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县师范教育沿革
日期:2023-10-11 10:50:46  点击:
来源:邯郸文化网  作者:索学强

磁县师范教育沿革

 

索学强

 

自清末“百日维新”后,磁县举办新教育,倡办高小,推广初小风气日盛。民国初年,王雅品任磁县劝学所长后,新学发展更快,计有高等小学八所,初等小学二百余处,使本县的新教育生面别开。然而,教师短缺的现象益显严重,创办师范教育已成为刻不容缓。

 

一、民国时期

 

为适应磁县新教育的发展,培养师资,于民国初年在城内第一高小附设了师资讲习所;在城内女子高小附设了女子简易师范。这两所师范的创立,开创了磁县师范教育之先,使本县的教师来源有了保障。

民国十五年(1926年)县立师范讲习所迁入磁县县立初级中学(现磁县二中校址);民国十七年(1928年)女子简易师范也并入该校。为了男女师范实习便利起见,又在该校先后设立了实验小学和模范小学各一处。至此,磁县的师范教育已趋于完整,走向正轨。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10月,日军侵占磁县后,男女师范也即宣告解散、停办。

民国三十年(1941年)薛明轩任磁县第一高小校长后,遂在该校扩充简易师范一个班。  

 

二、建国前后

 

1945年磁县解放后,为培养新社会的教师,“磁县简易师范”于1947年7月正式成立,附设于当时撤往西部山区索井村的“漳滨中学”(因国民党残部和还乡团盘踞安阳市,夜间不断来磁骚扰,杀害解放区干群),由“漳滨中学”校长李巨川兼任“磁县简师”校长,并在索井村招收了首批新生80余名(即磁县简师一班、二班),学制为一年。

1947年夏,刘邓大军南下,社会安定后,“漳滨中学”于同年秋迁回磁县城南关旧址,“磁县简师”一、二班同时迁到城内鼓楼后路西(现磁州镇政府址)。1948年春,“漳滨中学”迁往武安,“磁县简易师范”即迁入县城南关原漳滨中学旧址(现二中校址),并明确吴亮璞为校长,吴调走后,张景韩接任校长。

同年夏,首批学生(一、二班)毕业后,又招收三、四两个班。

1949年9月又招收4个班192人,校长许成友,教导主任冯文和,教师有张怀祖、李甫、李日清、赵尚文、王芸桥、钱增惠、于汝林、王少奇、张子珍、赵美才、阎桂荣等,共有教职工16人。

1951年春,磁县简易师范改为三年制正规师范,席如哑任校长。

1956年磁县师范停办。

 

三、磁县、临漳、成安三县合并时期

 

1958年8月,磁县、临漳、成安三县合并。磁县师范和成安师范同时合并,校名为“磁县第一师范学校”(校址仍在现磁县第二中学址)校长席如哑,书记赵明三,教导主任张名扬,共有教职工31人。(原成安师范改为磁县第二师范),当年秋季招生后,全校共有初师6个班295人;中师1个班40人;速成师范5个班296人。在校学生计631人。同年,磁县师范招收了幼儿师范两个班,其中三年制1个班,短期训练班1个,共100名学生。

1959年秋,中师招生4个班200人;初师招生两个班100人;短期训练班招收初中毕业生300人;幼儿师范4个班200人(其中三年制2个班100人;一年制1个班50人;短期训练班1个班50人)。同年,将速师班改为三年制迁到第二师范学校。

1960年,磁县师范中师招生了3个班,初师招生2个班。

1961年5月,磁县、临漳、成安三县分立。磁县师范随之停办。

粉碎“四人帮”后

1983年,为培养小学师资,根据省、地指示精神,磁县再次办起了师范,学校设在二中,校长杨桐。该校每年招生两个班,招生对象是在职的民办、代课教师,经过考试择优录取,学制二年,学生毕业后即为国办教师。

1985年,磁县师范由磁县二中迁到白土煤矿旧址——磁县武装部民兵训练基地,与磁县教师进修学校合办,为一个班子,两套人马,招生对象已扩展到未达标的在职国办教师。

1990年,磁县师范撤回县城新址。

1993年,磁县师范宣布停办,教职工并入磁县教师进修学校。

 

凡注明来源邯郸文化网的文章,属邯郸文化网原创

请尊重作者,转载注明作者、文章出处

 

(更多好文 请加小编微信h3115855)

 

关于网站  |  触屏版  |  网页版

劳务派遣经营许可证编号:1*0*082021008
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编号:1*0*082021003
冀ICP备18017602号-1
冀公网安备 13040302001124号
客服电话:0310-3115600
Powered by {$sitename}
首页 刷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