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中国成语典故之都。
有着3000多年建城史的邯郸,因为3000年名字未改,因而留下众多直接嵌有“邯郸”二字的成语,比如著名的“邯郸学步”。那些带有“邯郸”二字的成语,有些并非常用成语,比如“邯郸斑鸠”。
最近发现,在邯郸著名的成语典故一条街——光明大街上,“邯郸斑鸠”这条成语正在作为“重点”进行着展示。也许某一天,当我们对社会上那些胡乱放生的行为,大家都会说上一句“岂非邯郸斑鸠”,这条成语是不是就已经成为了常用成语”?
“邯郸斑鸠”的典故源自一则关于放生的寓言故事,出自道家经典名篇《列子·说符》。
《列子·说符》记载:春秋时期的邯郸民众,每逢正月的第一天,纷纷将捕获来的斑鸠献给当时晋国的卿大夫赵简子(赵简子,战国时期赵国的奠基人赵鞅),让他用来放生。每逢此时,赵简子都会非常高兴,厚赏这些前来送斑鸠的民众。赵简子旗下的门客问其原因,赵简子说:“此时放生,代表我的善意,昭示我对这些斑鸠是有恩的。”门客说:“民众们知道您喜欢放生斑鸠,所以竞相捕捉,捕捉过程会令许多斑鸠死伤,如果真的善待这些飞禽,应该禁止民众们捕捉才对。这一捉一放的损害和恩德并不相称。赵简子听了感觉此话有道理。
原文:邯郸之民以正月之旦献鸠於简子,简子大悦,厚赏之。客问其故,简子曰:正旦放生示有恩也。客曰:民知君之欲放之,竞而捕之,死者众矣。君如欲生之,不若禁民勿捕。捕而放之,恩过不相补矣。简子曰:然。
这是中国文献中最早明确记载的放生行为,同时也警示了盲目放生可能引发的伦理问题。故事内容以寓言和对话形式阐述道家思想,强调顺应自然、明辨是非、知行合一等理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