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北京8月31日电(记者 韩玉)“北京面人郎”作为北京特有的一种民间捏塑艺术,以其鲜活的民俗特色及耐人寻味的生动造型,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8月27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北京面人郎”代表性传承人、第二代传人郎志丽及第三代传人郎佳子彧在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为现场参与活动的学生和家长们带来了一段难忘的艺术体验。
同学们围观“坐姿娃娃”的制作。
郎志丽首先为大家梳理了“北京面人郎”在百年传承中的历史演变,包括“北京面人郎”创始人郎邵安对“北京面人郎”艺术所做出的各种努力与尝试,并让大家见识了面人制作的高超技艺。郎佳子彧结合目前年轻人喜欢的风格,向观众们介绍如何在技艺精益求精的同时,与时代结合,从而创作让面人这项技艺更加流行的作品。
学生跟着老师学习制作面塑“锦鲤”。
随后,郎志丽带来了“锦鲤”的面塑制作。“锦鲤”看似小巧简单,却不易掌握,每一步都蕴含着匠人数十年的经验积累。活动现场的家长和小朋友们跟着郎志丽一起体验面人“锦鲤”的制作。每位同学手中的“锦鲤”都在挥摆着不一样的姿态,每一件作品都各有特色,展示了同学们的巧妙构思与灵活想象,充满童趣。
两代传承人合力演绎面人艺术。
郎志丽和郎佳子彧还在现场联合制作了“坐姿娃娃”。小小的面团在手中捏、搓、揉、掀,几个看似简单的动作便塑成头、身、手、头面等部分,然后为娃娃披上发饰和衣裳。两代“北京面人郎”在青少年面前同台展示非遗技艺,不仅仅是在创作艺术品,更让观众们深刻感受到了传承的力量。
制作完成后的坐姿娃娃。
据了解,该项活动是“中国巧手”美育系列社教活动之一。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推出的“中国巧手”美育系列社教活动,从灿若星河的中国工艺美术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选取有代表性的项目,每期邀请相关领域的工艺美术大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亲自讲解、示范创作,开展不同主题的社教活动,让人们在动手创作中深刻感受手工劳动之美、手工艺人之美,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坚定文化自信。
凡注明来源邯郸文化网的文章,属邯郸文化网原创
请尊重作者,转载注明作者、文章出处
(更多好文 请加小编微信h3115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