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影戏最早的历史记载见于宋代,宋代的都城曾经是我国皮影戏最早的兴盛地和其他各地影戏的发端之处。冀南皮影戏是宋代中原皮影戏的直接流传,是公元1127年金兵入侵中原、携走包括影戏艺人在内的各类艺人到北方(见南宋・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之后,保留比较完整的古中原皮影的支嫡脉,它较多地保持着我国皮影戏的早期面貌,相比后期影响比较大的浙江皮影、陕西皮影、唐山皮影等,在造型、剧目、唱腔、演出形式等方面有着非常强烈的差异,更具有较高学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冀南皮影戏的起始年代已难于考证。据一些老艺人回忆,他们的影戏都是老辈子人一代代传下来的,回忆到最早的艺人分别是由山东和河南来到这里的。
冀南皮影主要分布于邯郸市的肥乡县、成安县、磁县、大名县、临障县、广平县、魏县、永年县、馆陶县、武安市等地,并影响到冀中、冀北以及豫北、晋东南、鲁西地区。
冀南皮影的造型粗犷古拙,采用牛皮刻制,线条简练,许多地方不用刀刻,而直接用彩绘,这种雕、绘结合的风貌可以明确感到宋代中原皮影“绘革”的遗风。
冀南皮影主要分布于邯郸市的肥乡县、成安县、磁县、大名县、临障县、广平县、魏县、永年县、馆陶县、武安市等地,并影响到冀中、冀北以及豫北、晋东南、鲁西地区。
冀南皮影的造型粗犷古拙,采用牛皮刻制,线条简练,许多地方不用刀刻,而直接用彩绘,这种雕、绘结合的风貌可以明确感到宋代中原皮影“绘革”的遗风。
肥乡县皮影戏演出
近年来,国内外许多学者、专家都曾经到冀南考察民间皮影戏,法国、日本的学者都盛赞冀南皮影戏这一独具魅力的民间艺术形式,认为冀南皮影戏的影人造型、表演剧目、演唱技巧,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是我国一千多年皮影文化积淀与冀南地方戏曲的完美结合。
对于冀南皮影艺术的保护和研究,也是对我国皮影艺术历史、流传和现状的深入挖掘、整理和全面认识。整理、研究冀南皮影戏的造型、口传剧目、地方唱腔、民俗观念,对于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抢救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中国当代民间艺术的繁荣和发展,将有着重要的意义。
摘自:冀南皮影
(更多好文 请加小编微信happy_happy_mao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