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鉴赏|滏阳河上古石桥系列之二滏阳河历史变迁的见证者——磁县南开河桥
开河桥
磁县县城东面有两个村子叫南开河、北开河,分隔它们的是滏阳河。滏阳河在历史上曾经多次发生过河道变迁,这其中大部分是因为河流的自然迁徙,但是发生在明代的一次,却是人为干预的结果。据《元史?郭守敬传》记载,元代著名的水利专家郭守敬曾向忽必烈建言:“磁州东北滏、漳合流处,引水由滏阳、邯郸、洺州、永年,下经鸡泽合入沣河,可溉田三千余顷”。郭守敬所说的“合流处”就是指两个村子所在的开河这里。
历史上,这里的确有过一条叫做“开河”的河。明嘉靖磁州志记载,“开河,在本州东北五里,即滏水下流东入漳河之处,今改滏河北流,是河淤塞”。另有县志记载,“往时,漳滏合流在州东北五里开河村,漳得滏助每于涨溢时大为民害。成化十一年,州判张埕塞其交汇之口,疏滏北流而漳渐远徙,二水遂分。”这些记载说明元代以前的滏阳河并不是像今天这样的走势,至少不是这样的水系规模,直到明代进行的“改滏河北流”才形成了滏阳河今天这样的模样。这次滏阳河改道也许是郭守敬所建言工程的后续,也许是元、明两个朝代对滏阳河水利、水患治理的“不谋而合”,但却表明了开河这个地方是滏阳河历史变迁过程的重要地理节点。也正是因为这次人为的河流改道,才成就了“母亲河”——滏阳河流经邯郸主城区,为邯郸境内遗留下了众多的古石桥。
如今那条叫做开河的河已经难觅其宗,但遗留在滏阳河上磁县南开河桥依然矗立,依然在看滏阳河的历史变迁。
南开河桥在南开河村西,是村庄通往磁县县城和邯郸市主城区的主要通道。这是一座青石质石板桥,桥长24米,宽6.3米,两侧设有扶栏望柱,望柱顶端雕有石刻,桥面由青石铺就。石桥由三个拱券组成,拱券两侧顶端都雕有汲水兽。
史书中对于南开河桥的记载不多,明嘉靖癸丑年(公元1553年)刊刻的磁州志中“磁州全境图”对开河桥有着明确的图示,但是在“桥梁”章节中没有对它进行专门的记述。
如今的南开河桥因为年久失修,两侧的石柱栏板大多都已损坏,仅剩的几处雕刻也已风化严重,形象大多难以辨识。桥面上一块块青石,经过数百年来行人车辆的穿行磨损,已经变得圆滑光亮,流露出古老的痕迹。
村中一老者介绍说,这座桥当初是由“山东人”所建,有500多年的历史,现在还能通大车。老人张开的手掌流露着自豪。细问其中的历史典故,老人则语不能详,只是说原来桥头曾有一方石碑,上面有记载,现在石碑已经被断开用做桥栏了。沿着老人手指的方向,很快找到了那块残碑,但是只隐约分辨出了“大清雍正”几个字,其余的字迹则早已随着风吹雨打淹没于历史长河。
(更多好文 请加小编微信happy_happy_mao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