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安落子
日期:2022-01-19 14:48:41  点击:
来源:邯郸文化网  作者:刘玉平

 

武安落子

 

(一) 起源

 

武安落子源于民间曲调,经历代艺人口传、加工、改革,逐步形成独特的音乐风格和表演艺术。明代胡赛所著《武安史话》有“武俗善歌,班头开明”的记载。武安明代即有戏楼,

 武安落子

落子《二噶旦还乡》

 

落子戏当为演出剧种之一。最初称其为“硬歌”,即无乐器,坐着硬唱,后逐渐发展为一人

脚踏小鼓,手持竹板,顺口编唱。至明末清初,有的地方又出现了“打霸王鞭”、“翠月檀香”的舞蹈形式。随着时间的推移,“硬歌”的曲调与“翠月檀香”舞蹈形式相结合,构成了武安落子的早期艺术。此后,唱腔、戏装、道具、化妆、件奏均有发展和改进,形成独特的风格。

 

到民国年间,武安落子兴盛起来,村村都有了戏班,并有了王继的等“兴华会”和魏洪昌等的“英乐会”两大流派。这两大流派对落子的发展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曲调进一步丰满,乐器更加齐全。

 

落子所演戏文多由当地穷秀才编写,素材大都源于家庭琐事,儿女之情,为群众喜闻乐道。1940年版《武安县志》记载,“武俗好戏,酬神演唱无日无之,甚有一日数台者,农民喜平调(本地土戏),绅商以皮簧梆子为宜,村夫、愚妇最迷落子腔,惟其戏有伤风化,历来“禁演”。落子之为民众所喜爱,可见一斑。

武安落子 

落子《卖妙郎》

 

(二)表演艺术

 

落子戏行当较齐全,主要有小旦、青衣、小生、小丑、老生等。昔时分工不甚严格,小旦、小生大都相互兼演,三花脸还能演老旦、彩旦,有些三花脸又可由小生代替,小旦又可代娃娃。近来行当分工较前严格,但仍有兼演现象。舞台道具较为简单。表演不以武功和戏曲程式丰富见长,将秧歌、高跷等民间舞蹈及实际生活中的某些动作融于戏中,边唱边做、且歌且舞,既叙事又抒情,活泼自如。道白使用武安方言,庄谐兼重,常有妙语联珠,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三)音乐唱腔

 

落子的主弦现为板胡。早期伴乐比较简单,明末清初的硬歌只有锣踏鼓,清末舞蹈的引入又增添了镲钹。民国年间,老艺人胡文亮、王继的又发展了吹奏乐笛子、弥子,魏洪昌等向外地学习,又增添了二胡、笙。建国后又加入了三弦、低胡,现在有的剧团还增加了琵琶、大提琴、月琴等。落子的唱词多为五字、七字、十字。板式有慢板、流水,散板、悲腔、快腔、栽腔、扣板、老二板、赞子语、砍头句、高腔、娃子腔等。有唢呐、弦乐曲牌如扬州开门、南八板、哪吒令、簸表子、小开首等50多支。打击乐为戏曲普遍所用的锣、鼓、铙、钹,有锣鼓经50余首。

武安落子 

落子《借髢髢》

 

落子唱腔属板式变化体,旋律优美动听,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其唱腔有口语化说唱的特点,武安方言与曲调结合非常紧密,保留有大批的入声字。悲腔和哭迷子的哭唱,声调高亢,起落也大,颇类当地办丧事时妇女的哭腔。流水板则如从容不迫的日常叙话,亲切自然。韵白用地道的武安话,土话土语,风味独特。

 

(四)剧目

 

落子上演剧目有140多个,代表性剧目有《借髢》 《吕蒙正赶斋》 《端花》 《老少换妻》 《小过年》 《借当》 《蓝桥会》 《何文秀》 《卖布》 《大隔帘》 《二隔帘》《王小赶脚》 《闹驴》 《跪花厅》 《访昆山》 《系孩子》 《闹书房》 《机房训子》 《大上吊》 《顶灯》 《安安送米》 《打丁僧》 《杭州失印》 《抱灵牌》 《皮秀英告状》 《劝九红》 《村选》 《杨四的派款》 《范小丑参军》 《打春桃》 《扫荡》 《阎家坟》

《密兰对象》 《茂林事变》 《卖妙郎》 《钱三请客》等。

武安落子 

落子《端花》

 链接;http://www.handanwenhua.net/feiyi/2022-01-19/5581.php

凡注明来源邯郸文化网的文章,属邯郸文化网原创

 

请尊重作者,转载注明作者、文章出处

武安落子

武安落子

武安落子

(更多好文 请加小编微信h3115855)

武安落子

关于网站  |  触屏版  |  网页版

劳务派遣经营许可证编号:1*0*082021008
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编号:1*0*082021003
冀ICP备18017602号-1
冀公网安备 13040302001124号
客服电话:0310-3115600
Powered by {$sitename}
首页 刷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