据地,担任报务员,实现了中央红军与在上海党中央的第一次无线电联系。从此,在毛泽东、朱德等的领导下,曾三及其战友开创中国工农红军的无线电通信事业。先后任苏区中央局电台政委、台长,并兼任红军通信学校政委。参加了第二、三、四、五次反“围剿” 和二万五千里长征。
1936年西安事变后,赴西安,任红军联络处电台台长。
1937年3月回到延安。是中共及红军早期电台的报务员和领导者,为开创中共的无线电通信事业,培养机要人员,做出了重要贡献。
1940年3月到西安做秘密情报工作,同年11月返回延安。
1945年6月曾三、吴泽光奉命到达晋冀鲁豫军区,组建“晋冀鲁豫军区通信学校”。
1945年10月“晋冀鲁豫军区通信学校”在武安同会村成立。
校长吴泽光在同会村办公的住址
校长吴泽光政教兼管,教务特别繁忙,同志们劝他注意休息,别把身体累垮,他且说:“现在不是休息的时候,战争年代需要拼命精神!由于长时间过度劳累,以致积劳成疾。吴泽光患了重感冒,发高烧,继而引发剧烈的牙痛。同志们劝他到邯郸看病,他笑着说:“到邯郸看病来回三天,不如在本地治疗,半天时间就够了”。第二天上午,他独自到武安城里一家私人诊所看牙病。返回的路上,病痛加剧,步履艰难,10里路程走了近10个小时。一到驻地就倒下了,高烧40至42度。两周后,1946年2月4日吴泽光病逝于武安同会村,时年35岁。
校长吴泽光在同会村办公的住址
晋冀鲁豫军区在同会村召开了吴泽光同志追悼会,军区司令员刘伯承主持追悼会,并亲自在追悼会上作“沉痛悼念吴泽光同志,向吴泽光同志学习”重要讲话。
中共中央在延安为吴泽光同志举行了追悼会,悼文中说:“他是理论联系实际、知识分子工农化的榜样”。
吴泽光同志之墓,建在晋冀鲁豫烈士陵园之中。碑文:前晋冀鲁豫军区司令部通讯分局局长,广东潮州人,生于一九一零年,一九三五年参加红军,一九三六年加入共产党,在军中历任军委电台报务主任、分队长、通校校长等职,一九四六年二月四日病逝于武安同会村,时年三十五岁,遗子、女各一,女名丽阳,子名东东。一九四九年九月立。
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央军委副主席的周恩来为吴泽光逝世题词:“埋头苦干,鞠躬尽瘁,是人民的好勤务,是吾党的好模范”。
周恩来为晋冀鲁豫军区通信学校校长吴泽光题词:“埋头苦干,鞠躬尽瘁,是人民的好勤务,是吾党的好模范”。
刘军昌,退休干部,参与策划编撰:《武安市志》《武安年鉴》《武安博览》《魅力武安》《战争记忆》《太行丰碑》《追忆英烈》《红色印迹》《洺河话语》;“晋冀鲁豫边区革命纪念馆”“武安市博物馆”“武安革命烈士纪念馆”“武安市抗战历史纪念馆”“晋冀鲁豫人民日报社、新华社总分社纪念馆”“八路军野战医院纪念馆”“大卫·柯鲁克、伊莎白纪念馆”“武安农业学大寨纪念馆”等书刊和大中型纪念馆。
(更多好文 请加小编微信happy_happy_mao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