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朴、传承、红色—涉县偏城山寨式古建群刘家寨
日期:2019-05-14 16:29:04  点击:
来源:长城网  作者:

 这是一座位于太行山大深谷的乡村古寨,800年风霜岁月走过,寨墙、屋宇、宗祠、街巷、残碑断文……处处散发着历史的气息,讲述着一个家族的兴衰故事。正因这一明清时期的山寨式古建筑群———刘家寨,它所在的涉县偏城镇偏城村名扬全国,2008年成为全国第四批历史文化名村,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探寻。

  国庆假期期间,我们有幸来到这座古老的山寨——刘家寨。徜徉于寨中的大院深巷,官宅民居,让人仿佛穿越到一个遥远时代的幽深空间,或隐或现地看到800年前的生活场景。随行的向导刘栋,是刘家寨第二十代传人,他告诉我们,偏城刘家,是闻名黎、涉两县的大户人家。在金末元初和清中晚期,曾两度辉煌,出过金崇州太守、元奉国上将军涉县左副元帅刘震和清武功将军刘道泰、武进士昭武都尉刘榕这样的历史人物。寨子可能由刘震始建,发展到第十五代刘道泰时,刘姓家族达到鼎盛,而刘道泰才是我们今天看到的刘家寨的创始人。

  独具风格的山间城堡

  刘家寨地处晋冀两省的交界地带,位于涉县西北部距县城60里的偏城镇偏城村。

  古山寨建在一处方整的高岗之上,呈长方形,东西长约150米,南北宽约100米,寨墙周长约471米,占地面积16600平方米。现存建筑80%以上为清代末年到民国初年建造,全部是砖石土木结构,寨内有七门圪廊、四十八个分院,每个分院是北方少有的典型的寨子式建筑,有纯木刻成的明楼院,中、欧结合的进士院,四根巨大青石撑屋的石柱院,均依山而建。其中“将军第”、“进士府”等古建筑仍然十分威严。

  古寨四周用石头筑成高达10米的寨墙,仅留东南北三门楼,圈成了易守难攻的小山寨。为何仅留东南北三门楼出入?其中缘由,与“五行八卦”有关。此寨修建于明代,寨中建筑大量采用木料,而明代盛行道教,认为北门属水,水生木;南门属火,木生火;东门属木,木木相帮;西门属金,金克木,故而不留西门。三门均为两层阁楼,下层均为石拱券。北门为玉皇阁,专供有身份的人出入;一般人从东门文昌阁下行走;而作为被雇佣者的下人,只能绕弯从奶奶阁下的南门过往。

  走进寨子,老屋新房混存,寨中道路布置整齐,以南北两条为主,东西多成“丁”字形,采用青石铺筑。山寨的建设者将寨中东西向和南北向两条相交的主要道路在交汇处做了放大处理,形成一个小型的山寨中心广场。逢年过节在此开展诸如耍拳,舞龙,秧歌等文艺活动,丰富了寨中居民的文化生活。

  刘家寨中的院子大小、风格各异。“将军第”和“进士府”最为威严。均是串联式的一进三院,依山而建,前后落差有9米之高。可以从一条50米长的甬道走向二门,路两侧各有两层配房,进二门是一座左右对称的厅堂,堂内套间,约五十米深,木雕窗棂,石刻柱顶。穿过厅堂,上三阶,又进一四合庭院,正中是正堂大厅。

  寨中沿街门楼,飞檐斗拱,雕梁画栋的中国古典建筑中又融有西方建筑符号(如尖券、山花等),建筑艺术浑然一体。大门两侧的门楣多为青石,并雕刻楹联。高大的门楼,高高的台阶,台阶多为青石铺就,且底层台阶下设排水道,门前有上马石、拴马石。屋顶为坡屋顶,出飞檐,圆椽,方砖盖瓦,屋顶压背,两端出兽,房基为石砌至窗台下,墙体为冬暖夏凉的土坯墙,梁下设砖柱或木柱支承成框架结构,有“墙倒屋不倒之称”。

  雕刻和彩绘是古寨的主要装饰手段,木雕装饰和彩绘主要集中在屋檐处木构件、窗棂、屋门、隔扇、屏风、梁、柱等处;石雕和砖雕主要出现在门楼、屋角装饰、窗台、照壁、柱基、门墩、匾额、石楹联等处。主人爱好不同,各家雕绘虽各有形似,却也各不相同,上马石有狮头、龙头、麒麟头,柱础有虎头、狮头、楹联有写字、山水人物、万剑画等,屋角雕刻太极图案及“寿、福、禄、祯、祥”等字,取吉祥之意,且写法各异仅“寿”字写法就有30多种。

  刘家第十九代传人,如今已70多岁的刘森林,于1983年7月正式成为刘家寨的文保员,肩负起了文物保护的职责,并号召寨内住户共同维护现有建筑。近年来,一些住户在外面盖了新房陆续搬走,然而,老人们都选择留了下来,和刘家传人一起守护这些宅子。在老刘心中,刘家寨是独一无二的,寨子日渐引起人们的关注,老刘骄傲地笑着,家族的荣耀和文保员的职责将会使他一如既往地做好刘家寨的守护者。

  世代相传的家风传统

  任何一个家族都有自己的家风传统。传统是一种性格,更是一种气质。

  刘家寨现存石质门楣楹联30余副,木质匾额2块,木刻、砖雕、石雕随处可见,都记载着“明德、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学精髓,也是刘氏祖先对家族待人处世、为民居官的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

  崇文尚武、乐善好施,是刘家的家风传统。刘家世代为官。刘家先世可追溯到金、元之季的崇州太守刘震,刘震降元被封为奉国上将军、涉县左副元帅。至清朝,刘榕中宣统乙丑科武进士,授正四品昭武都尉官职;刘楫补差官,以守备而待铨兵部;长子刘瑞、三子刘桂俱援例得官;刘道泰授州同,以子贵,诰授昭武都尉。

  行走在刘家寨的各条街道和各个院落内,随处可见捶布石、志石(练武用的石头)、磨盘、石狮子等石刻,这些石刻彰显了刘家的家魂。据载,刘家曾在祠堂隔街东边独立劈出一处地方,专供喜欢武术的子弟们学习拳脚。还在今日的偏城镇卫生院和原偏城粮站一带的宽敞地段,劈出若二十余亩的“遛马场”,专供其子弟练习骑射,足见刘家在教育子孙方面的重视。据不完全统计,刘家自清代以来除朝廷钦点任命者外,仅贡生就有6人,武生8人,生员5人。从民国到建国后大学教授3人,作家1人,取得博士学位1人,硕士学位3人,取得大专以上学历的41人。

  大清道光年间重修东井和龙王庙碑载了偏城刘家乐善好施的善举。今年,涉县作者曹钢琴编著的《偏城刘家寨》一书中记载着,刘家十五世刘道泰为人仗义、乐善好施、惜老怜贫,用收入的钱扶贫济困,助穷人婚丧嫁娶;自设义学,自延西席,课族人和村中子弟读书,对成绩优秀,举业有望的子弟及其父母尤为照顾;自垫钱为村民修井;光绪丁丑年(1877),山西大旱,饿殍遍野,死亡枕藉。十六世刘榕在偏城自立粥厂,从春到秋,坚持日舍食两餐,每天到粥厂吃饭的饥民少者数百多者数千;十七世刘榕之五子刘步贤,山西省立大学毕业后,任黎城县财政局局长。有一年,在收农业税完成后,正准备上缴国库,恰遇币制改革,旧币换新币,新币面值高,旧币面值低,因新旧币差额亏损,他不忍心再向群众摊派,遂将自己的三顷好地卖了一半,补足了税款。之后,他辞职回乡,乡亲们又推荐他当选联村村长。由于他为政清廉,体恤民情,乡亲们赠金字大匾两块,其中一块上书:“公义可风”;2004年9月8日,驻美华侨刘钧夫妇及其儿子回乡省亲,看到偏城小学设备简陋,条件较差,其子刘元龙慷慨捐资5万元;现年78岁高龄的刘元虎,退休后到四川甘孜地区(藏区)八美县海拔4100米的惠远小学支教,改善办学条件,购置桌椅200余套,协助该校盖校舍,还义务从事教学工作。

  刘家善事义举究竟还有多少谁也说不清。但是刘氏一族乐善好施是一以贯之代代相传的,这种能同情和体恤民众的高尚品德,值得后人传承发扬。“伦常德绪,慈孝传承,永奉祖训,万世流芳”正是刘家之后的字辈诗。

  向导刘栋说,我们还整理了刘家的匾额、对联、门楣、石雕等上面的文字,想来是祖先对后代子孙为人处世寄予的期望和嘱托。现在,我们用这些文字来教育自己的子女,并代代相传。

  在刘栋的指引下,我们看到了“敦本(厚而不愚、遵本固根)”、“德臻(正德厚生,臻于至善)”、“整齐严肃(作风正派、行事认真)”;“笃礼崇义(忠于礼教,崇尚正义)”;“枕经藉史(刻苦学习、不舍昼夜)”;“威凤祥麟于时为瑞;醴泉芝草盖代之华(人才是家庭发展的预兆和根本;艰辛努力成就盖世栋梁)”;“祖武箕裘家声麟风;皇猷黼黻国器圭璋(继承先辈祖业维护家族声望做品德高尚的人,辅助朝廷治国安邦做出类拔萃的栋梁之才)”等等。

  利用假期,来此参观的山西游客感叹,“这里山寨式的大院,不同于山西的乔家、王家大院,十分有特色。而且刘家的家风,非常适合教育孩子。我们来这里参观,收获很多。”

  烽烟岁月的鲜红历史

  刘家寨虽已破败,但风骨犹存,这里不仅演绎了刘家的兴衰故事,也记录了一段烽烟岁月里太行军民抗战的传奇。

  在刘家寨内,有两处坍塌的院落,是抗日战争期间,日本人的飞机炸的。那时,这处院是偏城县政府。空地上,烧焦的木梁安静地躺在那里,黑色的皮肤映证着革命战争时期,刘家寨燃起的革命烽火。

  1938年农历正月初十,八路军一二九师先遣团和中共冀豫特委近百人风尘仆仆地开进偏城,直奔刘家寨。这支队伍进寨后,走家串户,扫院担水,对百姓秋毫无犯,在这里开启了一段鲜红的历史。

  偏城县县委曾于1938年至1946年驻偏城村刘家寨将军第,八路军一二九师先遣团也在这里秘密驻扎了7年之久。之后,偏城县建制,偏城村成为“偏城县”的首府。据悉,八年抗战中,偏城县共向部队输送官兵2242名,前仆后继牺牲疆场535名。为了全民族的解放,战时的偏城县村村有烈士。抗战期间,偏城县是我党政军重要的后方基地。偏城县人民对刘家等地驻扎的这些机关、部队的到来,提供过坚强的后勤保障。先后涌现出了被誉为军工模范申国富,太行区甲等劳模张喜贵等,他们以铮铮铁骨、浩然正气,不畏困难、不怕牺牲的精神,为抗日战争胜利做出了无私的援助和牺牲。刘家人更是提供出房屋139间,不少刘家人参加了129师,还有的成为地下工作者,有的提供军工军需,有的成为宣传员,还有的成了烈士。

  新中国成立后,刘家寨的一些院落分封给了偏城村缺屋少房的群众,不再是刘姓人氏独居。由于经历了战乱,刘家寨的许多房屋渐呈破败之势。

  从2004年开始,偏城镇政府就致力于这片历史建筑遗存的保护和开发,多方筹措资金维修寨墙、部分门楼,尽最大努力保持古建的原貌。先后投资50余万元,邀请河北北望城乡规划设计有限公司与河北信达城乡规划设计院为刘家寨制定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和历史文化名村传统建筑抢救保护规划。并按照规划指导,投资20余万元,对刘家寨南门长达8米的古寨墙,部分坍塌墙体、漏雨古建筑屋顶进行了维护修缮。

  得益于刘家寨的存在,偏城村于2007年5月12日被省政府评为首批省级历史文化名村,2008年10月14日被国务院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评为第四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偏城镇于2010年开始编制保护规划,现已完成编制规划,并上报得到了河北省政府的正式批复。同时,偏城镇也通过涉县发改局上报邯郸市发改委,刘家寨保护项目被市列为十二五重点项目。2011年被涉县县政府列为十大旅游项目之一。.

(更多好文 请加小编微信happy_happy_maomi)

 

          
关于网站  |  触屏版  |  网页版

劳务派遣经营许可证编号:1*0*082021008
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编号:1*0*082021003
冀ICP备18017602号-1
冀公网安备 13040302001124号
客服电话:0310-3115600
Powered by {$sitename}
首页 刷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