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堡南街青狮
涉县索堡摆字灯
春 雁
索堡村,正月里各种民间娱乐活动是由村中五条街合办的。东街办街头剧,南街舞狮子,北街耍È,西北街、西南街摆字灯。特别是摆字灯,更是索堡村一绝。这项活动是从清代开始的,它是劳动人民长期在娱乐活动中集体智慧的结晶。
摆字灯首先是搭灯架,正月十一、十二准备搭灯架子的圆木材、板木材和红泥土备用。字灯架的规格高为8米、宽2米、厚度0.5米,字灯为0.8米见方,一般摆四个字为一句。这时候村里的能工巧匠都要为搭字灯架去显身手。有绑木头杆儿的、有刨木片的、有和泥巴的,每一个字的制作工艺都要用木片儿绑成网状,一个一个竖着均匀地摆开,固定在字灯框架的后面,然后把绑成网状的木片,抹上用红土和成的泥巴,趁泥巴未干时,制作字灯的人用手在泥巴上描上要摆的字形,把直径为5厘米的圆形灯盏儿(灯碗)平着按手描的字形一个挨着一个摁进泥巴里一半,每个字需要用去灯盏儿20个或50个不等。过节时再在灯碗中盛上抗风较强的大麻油(皮油),然后把棉花搓成的灯捻儿放进灯盏儿中点上。字灯架前面用沙布遮住,左边、右边、后面用编织的席子围住,字灯的架子两边还要各站四人,如有灯盏儿没油了,随时加油,如被风吹灭了,随时点上。
从正月十四就开始摆字灯了,字灯两旁从上往下竖着写有一副对联,上联:天上宝镜悬万里乾坤开夜色万紫千红,下联:人间元宵乐花灯龙鼓步天堂人神共庆。解放后,横批悬挂着毛主席的肖像。中间是从上往下竖着摆“才子观灯”四字,出自明代½南才子祝枝山和文征明元宵之夜同往苏州玄妙观赏灯猜谜。正月十五摆“三元正会”四字。据《岁时杂记》记载说,这是因Ñ道教的陈规。道教曾把一年中的正月十五称为上元节,七月十五为中元节、十月十五为下元节,合称“三元”。而元宵节俗真正的动力是因为它处在新的时间点上,人们充分利用这一特殊的时间阶段来表达自己的生活愿望。正月十六摆“一天星斗”四字,出自《公羊传·隐公元年》:“元者何?雷霆驱号令,一天星斗焕文章。”正月十七、十八这两天时间,筹备正月十九的摆字灯“一元复始”四字,乃君之始年也(旧时村里任管事,向下任管事顺利交接帐目而庆祝的一种方式,久了就成了一种俗成)。为此人们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
晚上本村村民和十里八乡的乡亲们,还有三三两两的姑娘小伙们结伴而行,聚集到村里最大的街道——丁字街头观灯,同时这里也是各街汇演的场所。老人带着孙子、父母带着儿女,小小孩则无一例外地骑坐在父亲的肩头,居高临下,无心观灯,却眼巴巴地瞪着卖糖葫芦的。中青年的人们则若有介事地品着,眼里观看着,心里思忖着,是在浮想联翩吗?有的人时不时的还情不自禁地哼上一句小曲儿,有的人偶尔À上几句家常,看到熟人不约而同地绽放出最灿烂的笑容,寒暄着问候!相爱的年轻人们聚在一起打情骂俏,站在旁边的人还要搭上一句俏皮话,大家都乐在其中,饶有兴趣地谈论着观看着。当风吹来时字随风摆,风吹字动,灯盏儿上燃烧的灯捻都随着相同的方向开始舞动着,字的形状时而变扁,时而变方,犹如仙女下凡飘然而至,万般美态,皆出自村人之手。
现在索堡村仍然保留着元宵节摆字灯的传统,但所不同的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字灯架换成了可随意拆装的圆管铁架,灯盏儿也被电彩灯所替代,虽然没有了过去点灯盏儿的妙趣,但也不失它的乐趣。字灯的内容与形式也随着国家的发展而有所变化,主要是表达乡亲们祝愿祖国繁荣昌盛、社会和谐安康之情。
凡注明来源邯郸文化网的文章,属邯郸文化网原创
请尊重作者,转载注明作者、文章出处
(更多好文 请加小编微信h3115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