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齐石刻“穿越”千年与世人相见
日期:2018-09-03 14:58:36  点击:
来源:解读邯郸  作者:陈正

  北齐武平年间的七级石浮图观音经碑、石雕佛弟子立像、石雕菩萨立像、莲花座。


  2014年,河北省首家北齐石刻博物馆在涉县娲皇宫景区开馆,一件件精美绝伦的石刻,从北齐时代跨越千年与世人见面,经过重新布置,沉寂千年的石刻又焕发出新的生机。


  涉县是“千年古县”,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境内有不同时期的古墓葬、古遗址、古建筑、石窟寺等。

  经文物部门统计,该县境内文物点有883处,其中,北齐石刻文物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兼顾有隋、唐、宋、金、元、明、清等时期的石刻,充分体现了涉县的悠久历史。

  这些石刻文物涵盖了各个类别,包括石窟、刻经、石造像、碑刻、墓志、塔幢、牌坊、上马石、迎风石、门墩、柱础、石狮子等众多石质文物,仅历代碑刻题记的数量就有6000余通。


  随着时间的变迁,涉县境内的石刻经历了多年的战争破坏、自然灾害等。目前,多数石刻文物散落在田野、村庄、庙宇等地,受到风雨侵蚀,石刻表面呈现不同程度的风化、剥落、龟裂现象。

  为集中保存石刻文物,深入研究交流石刻文化,2014年初,涉县县委、县政府决定在娲皇宫景区内筹建石刻博物馆,将散落在民间的石刻与娲皇宫内的北齐摩崖刻经群等独特的文化遗产相结合,全面展示文化历史,更好的进行文化传承。

  据了解,石刻博物馆位于娲皇宫景区,占地350平方米。展室根据年代顺序进行布展,共分成三个展厅,一展厅为北齐石刻展,二展厅为隋、唐、宋、金、元石刻展,三展厅为明、清、民国石刻展。

  针对不能搬运的文物,如千佛洞、佛爷脑石窟、艾叶峧石窟、千佛塔等文物点,采取制作图片、拓片的形式来进行展示。


  “这些石刻集中体了从北齐至明国各个历史时期不同的雕刻风格、技艺,包含了石刻文物的各个门类,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据涉县文物局负责人介绍,博物馆内陈列有110余件石刻展品,每件展品都根据石刻本身特点量身打造,采用现代化手段布展,既强化视觉艺术效果,又突出文化特色令人耳目一新。

  石刻多以表现佛教活动为主,主要分为单体造像、造像塔和造像碑三种类型,集中展示了从北齐、隋、唐、宋、金、明、清、民国等9个朝代不同时期的造像风格。 

  这些精美的石刻展品,以异常夺目的光彩征服了世人,当人们看到那些面带微笑的佛像、衣着雍容华贵的菩萨时,无不被其深深折服。展厅内的佛和菩萨体态丰满、造型准确,形体线条流畅,面相宁静安祥;佛像衣纹简疏、轻薄贴体;菩萨衣饰华美、繁缛精细,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弥足珍贵。

  这些石刻虽以历经千年,但仍然散发着动人的光泽和炫目的色彩,为世人开启了来自遥远历史的神秘之门。


  背景资料:娲皇宫古迹始建于北齐,迄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为文宣皇帝高洋在位时(公元550-560年)所建的途中憩息之行宫。

  据这里碑文记载,此处古迹最早创建于汉文帝时,但当初规模很小,仅有“神庙三楹”。

  另据《涉县志》记载,北齐文宣帝高洋,以邺为都城(邺,今河北临漳县西南邺镇),以晋阳(今山西太原)为陪都,高洋自邺至晋阳,往来于山下,“遂起离宫,以备巡幸”。文宣帝“信释氏,喜刻经像”,在这里较大规模地修建了娲皇宫,并在山麓开凿石室,内刻佛像,后又将佛经“勒之岩壁”。

  到明代时,此地又陆续修建了不少宫宇,清代又曾大规模重修。累经历代迭次修建,娲皇宫渐而成为占地1.5万多平方米的一组建筑群。

(更多好文 请加小编微信happy_happy_maomi)

          

关于网站  |  触屏版  |  网页版

劳务派遣经营许可证编号:1*0*082021008
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编号:1*0*082021003
冀ICP备18017602号-1
冀公网安备 13040302001124号
客服电话:0310-3115600
Powered by {$sitename}
首页 刷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