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门庆的“经济型”人格 | 格非
日期:2020-07-09 10:45:30  点击:
来源:凤凰网读书  作者:

        历来评论《金瓶梅》者,论及西门庆形象,大多以“淫主”、“奸恶”目之。以传统道德立场而论,这本身并不错,但却不能充分解释西门庆这个人物身上复杂的人格构成,也无力解释这种人格的出现与明代中后期的社会政治、法律、价值观以及社会形态之间的复杂关系。


《水浒传(2011)》

《水浒传(2011)》

       正如书中所述,西门庆既无父母在堂,也无兄弟相伴,更没有从祖先那里继承一丝半点的亲族关系(不论是父系还是母系)。 他从父亲那里获得的唯一遗产,仅仅是生意的本钱和生药铺子。 他几乎是孤身一人来面对整个社会,并着手建构自己全新的社会关系网络。表面上,西门庆家大业大,其实,他后来数量庞大的家族成员与复杂的社会关系,大部分都由妻妾和伙计们携带而来,如在小说中反复出现的吴大舅、大妗子、潘姥姥、花大舅、杨姑娘诸人,莫不如此 。 而西门庆本人,仿佛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

       在以家庭、亲族伦理为核心的传统社会,作者的这一安排显得非同寻常。 不论是从社会家庭伦理的层面来看,还是以反映这种伦理的同时代诸多小说作品而论,西门庆都可以说是一个全新的形象。 他来到世界的目的只有两个: 其一是不顾一切地积攒金钱;其二是利用这些金钱所得,取得良好的社会地位并纵情声色。 这恰好反映了明代中后期社会的普遍特征。

       应当说,《金瓶梅》中的西门庆,在日常生活中并不是一个智商很高的人。 相反,他身上有很多孩子气的任性、洋洋自喜乃至天真。 不论是朋友之间的酒食征逐,还是在家中与妻妾相处,乃至在院中与妓女们周旋,西门庆都可以说是一个极为肤浅的人。 了解这一点,对理解西门庆的人格非常重要。

       在张竹坡或者崇祯本的批评者眼中,西门庆毫无疑问是一个“浅人”。 他们不约而同地对西门庆性格中的愚钝和天真感喟不已。 与那些精明如李桂姐、吴银儿、应伯爵、吴典恩之流的人打交道,西门庆的这种肤浅和愚痴被衬托得极其醒目,几乎可以说是处处受蒙骗,时时被愚弄。 而且西门庆还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不长记性。 一次被骗,对方稍加安抚,他便立即芥蒂全消,眉开眼笑地主动投入下一场骗局。

《水浒传(1998)》

《水浒传(1998)》

       但是,若与官场人物,特别是商业伙伴和合伙人打交道,涉及到现实或可能的经济利益时,西门庆便立刻脱胎换骨,变成了另一个人。 他不仅有着敏锐的嗅觉——单凭直觉,往往就知道利益和利润的所在,同时他在执行自己的经济计划时,也有着坚韧不拔的意志。 可谓 精明过人,见识老到,判断准确,行动果敢且冷酷无比。 他在与官员和商人打交道的过程中,几乎没有任何失误或失算,可以说长袖善舞、举止合度、游刃有余。 简单地比较他在人情往来和经济事务中表现出来的性格差异,不难得出这样一个结论: 西门庆似乎是专为金钱所生。

       小说的第七回,一个卖翠花的薛嫂,提着花厢来到西门庆家门前,要给他说亲。 薛嫂首先向西门庆介绍的,并不是孟玉楼的长相和善弹月琴,而是她守寡后可观的资产: 死去的丈夫原是贩布的商人,家境富裕,南京的八步床有两张,四季衣服插不下手去,金镯银钏不消说,手里现银上千两,上好的三梭布有二三百筒……

       西门庆在没有见过孟玉楼的情况下,凭着薛嫂的一番话,第二天就赶往孟玉楼的姑妈杨姑娘家中疏通关节。 他送给杨姑娘的礼物暂且不论,光是雪花银就送了六锭三十两,并向杨姑娘许诺,将孟玉楼娶过门后,再给七十两。 因此,毫无疑问,在西门庆迎娶孟玉楼的过程中,促使他下决心并立即付之于行动的,是孟玉楼的家财而非孟玉楼本人。 好在孟玉楼脸上虽有几颗麻子,倒也身材高挑,长得粉妆玉琢,总算没让西门庆失望。

       西门庆与李瓶儿的亲事也是如此。 西门庆虽然与她一面之下就“魂飞天外”,并随即勾搭成奸,但李瓶儿的丈夫花子虚是西门庆新近结拜的“十兄弟”之一,李瓶儿的家产底细,倒也用不着薛嫂一类的媒婆来细说端详。 在迎娶李瓶儿之前,花子虚尚在狱中,西门庆就从瓶儿手里偷运大元宝六十锭(共计三千两)来家。 而在花子虚出狱之后,西门庆又用很少的钱买走了花子虚的房子。 李瓶儿随嫁过来的衣裙、金银首饰、西洋大珠子、头面等物件,更是难以计数。 单单瓶儿家中用剩下的胡椒和白蜡等物,就卖了三百八十两银子。 这些物品堆在西门庆为李瓶儿新盖的楼房里,使得李瓶儿的婚房立刻具有了仓库的性质。 西门庆有将李瓶儿带来的物品随手送人的习惯,可一直送到李瓶儿以及他本人死后,仍然还有大量的剩余。

京剧《金簪记·李瓶儿》

 

        李瓶儿过门之后,小说中有这样的归结:

        西门庆自娶李瓶儿过门,又兼得了两三场横财,家道营盛,外庄内宅焕然一新。

        当然,通过娶妻结亲而聚敛财富,并不是西门庆的发明。 在中国传统社会乃至当今的世界中,这类现象都十分常见。 然而,西门庆对于财富的贪求和搜取,渗入了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 不论是生意所得,姻缘所带,还是官府贪贿,凡是有利润的地方,西门庆总是眼疾手快,巧取豪夺,无所不至。 小说第十七回,西门庆的儿女亲家陈洪,因事身陷囹圄。 女婿陈敬济带着许多箱笼床帐家伙来投奔西门庆。 箱笼里究竟装着什么东西,作者没有细说,但从陈洪的亲笔信中可以看出,应是陈洪一生为官所积攒下的全部家底。 这些财物照例寄放在吴月娘的房中。 西门庆活着的时候,女婿自不敢提及这份财物,但西门庆死后,陈敬济屡屡索要而不得,最终与吴月娘反目成仇。 这笔财物的底细、数目和去向成了一大悬案。 西门庆在南下贩货、开铺开店、人情打点时,有没有动用这笔财物,就不得而知了。

       西门庆不独大笔赚进银两,出手也很大方阔绰乃至随意。 说到西门庆银子的去向,固然有一部分用于日常消费——包括家人用度、自己寻欢作乐,他偶尔也周济穷朋友、冷亲戚,甚至赞助地方修缮寺庙。 但大笔钱款的主要去向,无非有以下两个: 一为官场行贿送礼;二为再生产性质的投资,通过流通或流转,进入钱生钱的资本运行轨道。 前者为他带来的丰厚回报自不必言,而后者则是他的立身之基。

       西门庆用于家人朋友往来方面的开销,几乎没有不受骗的,这固然衬托出当时社会道德颓败、人情冷漠达于极端化之情景,同时也反映出西门庆在人情世故上的肤浅和天真。 而在官场和生意方面的付出,总是为他带来更大的利润。 自始至终,西门庆从未做过任何亏本买卖。

西门庆的“经济型”人格 | 格非

       第七十七回,花子由(李瓶儿的大伯子)介绍一个无锡的米贩子给西门庆。 此人急于在运河结冰前将米卖完回家,价格相对低廉。 花子由建议西门庆买下这批米等着涨价。 可西门庆的见识完全不同: 南方的稻米收下来,抢先运往北方发卖,说明这个无锡米商是个精明人,目的在于趁大批粮米尚未运抵北方时卖出高价。 而所谓“冻河前卖完回家”,不过是商人的说辞,西门庆一眼就看穿了。 他对花子由的告诫是: 冻河还没人要,说明眼下北方并不缺粮,倘若买下这批大米,等到运河解冻,南方大批的卖粮船来了,价格将会跌得更惨。 更何况,花子由平常与西门庆很少往来,此时忽然上门推销,难免有与无锡米商暗中勾结之嫌。 因此,西门庆对花大的建议一口回绝。

       西门庆在经济事务方面的敏感性与智商,不仅高于花子由,甚至也高于有“天下第一玲珑人”之称的应伯爵。

       小说至五十回以后,西门庆出款的速度明显加快。 其中尤以李三、黄四的借款最为醒目。 李三、黄四来历不明,由应伯爵带入西门庆家中。 伯爵屡次怂恿西门庆向李黄二人放款,其目的十分清楚,就是暗中收取二人的佣金,并不考虑西门庆的资金安全。 在放贷过程中,西门庆对李三、黄四的来历不管不问,对投资细节也不加审核,有求必应。 考虑到应伯爵的为人,读者自然会为西门庆捏着把汗。 有意思的是,至六十七回,李三,黄四撇开应伯爵,径自上门与西门庆交易时,伯爵恼羞成怒,反过来揭李、黄二人的短。 他提醒西门庆,他二人揽债太多,充满危险,他们与徐内相之间的债务也很有问题,不要再放银子给他们了,以免亏了本钱。 至此,伯爵的小人嘴脸毕现。

        而西门庆是怎么回答的呢?

        西门庆道:

       我不怕他。我不管甚么徐内相、李内相,好不好把他小厮提在监里坐着,不怕他不与我银子。

       一面教陈敬济:

        你拿天平出去,收兑了他的就是了,我不出去罢。

       西门庆举重若轻的腹内乾坤,立刻使得应伯爵显得猥琐而可怜。 这是典型的补充叙事,即通过后文的结果和结论,衬出前文中诸多暧昧不明之处。 由此可见,前文西门庆全凭应伯爵一句话,即大胆向李、黄二人放款,并非对他们的行径、底细不了解,其实心里已经有了通盘考虑。 对于万一出现资金被骗的情况,西门庆也已想好了应对的万全之策——由于自己在衙门里掌握着生杀予夺的大权,万不得已,他可以直接动用官衙的力量。 甚至,西门庆对应伯爵一力主张此事的背后目的,也早已心知肚明,只是碍于朋友情面不予点破,佯装不知而已。 这也显示出西门庆在朋友交往方面,确有远胜应伯爵的厚道。 而只要涉及经济或与经济有关的事务,西门庆立即就像是换了个人。 其深谋远虑,精明过人,判断之精准,行事之老辣,远非伯爵一类帮闲可以比拟。

西门庆的“经济型”人格 | 格非

       西门庆虽说从官场上获得巨大的好处与收益,但他一刻也没有忘记自己的身份和本行。 经由行贿以及与官员结交,西门庆本人也加官进爵。 先是提刑副千户,后又升为正千户,掌管一县刑名,大权在握。 可西门庆对当时社会的权钱畸形关系的实质,有着十分明晰的判断,他心里完全清楚这些官衔是如何得来的。 所谓“穷官无用”,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升了官固然高兴,但即便是在庆贺晋升的宴席之上,他的立身之本(经济事务)一刻也没有放松。 他的标船常年游弋在通往南方的运河上,他的店铺也从未歇业。 小说写到第六十六回,西门庆因最宠爱的李瓶儿病故,哭得死去活来。 丧礼举办的同时,又有六黄太尉突然降临,众多地方官员蜂拥而至,可以说是鸡飞狗跳,手忙脚乱。 西门庆在酒席上偶然瞥见伙计韩道国,即刻从悲伤中回过神来,催促他动身与来保去“松江下五处”贩布。 崇祯本的眉评称许西门庆“只以生意为本,不尽改换门闾,大是高处,恐今人有不及者矣”,可谓一语中的。 第七十六回,因照管铺子的贲四要帮夏提刑送娘子家小赴京,铺子无人照看,吴月娘便劝西门庆关两天,西门庆立刻正色道:

        关两日,阻了买卖。近年近节,绸绢绒线正快,如何关闭了铺子?

       西门庆对贲四的妻子垂涎已久。 现贲四随夏家娘子赴京,贲四嫂落了单,两人正好“做成一处”,西门庆心中喜不自胜,自不必多说。 但即便在这个节骨眼上,他也一刻没有忘记他的铺子和买卖。

      西门庆对经济事务的敏感和用心,几乎已经成为一种深入骨髓的本能。 这种“经济型人格”的出现,不仅深刻反映了明代社会的一般商业经济状况,实际上也预示着一种新道德或新信仰的悄然孕育。

      本文节选自

《雪隐鹭鸶》

作者: 格非

(更多好文 请加小编微信happy_happy_maomi)

关于网站  |  触屏版  |  网页版

劳务派遣经营许可证编号:1*0*082021008
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编号:1*0*082021003
冀ICP备18017602号-1
冀公网安备 13040302001124号
客服电话:0310-3115600
Powered by {$sitename}
首页 刷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