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勇 尝试重塑西周史
日期:2024-03-12 16:55:17  点击:
来源:商周考古  作者:杜勇

 


 

  作者:杜勇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年3月
  ISBN:9787030751706


内容介绍
 

  《西周兴亡史研究》以西周政治史为研究对象,以西周十二王作为历史叙事的时间轴线,着力揭示西周国家兴衰隆替、多元一体的演进轨迹和发展规律。立足学术前沿,充分利用新出甲骨文、金文、战国竹简和考古资料,系统叙及相关历史线索和主要史实,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注重探讨相关学术争议,诸如对先周殷周关系、武王伐纣、周公东征、三公体制、昭王南征、厉王专利、共和行政、平王东迁等重大历史问题都有深度解析,宏观与微观相融,历史与逻辑互证,探赜索隐,推陈致新,有助于加深对西周文明历史的理解和认知。


目录

 绪论 / 001
  第一章 周人的崛起 / 010
  第一节 周人始祖后稷的传说 / 010
  一、关于后稷弃的时代问题 / 010
  二、后稷族居地在关中不在晋南 / 017
  三、后稷出世神话的文化意义 / 023
  第二节 周人居豳时代的发展 / 029
  一、公刘迁豳与创建新邦 / 029
  二、豳都地望考辨 / 035
  三、豳人社会生活 / 040
  第三节 从迁都周原到东徙丰镐 / 047
  一、周人迁岐的战略指向 / 047
  二、季历继位与征伐戎狄 / 060
  三、文王东进战略的强力推进 / 066
  第二章 武王克商与共主嬗易 / 105
  第一节 武王伐纣及其年代 / 105
  一、武王继位未尝改元 / 105
  二、武王伐纣路线与日程 / 110
  三、周人何以“克昏夙有商” / 128
  第二节 周邦政治角色的转换 / 140
  一、武王开国在位年数 / 140
  二、“民心惟本”的治国理念 / 143
  三、武王大分封与三监封地 / 147
  第三章 周公东征与东封 / 164
  第一节 管蔡启商以叛 / 164
  一、地方控制的制度性缺失 / 164
  二、王权名与实的分离 / 166
  三、内乱与外患的交织 / 172
  第二节 周公二度东征 / 175
  一、成世铜器鉴别 / 176
  二、周公东征 / 181
  三、成王东征 / 194
  第三节 东方大藩次第封建 / 199
  一、卫国 / 199
  二、燕国 / 208
  三、鲁国 / 220
  四、齐国 / 228
  第四章 宅兹中国乂民 / 235
  第一节 东都成周的营建 / 235
  一、双城与一城之争 / 235
  二、东都成周的地理位置 / 241
  三、成周地名内涵的变化 / 245
  第二节 怀柔与迁殷 / 251
  一、徙微封宋 / 251
  二、殷遗民西迁后的境遇 / 253
  三、鲁卫治下的殷遗民 / 257
  第三节 异姓古国的显微 / 262
  一、圣胄之国 / 262
  二、北国 / 265
  三、图片国 / 276
  四、孤竹 / 294
  第五章 经略四方 / 317
  第一节 康王分封与征伐 / 317
  一、重新认识周初治世 / 317
  二、新封与徙封诸侯 / 319
  三、南巡伐虎方 / 326
  四、盂伐鬼方 / 337
  第二节 昭王南征楚荆 / 343
  一、两次南征史迹厘正 / 343
  二、楚居丹阳识地 / 348
  三、广惩楚荆 / 356
  第六章 制度文明 / 362
  第一节 嫡长子继承制 / 362
  一、商代王位继承制的特质 / 362
  二、周邦从立贤到立嫡的演变 / 373
  三、两种性质的兄终弟及 / 381
  四、继统法变革的新进境 / 385
  第二节 三公之制 / 387
  一、竹书《祭公》的新发现 / 387
  二、三公姓氏、封地与职爵 / 390
  三、三公合议制中央政府的运行 / 398
  第三节 从井氏家族看世卿制度 / 410
  一、井氏家族姓氏 / 410
  二、井氏居邑寻踪 / 415
  三、世卿制的双重功能 / 422
  第七章 西周中期王道衰微 / 430
  第一节 穆王政失常轨 / 430
  一、肆欲西游 / 430
  二、西征东伐 / 434
  三、大兴赎法 / 441
  第二节 共懿孝夷四王 / 446
  一、王位继统的失范 / 446
  二、贵族力量的膨胀 / 453
  三、土地管理的松弛 / 461
  第八章 厉王革典与共和行政 / 471
  第一节 厉王革典的多维审视 / 471
  一、对外战争成败 / 471
  二、专利政策利弊 / 481
  三、千秋功罪评说 / 487
  第二节 共和行政的历史真相 / 492
  一、“共伯和干王位”衡短论长 / 492
  二、二相共和说的是非得失 / 497
  三、共伯和以首席执政摄行王政 / 501
  第九章 西周的衰亡 / 510
  第一节 宣幽时期对外族的战争 / 510
  一、对东南蛮夷的战争 / 510
  二、对西戎狁的战争 / 519
  三、千亩之战的危局 / 536
  第二节 频世政治乱象 / 546
  一、历史幻影:宣王中兴 / 546
  二、祸起萧墙:褒姒夺嫡 / 555
  三、自乱阵营:申曾叛周 / 562
  第三节 宗周陨灭与平王东迁 / 572
  一、幽王政权的倾覆 / 572
  二、平王东迁的曲折历程 / 588
  三、晋、郑、秦三君年代指迷 / 597
  四、历史变局中的文明接续 / 607
  附录 / 617
  附录一 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学理问题 / 617
  附录二 西周年代学研究的新视野 / 630
  附录三 关于令方彝的年代问题 / 637
  附录四 曾公编钟破解康宫难题 / 655
  附录五 关于清华简《保训》的著作年代问题 / 660
  附录六 清华简:开启古史研究新境界 / 673
  参考文献 / 679
  索引 / 714
  后记 / 724

 

绪论


  西周上承夏商,下启春秋战国,是中国早期文明发展进程中的重要阶段,也是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论语·八佾》云:“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此言周礼虽从夏商两代损益而来,但其丰华程度已非夏商可比。由于文献不足征的缘故,孔子认为夏商礼制难于言说,周礼的存续却百世可知。孔子服膺“吾从周”的周礼,狭义上指礼仪文化,广义上则可包括各种政制典章。昔日王国维有言:“中国政治与文化之变革,莫剧于殷、周之际。”西周较之殷商,礼乐文明灿然大备,对后来中国三千年社会发展形成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在中国历史长河中占有特殊而重要的地位。


  西周时期,不仅有《诗》《书》等较早的传世文献,也有丰富的考古发掘资料,还有周原甲骨、青铜器铭文和战国简牍等新见出土文献,为研究西周文明奠定了良好的史料基础。如果说,在改革开放以前,学术界围绕古史分期问题的讨论,主要在西周社会形态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那么,改革开放后则是千帆竞发、百舸争流,进入了一个全面、深入、系统研究西周文明历史的新时期,相关学术专著和专题论文多达数千种。近四十年来,西周国家形态、官僚制度、国野制度、分封制度、采邑制度、册命制度、军事制度、家族制度、礼乐制度、历史地理、民族方国、思想文化、年代学等各方面的研究都有重要进展,获得了一大批有价值的学术成果。但是,如何有机整合和系统反映这些成果,并在此基础上推陈出新,则是中国古代文明研究面临的新课题。就西周断代史研究来说,目前可以看到的专著只有两部,均为20世纪末叶出版。一部是华人学者许倬云教授的《西周史》,一部是复旦大学杨宽教授的《西周史》。前者主要围绕华夏国家形成这一中心议题展开论述,基本上是一部西周文化史。后者综贯史籍文献及大量金文,考订年代,诠次史事,对西周政治、经济、文化做了较为全面的总结,填补了我国长期没有西周断代史的空白。然而,这两部西周断代史的局限性也很明显,由于出版时间较早,大量新材料、新成果、新观点有待广泛吸收和充实。特别是国家“十四五”规划正式启动《(新编)中国通史》纂修工程,成为盛世修史,文明互鉴,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因此,努力改变西周断代史研究较为薄弱的现状,充分彰显西周文明的光辉成就及其在世界文明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具有理论建设上的必要性和时代需求上的迫切性。


  本书以西周王朝的兴亡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属于政治史的研究范畴。全书按照断代史要求安排架构,以西周十二王作为历史叙事与历史解释的时间轴线,着力说明西周文明的兴衰。在写作上,不采用综合已有成果的教材式叙事,而是以不同时期所涉历史问题为着眼点,运用新材料、新方法、新论证分析说明相关学术争议,力争提出符合历史实际的新见解,以体现自身应有的学术性和创新性,达到求真致用的目的。由于受体例限制,全书很难形成一个较为具体的中心论题来统驭全局,以成条贯。因此,这里拟就全书主要内容和重要观点分章述略,以便读者知其梗概,明其要端,增进学习和研究的兴趣。


  一是周人的崛起。周人始祖后稷,名弃,活动于原史时期的尧舜禹时期。这是几千年来人们从无异议的传统见解。近世疑古思潮勃兴,一种把后稷的时代从唐虞夏初下移到夏末商初的新说风靡学界,几成主流。此说相信春秋时期周灵王太子晋提出从后稷弃到文王历经十五世的说法,由文王前推十五世,认为后稷弃当为夏末或商初人。其实,不窋之前周人先公代数失传,不窋生父并非后稷弃,而是弃之裔孙袭为后稷者。由于后稷除了用作当时部族联合体农官和弃部落首领之名外,亦为周部落继任的首领所袭用,从而演变为不窋以上周人多代先公初创大业的时代符号。关于后稷弃的族居地,传统看法在关中邰地。近世学者激扬科学精神,主张不盲从古书,大胆疑古,提出后稷居邰、公刘居豳之地均在晋南,一时信从者众,其消极影响至今犹在。细考文献和考古资料,后稷族居晋南说并无可靠证据,而传统的邰地武功说却具有明显的文献与考古学优势,先周文化与文明的发源地仍应聚焦关中。约当夏末商初至武乙统治初期,周人迁居豳邑,历时三百多年,是先周文明历史发展的重要阶段。公刘居豳(今陕西彬州),把周人农耕部落与戎人畜牧部落统一起来,建立了君统与宗统相结合并超越族群利益之上的政治共同体,从而形成公平和谐的社会秩序,促进了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周人居豳,立国既久,根基必固,古公亶父何以又要南迁周原?先贤以为是避狄之患。其实,这只是浅表性因素,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为了寻求新的发展空间,以便在与殷人日渐激烈的矛盾和对抗中自强图存,进而实现兴周灭商的战略目标。文王继位后,周邦的发展进入一个艰难曲折的历程。从周原庙祭甲骨看,辞中“周方伯”是指商王册伐西伯文王,而“西有正”及“不左于王受有祐”作为贞辞是周人预测战争结果,祈望西土周邦没有灾咎,神灵不佐助兴兵伐周的商纣王。商纣王虽是告庙祭祀的主人,但并非卜甲的辞主。辞主应是关心战争是否祸及西土的周人或文王,与商纣王无涉。周原庙祭甲骨作为周卜辞,反映了殷周之间战和不定的对立状况。文王享国五十年,后期受命称王改元,“五伐”殷商与国,其文治武功彪炳于世。西土周人强势崛起,代殷而有天下,已成不可逆转之势。


  二是武王克商与共主嬗易。文王殁后,武王继位,未曾改元。武王伐纣之前在位四年,克商后在位三年。清华简《金縢》与传世本《尚书·金縢》有关武王克商后的在位年数,说法有异,内涵无别,当以三年为是,而不是夏商周断代工程所定的四年。文王受命十一年,武王秉承文王遗志,横戈跃马,挥师东进,最终完成了兴周灭商的宏图大业。武王克商的往返路线与日程,细加考析可以构拟新的伐纣日谱:公元前一○四五年一月癸巳(二十七日)武王兴兵伐纣,师出镐京。二月戊午(二十日)师渡盟津,兵锋直指朝歌;甲子(二十八日)决战牧野,一举克商。三月戊辰(二日)即位于牧社,旋即班师;辛未(五日)驻师管地,经略南国;乙未(九日)祀于太室山,封禅度邑。四月丙午(十一日)返回镐京,历时七十四天。在克商后短暂的三年时间里,武王施政的主要工作有两件:一是确立以民为本的治国理念;二是实行分封诸侯的政治制度。清华简《厚父》记载了武王与厚父君臣间一次别开生面的对话,深刻总结了前代国家的兴衰存亡之理。武王君臣从天赋君权的角度探讨国家起源,体现了平等、正义、民本的国家伦理精神,有助于形成符合时代需要的治国理念,推动国家朝着健康、进步和繁荣的方向不断发展。同时,武王还大举实行分封制度,是其转换政治角色、确立天下共主地位所采取的重大举措。唯其创意尚不成熟。其中所封三监不宜理解为管叔、蔡叔、霍叔,而应依据《左传》所说“管蔡启商”,以管叔、蔡叔、 武庚三人为正解。邶鄘卫作为三监的封邑,其性质各有不同。卫即殷都朝歌,是武庚禄父封国所在的中心城邑。邶与鄘名义上只是管叔和蔡叔傅相武庚的驻邑,实际是为了防范武庚有其“贼心”而采取的一项带有钳制和监督性质的权宜措施,至于叔鲜、叔度真正的封地则在管、蔡。


  三是周公东征与东封。武王死后不久,管叔、蔡叔勾结武庚发动了一场大规模的武装叛乱,徐奄响应,东夷蠢动,周邦天下共主的地位一时陷入风雨飘摇之中。周得天下不过短短两三年,何以面临如此严重的统治危机?过去对三监之乱的爆发,学者大多归结为管叔个人政治野心的膨胀,视此为一场王位争夺战。实际上有着多方面的原因。受西周贵族国家结构的局限,中央王朝控制地方的制度性缺失是先天的。而成王年幼继位造成王权名与实的分离,以及最初分封制的不成熟所带来的种种弊端,造成管叔、武庚之辈政治野心的膨胀,一场内忧外患交织的反周叛乱急剧发酵,最终变成了残酷的现实。随后的周公东征,文献资料甚少,相关金文的年代又颇多争议,致使真相难明。近因曾公编钟的发现,证明东都成周始建之时即有康宫,后世续有增修,始终不曾废毁,是一座兼有宗庙礼仪建筑性质的多功能大型王宫。故与康宫相关的令方彝、令簋等一批铜器基本可以确定为成王时物,从而为探讨周公、成王东征提供了珍贵资料。过去人们以为周公东征,克商践奄,毕其功于一役,致使“成王靖四方”成为一句没有历史内容的空话。今考铜器铭文可知,周公致政后,还曾与召公一道,继续辅佐成王发起过大规模的东征力图打开拓疆建国的新局面。周公二度东征,先后建立卫、燕、鲁、齐等东方大藩,形成了以东都成周为中心,以卫为后援,齐控东夷,鲁抑淮夷,燕制北戎的扇面辐射格局,大大加强了周人对东土的统治。

  ……

  全书内容略如上述,但作为一部学术著作,有无创新性才是学者关注的焦点,也是借以考量其学术价值的标尺。以此观之,本书有些见解是在前贤时彦已有成果基础上的发挥和深化,有的虽带有一定程度的原创性,然正确与否尚待时间和事实的检验。这里仅将书中略带原创性的学术观点再作提 炼,以供鉴评:


  (1)周人居豳,都邑在漆(今陕西彬州)而非旬邑,由此建立了包容多个部族的政治共同体。文王时期的周原庙祭甲骨,辞主是西土周人或西伯文王,但辞中主持庙祭的王应是殷纣王。


  (2)武王伐纣历时74天,依其往返路线和日程 ,可以重构武王伐纣日谱。武王所封管叔、蔡叔、武庚三监的封邑,其性质各有不同:卫(殷都)是武庚禄父封国所在的中心城邑,邶与鄘名义上只是管、蔡傅相武庚的驻邑,他们真正的封地则在管、蔡。


  (3)新发现的曾公编钟进一步证明东都成周始建之时即有康宫,与康宫相关联的令方彝、令簋等均为成王即政后的器物,相关铭文反映了周公二度东征的史事。


  (4)周初营建的东都成周(洛邑),春秋时又称王城。及至周敬王“城成周 ”,成周一名的内涵遂发生变化,开始与王城析分为二,王城所指未变,后称河南,成周则专属东城,后称洛阳。


  (5)摒弃“康宫原则”,对康昭时期的铜器铭文重新断代,可知“伐虎方”的是康王而非昭王,铜器铭文中没有昭王第二次南征的记载。


  (6)三公为朝廷执政大臣的通称,不以三人为限,共同组成带有合议制性质的中央政府,形成集体议政、决策、施政的机制,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西周世卿制度是“亲亲”与“尊贤”相辅为用的矛盾统一体,有助于保持王室官员的精英化和朝廷的政治活力。


  (7)穆王治国理政不循常轨,流弊丛生。《吕刑》是周穆王大兴赎法、颁行法典的诰词,主持法典修订工作的非姜姓吕王,而是时任执政大臣的毕公后裔吕伯。


  (8)对厉王伐淮夷的战争铭文进行编年,可以说明战争发生的时间和阶段性,有助于认清厉王专利的本质特征。“共和行政”是畿内诸侯共伯和,以三公首席执政的身份,会同召公、周公组成贵族合议制政府,在危急关头执掌大政,共渡难关。


  (9)《诗·六月》狁“侵镐及方”的“方”即西周金文中的京,位于镐京南郊(今西安市长安区斗门街道以南),是一个兼具有文化教育、观赏游乐功能的行政副中心。通过对助力平王东迁的晋文侯、郑武公、秦襄公在位年代的考订,证明周平王三十四年(前737年)东迁成周可能更符合历史实际。

  其实,学术创新是相对的,那种完全没有学术继承性的创新是少见的。一般情况下,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甚至可能是一种你我交融的集成创新。不管怎样,只要大家朝着创新的目标进发,就一定能够开辟出学术发展的新天地。


后记


  本书原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多卷本《西周史》”的第一卷,拟名 “周人崛起与西周兴亡 ”,后改今题。由于本卷先行告竣,便作为课题阶段性成果申报《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幸获出版机会。待整个项目结题后,再考虑合卷印行,为读者提供一套多维度、新视野、全景式研究中国早期文明的六卷本《西周史》,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时值项目接近尾声,而疫情发展却到了大面积感染的关键时刻。新冠肆虐,地不分南北;病毒侵体,人不分老幼。像这种大规模、高风险、长时间持续的疫情为人类所罕见,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工作与生活,造成了极大的社会危害。课题组全体专家面对重重压力,迎难而上,勇毅前行,不断把课题研究推向前进。


  大凡鸿篇巨制,稍不留神就会变成综合已有成果的教材式叙事,结果有了知识,却少了新意。项目进行期间,各位专家不染俗尘,锐意创新,以专题论文形式发表了一大批阶段性成果,为保证各卷学术水准奠定了坚实基础。即以本书而论,各章主要内容均曾以论文的形式发表于多种报章杂志,以便听取学者意见,着力改进,益臻完善。本书除了包含项目近期研究成果外,还适当吸收整合了作者三十年来的研究心得。自撰写博士论文始,作者一直把西周文明历史作为重点研究领域和学术兴趣所在,从不同方向展开工作。承担教育部和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除了金文就是简牍,始终把出土文献研究放在重要位置,在研究材料方面做好基础性、前沿性工作,最后形成西周断代史研究的重大课题。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也不是一人建成的。通过课题组诸位专家的通力合作,有望实现预期目标,达到西周文明研究的新高度。

  本书的问世,曾得到学界师友的多方鼓励与支持,我指导的博士生也做了一些颇有助益的工作。特别是科学出版社的领导和编辑,高屋建瓴,精心擘画,不放过任何细节,不忽略任何疏漏,真是古道热肠,高谊入云!谨此深表谢忱!

杜勇
2022年12月28日


书影











 

凡注明来源邯郸文化网的文章,属邯郸文化网原创

请尊重作者,转载注明作者、文章出处



王边溪谷美术馆

关于网站  |  触屏版  |  网页版

劳务派遣经营许可证编号:1*0*082021008
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编号:1*0*082021003
冀ICP备18017602号-1
冀公网安备 13040302001124号
客服电话:0310-3115600
Powered by {$sitename}
首页 刷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