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紫金山——历史文献关于紫峰文人事迹的记載 ——刘秉忠传
日期:2020-10-14 14:09:36  点击:
来源:邯郸文化网  作者:刘心长

 

历史文献关于紫峰文人事逃的记載

——刘秉忠传

 作者:刘心长

刘秉忠字仲晦,初名侃,因从释氏,又名子聪,拜官后始更今名。其先瑞州人也,世仕辽,为官族。曾大父仕金,为邢州节度副使,因家焉,故自大父泽而下,遂为邢人。庚辰岁,木华黎取邢州,立都元帅府,以其父润为都统。事定,改署州录事,历巨鹿、内丘两县提领,所至皆有惠爱。

 

 

秉忠生而风骨秀异,志气英爽不羁。八岁入学,日通数百言。年十三,为质子于帅府。十七,为邢台节度使府令史,以养其亲。居常郁郁不乐,一日投笔叹曰:“吾家累世衣冠,乃汩没为刀笔吏乎11!丈夫不遇于世,当隐居以求志耳。”即弃去,隐武安山中12。久之,天宁虚照禅师遣徒招致为僧13,以其能文词,使掌书记。后游云中14,留居南堂寺15

 

 

世祖在潜邸16,海云禅师被召,过云中,闻其博学多才艺,邀与俱行。既入见,应对称旨,屡承顾问。秉忠于书无所不读,尤于邃于《易》及邵氏《经世书》17,至于天文、地理、律历、三式六壬遁甲之属18,无不精通。论天下事如指诸掌。世祖大爱之。海云南还,秉忠遂留潜邸。后数岁,奔父丧,赐金百两为葬具,仍遣使送至邢州。服除,复被召,奉旨还和林。上书数千百言,其略曰:

 

 

典章、礼乐、法度、三纲五常之教19,备于尧、舜20,三王因之,五霸败之的。汉兴以来,至于五代,一千三百余年,由此道者,汉文、景、光武,唐太宗、玄宗五君,而玄宗不无疵也23。然治乱之道,系乎天而由乎人。天生成吉思皇帝,起一旅,降诸国,不数年而取天下。勤劳忧苦,遗大宝于子孙24,庶传万祀25,永保无疆之福。

 

 

愚闻之曰“以马上取天下,不可以马上治”26。昔武王,兄也;周公,弟也。周公思天下善事,夜以继日,每得一事,坐以待旦,以匡周室,以保周天下八百余年,周公之カ也。君上,兄也;大王,弟也。思周公之故事而行之,在乎今日。千載一时,不可失也。

 

 

君之所任,在内莫大乎相,相以领百官,化万民;在外莫大乎将,将以统三军,安四域。内外相济,国之急务,必先之也。然天下之大,非一人之可及;万事之细,非一心之可察。当择开国功臣之子孙,分为京府州郡监守,督责旧官,以遵王法;仍差按察官守,治者升,否者黜。天下不劳力而定也。天下户过百万,自忽都那演断事之后,差徭甚大,加以军马调发,使臣烦扰,官吏乞取,民不能当,是以逃窜。宜比旧减是半,或三分去一,就见在之民以定差税27,招逃者复业,再行定浪夺。官无定次,清洁者无以迁,污滥者无以降。可比附古例,定百官爵禄仪仗,使家足年贵。有犯于民,设条定罪。威福者君之权,奉命者臣之职。今百官自行威福,进退生杀惟意之不从,宜从禁治。

 

 

天下之民未闻教化,见在囚人宜从赦免,明施教令,使之知畏,则犯者自少也。教令既设,则不宜繁,因大朝旧例,增益民间所宜设者十数条足矣。教令既施,罪不至死者皆提察然后决,犯死刑者覆奏然后听断,不致刑及无辜。

 

天子以天下为家,兆民为子,国不足,取于民,民不足,取于国,相须如鱼水。有国家者,置府库,设仓廪,亦为助民;民有身者,营产业,辟田野,亦为资国用也。今宜打算官民所欠債负,若实为应当差发所借,宜依合罕28,皇帝圣旨,一本一利,官司归还。凡陪偿无名,虚契所负,及还过元本者,并行赦免。

纳粮就远仓,有一废十者,宜从近仓以输为便。当驿路州城,饮食祗待偏重,宜计所费以准差发。关市津梁正税十五分取一29,宜从旧制。禁横取,减税法,以利百姓。仓库加耗甚重,宜令权量度均为一法30,使锱铢圭撮尺皆平31,以存信去诈。珍贝金银之所出,淘沙炼石,实不易为。一旦以缠丝缕,皮革,涂木石,桩器杖,取一时之华丽,废为尘而无济,甚可惜也。宣从禁治。除帝胄功臣大官以下章服有制外,无职之人不得僭越32。今地广民微,赋敛繁重,民不聊生,何力耕耨以厚产业?宜差劝农官一员,率天下百姓务农桑,营产业,实国之大益。

 

古者庠序学校未尝废33,今郡县虽有学,并非官置。宜从旧制,修建三学,设教授,开选择才,以经义为上,词赋策论次之,兼科举之设,已奉合罕皇帝圣旨,因而言之,易行也。开设学校,宜择开国功臣子孙受教,选达才任用之。

 

 

天下莫大于朝省34,亲民莫近于县宰。虽朝省有法,县宰宜择,县宰正,民自安矣。关西、河南地广土沃,以军马之所出入,治而未丰。宜设官招抚,不数年民归土辟,以资军马之用,实国之大事。移刺中丞拘椎盐铁诸产、商贾酒醋货殖诸事35,以定宣课,虽使从实恢办36,不足亦取于民,拖兑不办,已不为轻。奥鲁合蛮奏请于旧额加倍榷之37,往往科取民间。科并行,民无所措手足。宜从旧例办榷,更或减轻,罢繁碎,止科征;无从献利之徒削民害国。鳏寡孤独废疾者,宜设孤老院,给衣粮以为养。使臣到州郡,宜设馆,不得于官衙家安下。

 

 

孔子为百王师,立万世法,今庙堂虽废,存者尚多,宜令州郡祭祀,释奠如旧仪。近代礼乐器具靡散,宜令刷会,征太常旧人教引后学,使器备人存,渐以修之,实太乎之基,王道之本。今天下广远,虽成吉恐皇帝成福之致,亦天地神明阴所佑也。宜访名儒,循旧礼,尊祭上下神祗,和天地之气,顺时序之行,使神事民依,德极于幽明,天下赖一人之庆。

 

 

见行辽历,日月交食颇差,闻司天台改成新历,未见施行。宜因新君即位,烦历改元。今京府州郡置更漏,使民知时。国灭史存,古之常道,宜撰修《金史》,令一代君臣事业不坠于后世,甚有励也40

 

国家广大如天,万中取一,以养天下名士宿儒之无营运产业者,使不致困穷。或有营运产业者,会前圣旨,种养应输差税,共余大小杂泛并行蠲免41,使自给养,实国家养才励人之大也。明君用人,如大匠用材,随其巨细长短,以施规矩绳墨。孔子曰:“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42盖君子所存者大,不能尽小人之事,或有一短;小入所拘者狭,不能同君子之量,或有一长。尽其オ而用之,成功之道也。

 

君子不以言废人,不以人废言,大开言路,所以成天下、安兆民也。天地之大,日月之明,而或有所蔽。且蔽天之明者,云雾也;蔵人之明者,私欲佞说也。常人有之,蔽一心也;人君有之,蔽天下也。常选左右谏臣,使讽喻于未形,付画于至密也。君子之心,一于理义,怀于忠良;小人之心,一于利欲,怀于谗佞。君子得位,有容于小人,小人得势,必排于君子。明君在上,不可不辨也。孔子曰“远佞人",又曰“恶利口之覆邦家者”44,此之谓也。

 

 

今言利者众,非图以利国害民,实欲残民而自利也。宜将国中人民必用场冶,付各路课税所,以定榷办,其余言利者并行罢去。古者明王不宝远物,所宝惟贤,如使贤者在位,能者在职,此皆一人之睿知,贤王之辅成也。古者治世均民产业,自废井田为阡陌,后世因之不能复。今穷乏者益损,富盛者增加。宜禁行利之人勿恃官势,居官在位者勿侵民利,商赏与民和好交易,不生擅夺欺罔之害,真国家之利也。

 

笞箠之制,宣会古酌今,均为一法,使无敢过越。禁私置牢狱,淫民不辜45,鞭背之刑宜禁治,以彰爱生之德。立朝省以统百官,分有司以御众事,以至京府州郡亲民之职无不备,纪纲正于上,法度行于下,是故天下不劳而治也。今新君即位之后,可立朝省,以为政本。其余百官,不在员多,惟在得人焉耳。

 

世祖嘉纳焉。又言:“那州旧万余户,兵兴以来不满数百,凋坏日甚,得良牧守如真定张耕、洛水刘肃者治之,犹可完复。"46朝廷即以耕为邢州安抚使,肃为副使。由是流民复业,升邢为顺德府。

 

 

癸丑47,从世祖征大理48。明年,征云南。每赞以天地之好生,王者之神武不杀,故克城之日,不妄戮一人。己未49,从伐宋,复以云南所言力赞于上,所至全活不可胜计。

 

 

中统元年50,世祖即位,问以治天下之大经、养民之良法,秉忠采祖宗旧典,参以古制之宜于今者,条列以闻。于是下诏建元纪岁,立中书省、宣抚司。朝廷旧臣、山林遗逸之士,咸见录用,文物粲然一新。

 

 

秉忠虽居左右,而犹不改旧服,时人称之为聪书记52。至元元年53,翰林学土承旨王鹗奏言:“秉忠久侍藩邸,积有岁年,参帷之密谋定社稷之大计,忠勤劳绩,宜被褒崇。圣明御极,万物惟新,而秉忠犹仍其野服散号,深所未安,宜正其衣冠,崇以显秩。”54帝览奏,即日拜光禄大夫,位太保,参()[]中书省事。诏以翰林侍读学士窦然之女妻之,赐第奉先坊,且以少府宫籍监户给之。秉忠既受命,以天下为己任,事无巨细,凡有关于国家大体者,知无不言,言无不听,帝宠任愈隆。燕闲顾问,辄推荐人物可备器使者,凡所甄拔,后悉为名臣。

 

 

初,帝命秉忠相地于桓州东滦水北,建城郭于龙冈55,三年而毕,名曰开平。继升为上都,而以燕为中都56。四年,又命秉忠筑中都城,始建宗庙宫室。八年,奏建国号曰大元,而以中都为大都。他如颂章服,举朝仪,给俸禄,定官制,皆自

 

秉忠发之,为一代成宪57

 

十一年,扈从至上都58,其地有南屏山,尝筑精舍59居之。秋八月,秉忠无疾端坐而卒,年五十九。帝闻惊谓群臣日:“秉忠事朕三十余年,小心慎密,不避艰险,言无隐情,其阴阳术数之精,占事知来,若合符契,惟朕知之,他人莫得闻也。”出内府钱具棺敛,遣札部侍郎赵秉温护其丧还葬大都60。十年,赠太傅,封赵国公溢文贞。成宗时,赠太师,谥文正。仁宗时,又进封常山王。

 

 

秉忠自幼好学,至老不衰,虽位极人臣,而斋居蔬食,终日澹然,不异平昔。自号藏春散人。每以吟咏自适,其诗萧散闲淡,类其为人。有文集十卷。无子,以弟秉恕子兰璋后。

 

 

秉恕字长聊,好读书,年弱冠61,受《易》于刘肃,遂明理学。兄秉忠,事世祖,以荐土自任,嫌于私亲,独不及秉恕。左右以闻,召见,遂同侍谮邸。世祖尝赐秉忠白金千两,辞日:“臣山野鄙人,侥幸遭际,服器悉出尚方62,金无所用。”世祖日:“卿独无亲故遗之邪?"辞不允,乃受而散之,以二百两与秉恕,秉恕曰:“兄勤劳有年,宜蒙兹赏,秉恕无功,可冒恩乎?”终不受。

 

 

中统元年,擢礼部侍郎、邢州安抚副使。二年,赐金符,迁吏部侍郎。三年,升邢为顺德府,赐金虎符,为顺德安抚使。至元元年,转官法行63,改嘉议大夫,历彰德、怀孟、淄莱、顺天、太原五路总管。淄菜府有死囚六人,狱已具64。秉恕疑之,详谳得其实65,六人赖以不死。他所至,皆有惠政。召除礼部尚书。出为淮西宣慰使,会省宣慰司,历湖州、平阳两路总管。平阳岁荒,民艰食,辄开仓以赈之,全活者众。年六十,卒于官。

选自《元史・刘秉忠传》

注释

①释氏:佛教僧徒的称谓。《高僧传・释道安》:[东晋道安]以大师之本,莫尊释迦,乃以释命氏。”僧尼称释,自此始。释,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简称。

②瑞州:元代治所在今辽宁省绥中县南,辽代为来州来宾,金代为宗州来宾。刘秉忠的祖籍在今辽省绥中县刘李村。

③邢州:今河北省邢台市。节度副使:金代地方机构设路、府、州、县四级,各州设刺吏、节度使统领军兵,节度副使是州统领军兵的节度使官员的副职。

④木华黎:蒙古重要将领和王公。曾从铁木真征服各部,累立战功。蒙古建国,为“四杰”之一。后随成吉思汗攻金,大败金兵。攻金中都,迫金请和。1217年封国王,吸收大批汉族地主武装,专事攻金。庚辰年,即公元1220年,木华黎攻取邢州,立都元帅府,以刘秉忠的父亲刘润为都统。这一年刘乗忠4岁。

⑤都统:蒙古在边疆或新征服的地区设置军政相结合的机关“宣抚尉使司都元帅府”,又称“都元帅府”。都统是都元帅府元帅以下的统兵官员。

⑥州录事:主管州文案的官员。

⑦提领:掌管县军事的官员。

③质子:由于刘秉忠父亲在邢州都元帅府为官,按蒙古制度规定,刘秉忠需到都元帅府为质子。

⑨令史:邢台节度使府的文案小吏。

⑩累世衣冠:累世,指刘乗忠先祖仕辽以来连世。《史记·太史公自序》:“六艺经传以千万数,累世不能通其学。”衣冠,原指古代士以上的服装,后引申指世族、士绅。《后汉书・羊陟传》:“家世衣冠族。”

注释文字无法试图转化看截图:

 

译文

 

 

刘秉忠字仲晦,起初名字叫侃,因为信奉佛教,又名子聪,拜授官职后才开始更换为现今的名字。刘秉忠的祖先是瑞州(今辽宁省绥中县南)人,世代在辽朝做官,是官宦的家族。刘秉忠的曾祖父在金朝做官,为邢州节度副使,因此就在邢州安了家,所以从祖父刘泽以下,就成为邢州人了。庚辰(公元1220)那年,木华黎攻取了邢州,建立都元帅府,以刘秉忠的父亲为都统。局势稳定后,改任邢州录事,历任巨鹿、内丘两县提领,所到过任职的地方都对百姓留下了惠爱。

乗忠生下来的时候风骨秀异,志向气概英爽不凡。8岁入学,每天可以记通几百言的书。13岁那年,到元帅府作为质子。17岁,成为邢台节度使府的令史,用薪俸来供养自己的亲属。刘乗忠时常郁郁不乐,有天投笔慨叹说:“我家世代都是衣冠世族,竟然就这样汩没为刀笔吏了吗!大丈夫在社会上没有遇到被识拔的机会,就应当隐居来追求他的志趣。”即刻弃官而去,隐居于武安县的山中。过了很长一段时间,天宁寺的虚照禅师派遣佛徒招致刘秉忠为僧,因为刘秉忠能够精通文词,就让掌管寺庙的书记僧职。后来刘乗忠游历云中,留居在南堂寺。

元世祖忽必烈在潜邸的时侯,海云禅师受召请,路过云中,听说刘秉忠博学多才若,邀请他一块北行。入见世祖之后,回答应对恰合世祖的意愿,又多次接受咨询顾问。秉忠对于书籍无所不读,特别深刻精通于《易》及邵雍的《经世书》,至于天文、地理、律历、三式、六壬、遁甲这类学问,也无不精通。论谈天下事就象指着手掌那样熟悉。世祖非常喜爱秉忠。海云禅师回南边去,秉忠就留在了潜邸。后来过了几年,秉忠奔父丧,世祖赐给金百两置办葬具,还派遺使者送到邢州。秉忠丧服除去后,再次受世祖召请,回到和林。上书数千百言,大致的意思说:

典章、礼乐、法度、三纲五常之教,完备于尧、舜时期,夏、商、周三王继承了它,春秋五霸败坏了它。汉兴以来,直到五代,一千三百余年,实行尧、舜之道的,有汉文帝、汉景帝、东汉光武帝、唐太宗、唐玄宗五个君主,而唐玄宗不能算没有毛病。然而治乱之道,系连于天而由决于人。天生成吉思皇帝,振起于一旅的兵众,降服诸国,没有几年就取得了天下。他勤学忧苦,把皇权大宝遗留给子孙,希望传延万代,永保无疆之福。

愚笨的我听说“以马上取天下,不可以马上治天下”。从前的周武王,是兄长;周公,是兄弟。周公思考天下应办的善事,夜以继日,每想到一件事,就坐起来等待天明,以匡辅周室,因此保佐周朝的天下长达八百余年,这都是周公之力啊。现今君上,是兄长;大王,是兄弟。想想周公的故事来实行它,在乎今日这是千载一逢的时机。不可以失去呀。

君主所任用的,在内没有比相再大的,相率领百官,教化万民;在外没有比将更大的,将统帅三军,安卫四方。内外相互协调,是国家最急迫的政务,一定要放在尤先的位置。然而天下这样大,不是一个人可以遍及的;万事这样繁细,也不是一个心可以体察的。应当选择开国功臣的子孙,分别作为京府州郡的监守,督责旧官,以遵王法;还要差派按察的官守,治理成绩好的就升迁,不好的就黜降。天下不用劳力就能定了。

天下户口过百万,自从忽都那演断事之后,差徭很大,加以军马调发,使臣烦扰,官吏索取,民众不能承受,因此逃窜。应该参照旧例减半,或三分之一,就现在的民众数目来定差税,招抚逃亡的民众复业,再行决定可否和去取。官吏没有一定的次序等级,清明廉洁的不能升迁,贪脏污滥的也不能黜降。可以比附古例,裁定百官的爵禄仪仗,使家足身贵。有侵民众的,按条文定罪。威福是君主的权力体现,奉命是臣僚的职责要求。现在百官自行作威作福,进退生杀只是按自己的意愿办事,应该加以禁治。

天下的民众没有听到过教化,现在的因人应加以赦免,明确颁布教令,使他们知道畏惧,那么犯法的人自然就少了。教令既已设置,就不宜繁琐,沿袭大朝的旧例,增添民间所宜设置的十数条也就够了。教令已经施行,罪行不至于死刑的都要提取审察然后判决,犯死刑的要覆奏然后听取决断,不致于刑及无辜。

天子以天下为家,亿兆民众为子,国用不足,取于民,民用不足,取于国,两者相互依赖象鱼水关系那样。居有国家的,置府库,设仓廪,也是为了助民;民众有身籍的,营产业,辟田野,也是为了资助国用。今宜计算官民所欠债负,如果确实应当差发所借的,宜依照合罕皇帝的圣旨,一本一利,向政府归还。凡是陪偿没有理由,虚契所负的债务,等偿还过原本的,并行赦免。

交纳粮税向远仓输运,有收纳一份废损十份的弊病,应就近仓来输纳为便。当处驿路的州城,饮食接待偏重,应计算所需费用作为差发的标准。关市津梁正税十五分取一,宜从旧制。禁横取,减税法,以利百姓。仓库加耗甚重,宜令权量度均为一法,使锱铢圭摄尺寸皆平,以存信去诈。珍贝金银的生产,淘沙砾石实在不容易。一旦用来缠丝缕,装饰皮革,涂点木石,桩雕器杖,取一时的华丽,废弃后成为尘物而没有什么用处,甚为可惜,应加以禁治。除帝胄功臣大官以下章服有制度外,无职位的人不得假冒越格。今地广民少,赋敛繁重,民不卿生,如何能努力耕锄来厚实他们的产业?宜差派劝农官一员,率领天下百姓务作农桑,经营产业,实是国家的大益之事。

古代庠序学校未尝废置,今郡县虽有学,并非官置。宜从旧制,应修建国子学、太学、四门学这三学,设教授,开选择才,以经义为上,词赋策论次之,兼科举之设,已奉合罕皇帝圣旨,因此说来,是易行的。开设学校,宜择开国功臣子孙来受教育,选其中的优秀人才加以录用。

天下没有比朝省更大的,亲民没有比县宰更近的。虽然朝省有法度,县宰宜选择,可是县宰清正,民众自然也就安宁了。关西、河南地广土肥,因为军马经常在这些地方出人,治理了而没有获得丰收。应设置官吏进行招抚,不几年民众回来,土地开辟,用收获的粮草资助军马的费用,实在是国家的大事。移剌中丞管理盐铁诸产业,商贾酒醋货殖诸事务,来规定课赋,即使从实周到地去办理,不足的部分也要从民间征取,拖拉不办,已经也不算轻了。奥鲁合蛮奏请在旧额的基础上再加倍专营,往往从民间科取。科征专卖并行,民众就无所措手足了。宜依照旧例办行专卖。有的还要减轻,罢削繁碎的科目,禁止科征,不要听从献纳利益之徒削民害国。鳏寡孤独废疾的人,应设孤老院,供给衣粮作为他们的赡养。使臣到州县,不得在官衙民家停住。

孔子是百王之师,立万世法,现在庙堂虽然废置,残存的还有很多,应该让州郡进行祭祀,典礼祭奠要如同旧仪一样。近代的礼乐器具都散失了,应该进行收集整理,征寻太常的旧人来教引后学,虽成吉思皇帝那样威福的程度,也是天地神明在暗中所佑助的。应访察名儒,遵循旧礼,尊敬祭莫上下的神袛,和协天地之气,顺畅时序的运行,使神可以享祭,民可以遵依,崇高的道德通贯于幽明两界,天下依赖一人而得福庆。

现行的辽朝历法,日月交食有较大的差异,听说司天台改修了新历,没有见到施行。应该借着新君即位,颁历改元。令京府州郡设置计时的更漏,使民知时。国灭史存,古之常道,应该撰修《金史》,令一代君臣的事业不至于坠没于后世,这是很有励勉镜鉴作用的。

国家象天那样广大,万中取一,来供养天下的名士宿儒这些不经产业的人,使他们不致困穷。有的经营产业的人,应须按圣旨,种养产业应输纳差税,其余大小杂记捐税全都免除,使他们自己养活自己,这实在是国家养护人才激励学人的大事。明君用人,就好象大的工匠选用材料一样,按照它的粗细长短,来施行规矩绳墨。孔子说:“君子不可以从小事情上去考察他而可以让他接受重大的任务,小人不能够让他接受重大任务而可以用小事情去考验他。”君子的胸怀寄寓广大,不能尽是小人之事,或有他们的一个短处;小人所拘泥的很狭窄,不能等同于君子的肚量,或有他们的一个长处。尽其才而用他们,才是成功之道。

君子不因为言论而废弃人,也不因为人而堵塞言论,要大开言路,这是所以成就天下安定兆民的原因。天地之大,日月之明,有的时侯也有障蔽的情况。障蔽天的光明的,是云雾;障蔽人的明察的,是私欲佞说。常人有这种情况,障蔽的是一个人的心;人君有这种情况,障蔽的是天下。要经常选择左右谏臣,使他们在还没有萌形的时候进行讽喻劝谏,在非常秘密的情况下进行谋画考虑。君子之心,专一于理义,考虑的是忠良;小人之心,专一于利欲,考虑的是谗佞。君子得到职位,可以有容于小人;小人得到权势,必定排斥君子。明君在上,不可不明辦。孔子说“疏远小人”,又说“我憎恨用利口来倾覆国家的人”。就是指这件事来说的。现在谈论利的人很多,不是打算来利国而是为了害民,其实是想残害民众而自利。应将国中人民必用的场治,交付各路的课税官署,以定专卖办法,其余言利的人都并行罢去。古代英明的帝王不以远物为宝,所宝贵的只有贤才。如果让贤者在位,能者在职,这都是一个人的容知,是贤王的辅助。古代治世民众的产业是均等的,自从废井田为阡陌以来,后世沿袭再也不能恢复。现在穷乏的越发受到损害,富盛的越加增多。应禁止行利的人不要恃仗官势,居官在位的不要侵占民利,商贾与民和好交易不滋生擅夺欺罔的祸害,这才真是国家之利。

笞箠刑法的制度,应该核古酌今,均等为一致的法条,使执法的人不敢越规。禁止私置牢狱,不懂礼制的民众没有罪过,应该禁治鞭背之刑,以彰明圣君的爱生之徳。立朝省以之来统领百官,分有司以之来辖御众事,以至京府州郡亲民之职无不具备,纪纲正于上,法度行于下,是故天下可以不劳而治。现在新君即位之后,可以立朝省,以为政本。其余百官,不在人员多少,只在选得称职的人选。

世祖赞赏地采纳了。乗忠又建言:“那州旧有一万余户,兵兴以来不满数百,凋蔽残破一天不如一天,得到优秀的牧守如真定的

张耕、洺水的刘肃这样的人治理那州,还是可以完复的。”朝廷即刻以张耕为邢州安抚使,刘肃为副使。从此流民复业,升邢州为顺德府。癸丑(公元1253),秉忠随从世祖征大理。第二年,从征云南。经常称颂天地的好生之德,王者之师神武不杀,所以克城之日,不妄杀一人。己末(公元1259),从征伐宋,再次以云南所说的话极力参赞于世祖,所到的地方全活下来的人们不可胜计。

中统元年(公元1260),世祖即位,询问治理天下的大经,养民的良法,秉忠采祖宗的旧典,参以古制的适宜于现今的内容,条列出来奏闻于皇上。于是皇上下诏建元纪岁,设立中书省、宣抚司。朝廷的旧臣、山林隐逸之士,都被加以录用,礼乐典章制度条然一新。

秉忠虽然身居皇上左右,仍然没有改换旧时的服装,当时的人们都称他为“聪书记”。至元元年(公元1271)輸林学士王鹗上奏建言:“秉忠久侍藩邸,已经有很多年头了,他参预帷幄之密谋,商定社稷之大计,忠勤劳绩,应该加以褒崇。皇上掌握政权,万物为之一新,而秉忠仍然还是他过去的野服散号,我们大家都深感不安,应该明正他的衣冠,崇加尊显的秩位。”皇帝览阅过奏请,当天就拜授秉忠为光禄大夫,位居太保,参()[]中书省事。下诏以翰林学士窦默之女妻配秉忠,赐给奉先坊的宅第,并且以少府宫籍监户来供给费用。秉忠受命之后,以天下为己任,事先巨细,凡有关国家大体的事,知无不言,建言以后皇帝没有不听从的,皇帝的宠遇信任更大隆盛。他在闲暇的时候承皇帝的顾问,就推荐可后备重用安排的人物,凡是秉忠甄拔的人物,后来全部成为名臣。起初,皇帝命秉忠相地于桓州东滦水北,在龙冈修建城郭,年完工,名叫开平。继又升为上都,而以燕京为中都。四年,又命秉忠修建中都城,始建宗庙宫室。八年,秉忠奏请建国号叫“大元”,而中都为大都。其他如颁章服,举朝仪,给俸禄,定官制,都是从秉忠首发创言的,为一代成宪。

十一年,刘秉忠随从皇帝到上都,其地有南屏山,皇帝曾命在这里修筑精舍让秉忠居住。秋八月,秉忠无疾端坐去世,享年五十九。皇帝听说后十分震惊和痛悼,对群臣说:“秉忠为联做事三十余年,小心慎密,不进避艰险,言无隐情,他的阴阳术数的精湛,占事知来,好象同符契一样相合,只有朕知道内情,他人是不得参与闻知的。”皇帝让出内府钱置办棺敛,派遣礼部侍郎赵秉温护送灵柩回大都埋葬。十ニ年,赠太傅,封赵国公,谥文贞。成宗时,赠太师,文正。仁宗时,又进封常山王。

秉忠自幼好学,至老不衰。虽然位极人臣,还是斋居蔬食,终日澹然,和平时没有什么不同。他自号藏春散人。经常以吟咏消遣,他的诗萧散闲淡,类似他的为人。有文集10卷。没有儿子,以兄弟秉恕的儿子兰璋为继承人。

秉恕字长卿,好读书,年龄在二十岁左右的时候,向刘肃学习《易》,于是明通理学。兄长秉忠,为世祖做事,以推荐士人作为己任,为避私亲的嫌疑,偏偏不推荐秉恕。皇帝左右的人把情况告诉皇帝,皇帝召见秉恕,于是让秉恕一同在潜邸侍从。世祖曾赏赐秉忠白金千两,秉忠推辞说:“臣是山野的粗人,侥幸碰上了机遇,服用器物都是官家尚方供给,金子对我没有用处。”世祖说:“卿难道没有亲故可以送给他们吗?”又推辞,皇帝还是不答应,只好就接受下来散发了,以二百两给秉恕,秉恕说:“兄长勤劳多年,应该受到这份赏赐,秉恕无功,难道可以冒领恩赐吗?"到底也没有接受。

中统元年,拜授礼部侍郎、邢州安抚副使。二年,赐给金符,迁吏部侍郎。三年,升邢州为顺德府,赐给金虎府,为顺德安抚使。至元元年,转换官位,所到的地方都德治大行,改授嘉仪大夫,历任彰德、怀孟、淄莱、顺天、太原五路总管。淄莱府有死罪囚犯,罪案已经定了,秉恕怀疑这个案件,详细审察得到了真实的情况,6人借此才得以不死。秉恕所到的其他地方,也都有惠政。召回拜礼部尚书。出为淮西宣慰使,会省宣慰使,历任湖州、平阳两路总管。平阳遭了荒年,民众吃饭困难,秉恕就开仓赈给灾民,全活的人很多。年纪60岁,在官任上去世。

 

 

 (待续)

(更多好文 请加小编微信happy_happy_maomi)

关于网站  |  触屏版  |  网页版

劳务派遣经营许可证编号:1*0*082021008
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编号:1*0*082021003
冀ICP备18017602号-1
冀公网安备 13040302001124号
客服电话:0310-3115600
Powered by {$sitename}
首页 刷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