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山飞出的胜利之声
日期:2020-10-12 14:29:02  点击:
来源:邯郸文化网  作者:卫庆前

 

 

太行山飞出的胜利之声

   

卫庆前

 

194691日下午6时整,一个高亢的女播音员声音随着电波从太行深处的涉县沙河村传向万里长空:邯郸新华广播电台,呼号XGHT,现在用长短波同时播音。中波240米,1250千周;短波49米,6122千周……

 

 

新华广播电台旧址

这是诞生在解放战争中的邯郸新华广播电台第一次正式播音。从这天开始,它向世界传播着解放全中国的胜利之声。可别小看这个设在太行山偏僻小村里的广播电台,它开创了我党广播事业的许多个第一:我党自力更生创建的第一个广播电台(其他均为接收日伪或国民党广播电台),我党第一个职业男播音员齐越在这里首播,我党在这里第一次正式用英语对世界播音,也是毛主席转战陕北时期唯一接替中央台工作的地方广播电台……

在这许许多多个第一后面,却有着并不普通的历史和故事。它在新中国广播事业上,描绘了波澜壮阔的一笔。

 

自力更生创建广播电台

 

1945年秋,晋冀鲁豫边区已成为全国最大的解放区,中共晋冀鲁豫中央分局酝酿建一座广播电台,以冲破国民党反动派对新闻的封锁,但是苦于没有发射机。就在这年的12,蒋介石派为加强河南新乡守敌与飞机的联系,派飞机由重庆往新乡送两部导航台,驾驶员误在焦作降落,被我军缴获。

归航台发射距离不远,要用于远距离的广播发射必须进行改制。当初,导航台拉到山西左权县的麻田镇,由于当地没有电也没有加工设备,无法改制。驻在峰峰矿区的晋冀鲁豫军区通信三处副处长王士光等同志,接受了接受了把导航台改制广播发射机的艰巨任务。峰峰矿区工业比较发达,晋冀鲁豫军区在这里有制造军用电台的工厂,有一定的加工条件。

 

邯郸陕北新华广播电台1号机房旧址

改制工作在一个叫街二庄的村子里进行。王士光经过认真分析后,决定把两部导航台一部改制成19米到50米的短波发射机,一部改制成200米到550米的中波发射机。改制工作一缺资料,二缺技术,困难重重。不仅需要制造调制器、天线调谐器,还需要语音放大器等播音控制设备。在王士光的带领下,大家群策群力,刻苦攻关。没有零配件,就自己动手研制。所需的钢材是从破坏敌人铁路时运回来的道轨,铜材是从民间买来的铜钱,电镀用的纯银电极是用银元电解而成;铝皮是用缴获的飞机身上拆下来的,化成铝锭后再用铣床铣;买不到电表,就用飞机上的电表和水温表改装;各种绝缘子是自己制作模具,到磁县瓷厂压坯后烧制的,比胶木的还安全。

在广播发射机的调试中,发现语音放大器话筒的变压器屏蔽不佳,容易产生干扰的交流声,又买不到好的屏蔽材料。于是就想了个土办法:采用道轨钢闷火除炭后,做成里外两层屏蔽罩,才解决了这个问题。5月初,两部广播发射机安装在街二庄试播调试,没有播音员,王士光用他略带天津味儿的普通话,反复广播《新华日报》(太行版)的一篇社论。经过各种测试,数据完全与原设计相符合,广播的讯号很强,包括延安和前线部队在内的各地普遍反应良好。

 

来自太行山的胜利之声

 

19466月,蒋介石调兵遣将进攻邯郸,企图打通平汉线。为了保护电台设备的安全,根据晋冀鲁豫中央局的指示,把刚刚改制好的两部广播发射机撤离到太行山深处的河南省涉县沙河村(当时涉县归河南省管辖)。为了保密,仍然叫邯郸新华广播电台。沙河村位于涉县东北22.5公里处,在抗战期间就是根据地,群众基础好。这里地形隐蔽,位于三条山谷的交叉点上,周围是高大的土山,村南上场山是附近最高的地方,有利于架设发射天线。村里只有50多户人家,距离相邻村庄有几公里路程,比较适合保密,是建立电台比较理想的地方。

 

 

邯郸新华广播电台辑部·

为了加强广播电台工作,晋冀鲁豫中央局派宣传部教育科长常振玉同志任台长,他的爱人余铭久和另一位女同志于韵琴做播音员,又调来几名机务人员和后勤人员。广播电台的办公地点设在村中一个较大的庭院里,房后有五孔旧窑洞,西边一孔是播音室,东边一孔是机器房。为了防止敌机轰炸和土窑风化,用木料搭架顶起窑洞,以免震塌。电台的天线就架设在这个土窑顶上,高大的天线用柏树枝围绕起来,好像一棵大树十分隐蔽,外人根本无法发现。发电机是用烧木炭的蒸汽机带动的,播音时用毛毯和白土布做隔音和防回音设备。

 

解放战争时期的王士光与妻子陈新及儿子

1949年王士光(右一)与战友

沙河村不大,在村武委会的领导下,村民们把自己最好的房子让出来,用泥巴涂抹墙壁,白灰粉刷,给电台工作人员住宿。村民们不讲代价和报酬为电台服务。电台领导也很爱护百姓的利益,每日出工用小米结算,一个工合6斤小米,损坏物品照价赔偿,深得百姓的拥护。大家平时吃的是用红薯、萝卜和白菜熬成的半干半稠的“饭”,有时能吃到小米,是农民用毛驴从河南驮运过来的。为了减轻群众负担,电台开展生产自救。男同志种地、发豆芽,女同志纺线织毛衣。

经过三个月的紧张施工,194691日下午6时,邯郸新华广播电台正式播音。在节目中播送了中共中央的声明、晋冀鲁豫中央局的号召,民主建国军高树勋总司令发出的反内战通电等内容。红色电波从沙河村的窑洞里,飞向全中国,飞向全世界。

 

广播电台机房

 

电台是被保护的重点对象,村里民兵和老百姓做了很多贡献。敌人一直寻找电台所在地,由于当地群众的保护才使敌人阴谋没有得逞。

在中国人民解放战争中,邯郸新华广播电台通过红色电波,发挥了瓦解敌军,鼓舞我区军民的巨大作用。

 

 

晋冀鲁豫(人民日报)1947年3月6日报道《人民的电机工程师》介绍王士光

晋冀鲁豫人民日报刊登的邯郸广播电台启事

接替党中央陕北台的历史之谜

19473月,蒋介石派胡宗南25万大军的进攻延安,毛泽东和党中央主动撤离延安,传播中共中央声音的延安新华广播电台也被迫停播。正当国民党将领胡宗南得意洋洋的向蒋介石邀功请赏时,没想到从广播中传出了“兄妹开荒”的歌曲,接着是一个熟悉的声音:“陕北新华广播电台,XNCR......

蒋介石听到这个声音却大为恼火,对胡宗南严厉训令,命其查清毛泽东的去向和陕北新华广播电台的地址。他万万没有料到,这个声音来自太行深处的涉县沙河村。

 

陕北新华电台编辑部旧址

邯郸台接替延安台(后为陕北台)的准备工作,是从19473 月中旬开始的。

3 月初,在胡宗南进攻延安之前,中共中央宣传部指示晋冀鲁豫中央局宣传部,做好接替延安广播的准备。8日,延安召开了各界保卫边区、保卫延安的动员大会。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将这一信息广播到了全国。沙河村的邯郸台也收听到了这一重要新闻,邯郸台的同志们积极展开了“保卫党中央”的学习,立即行动起来,积极做好接替延安电台的播音准备工作,以保证延安电台的广播不能中断。

 

广播电台台长常振玉与同事

邯郸台开播到这时只有半年时间,编辑部才开始组建,行政、机务、编辑、播音等人员不到2 0 人,其中编播人员不到一半,接替陕北电台的任务确实困难重重。为了使延安党中央的声音不断,用实际行动保卫延安,保卫党中央,保卫毛主席,在晋冀鲁豫中央局的领导下,邯郸台分成机电、编播两个部分。台长常振玉、军区三处副处长王士光负责机电,3 1 5 日开始,将邯郸台原来的240米、1250千周的中波机改为40米、7500千周的机器。军区运来一部1000瓦的发电机,架设了十多米高的定向天线。

同时成立了新华社临时总社,由此时担任晋冀鲁豫《人民日报》总编辑的吴敏和副总编安岗负责,办公地点设在距离沙河村2.5公里的西戌村。电台增强了编播力量,从晋冀鲁豫《人民日报》、《新华日报(太行版)》、边区文联抽调人员,组织编写全国性的广播稿。邯郸台的于韵琴、兰林和胡迦陵,分别模仿延安台的孟启予和钱家楣的声音语气,要求既要达到陕北电台的播音水平,又要有原播音员的感情。

32 5日,发射台、发电机、定向天线等播送电波的系统,经过日夜的紧张工作已经全部完成,试运转、试播送,效果良好,达到了预期的要求。电台分为一、二两台,一台是“陕北台”,二台是邯郸台。

毛泽东和党中央是1947319日撤离延安的。3 14 日,预先设置在陕北瓦窑堡的电台以“陕北新华广播电台”接替播音。3 2 8 日,陕北台广播了“青化砭大捷”的新闻后转移。2 9 日晚到了转播时间,邯郸台忽然收不到陕北台的声音了,请求上级指示根本来不及,台长常振玉果断下令立即接播。邯郸台立即以陕北台的波长,先播出《兄妹开荒》唱片,接着女播音员柏立呼叫“陕北新华广播电台,X N C R ……”反复呼叫了几次,并重播了头天邯郸台播过的“青化砭大捷”消息。邯郸“陕北台”在非常紧急的情况下,完成了首次接播任务。

经过请示,第二天也就是330日,邯郸新华广播电台正式接替了陕北台广播,播音员的声音非常逼真。就这样,来自“陕北”的红色电波没有中断,从太行山麓传向全国各地。不久,延安新华总社和广播电台的主要播音员孟启予、钱家楣来到沙河村,重新开始播音。为了加强播音的气势,电台领导经过挑选,齐越同志816日起成为我国人民广播的第一位职业男播音员。

1947911日,“陕北台”正式开始英语广播。英语女播音员是魏琳,男英语播音员叫李敦白,是美国人。英语广播的开始曲是放唱片——意大利歌剧《阿依达》中的《凯旋进行曲》。这时“陕北”台的发射功率已达到了10千瓦,南亚、东南亚等许多国家能清晰地听到广播,气象条件适宜时,欧洲、北美等地也能听到广播。

在解放战争的历史转折时期,邯郸新华广播电台接替陕北台播音,确保了党中央的声音一天不中断, 这就是让蒋介石和胡宗南都感到恼火的“历史之谜”。

随着解放战争步伐的加快,“陕北台”于1948522日迁往我省平山县的西柏坡。邯郸新华广播电台在1949年元旦结束播音,一部分迁往北平,成立北平新华广播电台,也就是后来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另一部分前往新解放的太原、大同、包头、呼和浩特等地,接管当地电台,成为这些城市人民电台的创始人。

 

如今的广播电台旧址成为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作者单位:邯郸市红藏会

 原创作品,请尊重作者,转载注明作者、文章出处

(更多好文 请加小编微信happy_happy_maomi)

关于网站  |  触屏版  |  网页版

劳务派遣经营许可证编号:1*0*082021008
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编号:1*0*082021003
冀ICP备18017602号-1
冀公网安备 13040302001124号
客服电话:0310-3115600
Powered by {$sitename}
首页 刷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