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秸秆为瑰宝
——大名草编的历史记忆
陈晶
“张庄刘村大道边,男女老少编花篮……”在河北省大名县,这首风谣广为流传。放眼望去,用麦莛、高粱莛、玉米皮、柳荆条、马莲草、芦苇等编织的各种日用品、装饰品、玩具等随处可见,那便是著名的大名草编。
大名以民间草编工艺闻名于世。目前,所开发的草编产品约有千余种,产品销至欧亚等国家,为大名县的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大名草编已成为大名县的一张文化名片,是凝聚着当地百姓勤劳朴实与聪明智慧的结晶。
大名草编制品以悠久的传承、朴素的风格、独特的色彩、精湛的工艺,赢得了世人的青睐。2006年,大名草编手工技艺被列入河北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6月,大名草编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8年又入选了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受到世人的瞩目。
大名草编成品
草编是我国古代民间广泛流行的一种手工艺品。是指就地取材,利用草、秸秆等原生材料,编成各种生活用品,如提篮、果盒、杯套、盆垫、帽子、拖鞋和枕席等。有的利用事先染有各种彩色的草,编织各种图案,有的则编好后加印装饰纹样。
我国草本植物资源丰富,南北方草编原料生长地域广泛,而且易得易作,因此草编工艺在我国民间十分普及,各地草编种类繁多且各具地方特色。草编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艺术性。从19世纪40年代起,草编开始远销国外。20世纪中叶以来,由于适应了现代生活的需要,草编得到迅速发展,花色品种也越来越多。
早在远古时代,编结就已成为中华先民制造实用物品的重要手段。中国最早的草编遗物是由河姆渡人制作的,距今已有7000多年。
《礼记》记载我国周代已有以蒲草编制的莞席;到春秋战国时期有用萱麻和蒲草编制的斗笠;秦汉时期,草编已在民间广泛使用,品种有草鞋、草席、草扇、草帘及僧侣信徒打坐的蒲团等;汉代至盛唐,草编亦较为发达,除了蒲草编制蒲衣、蒲鞋外,还有蒲草编制的蒲帆;到了北宋年间,草编进入兴盛期,比如在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随处可以见到头戴草帽这一典型草编成品的百姓。
大名草编工艺的历史,始于清代雍正年间(1723年—1735年),自山东掖县传入大名县西付集乡朱家村,后又进一步传到卫河以东地区,进而传播范围遍布整个大名县境,自此,掐辫手工艺流行于大名县的千家万户。
自清代中期大名县便有一个习俗,那就是当地女子出嫁之后的第一个夏季,要从娘家给男方拿去几顶自己编的草帽——“回春帽”,也正是这一习俗大大促进了草编制品的流行。
在新中国成立以前,大名草编还可用于生活必需品的交换,正如当时流行的歌谣所唱的那样:“草编是个宝,农民离不了,掐个辫子接个草,油盐酱醋有钱了,灾年能换粮,丰年添衣裳。”
随着社会需求量的增加,草帽和草帽辫逐渐从自用转为商品,开始生产销售。1952年,在大名当地成立了大名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草帽辫加工厂。建厂后,草编手工艺品的深加工开始进行,那时的大名县几乎家家户户掐草辫,掐草辫群众达15万人以上,其广泛流行程度可以称得上妇孺皆能,并且年产量达1万余包,占全省总产量的60%以上。
2
通常来说,草编可选择的原料有马莲、莜麦秆、河柳枝条等材料,而大名草编特殊在它的材料多为小麦秆,很少用其他材料。
对小麦秆的选材十分严格
大名草编的编制物一般多为草帽、提篮等物品,在此基础上,经过民间艺人的研究,又增加了提袋、茶垫、坐垫、地席、门帘、果盒、纸篓、拖鞋,以及用麦草制作的贴画、贴盒等。其中的麦草贴画,则是借鉴油画、工笔画等绘画艺术的技法,多表现花鸟虫鱼、虎啸深山、鹿鸣翠谷、悬流飞瀑等题材。
由于是手工制品,大名草编基本以手工工具为主,包括剪刀、美工刀、麦秆、针、线、乳胶、白纸、木框、顶针等。
大名草编编结技法丰富,手艺人充分利用草本植物柔韧的秆、皮、芯、叶、根,创造和总结出编、结、辫、扣、扎、绞、缠、网、串、盘等不同编结技法。因原料、品种和设计要求而有所差异,比较常见的有编辫、平编、绞编、立编、编花、锥砌法、串接、串钉、串连、缠扣、缠锯、缠边、缠画、包裹、拧编、卷折、缝绣、粘贴、割花、扎勒等数十种,而其中最见功夫的便是编辫。
以草帽辫(又称“花元草”)为例,其制作流程就十分需要心力。首先要到农家收麦秸秆(又称麦莛),六节的麦秆,能用来编织的部分是麦穗以下、第一节以上的茎秆,二三节作配料,其余掐除;然后将茎秆在水里浸泡2—3分钟后拿出。茎秆湿了就会变软,不那么硬脆易折,这样就能掐编了;编的时候是三根白、四根黑(黑是指颜色污黄的茎秆),掐编及续草一直以白色茎秆为轴心,如此编出的草辫带着有规律的花纹;将编好的草辫放在大缸或大箱子里用硫磺熏,熏过后便有很亮的光泽,接着就能编制草帽了。最后一步还可以将浸泡麦秆的水,按照一定比例加入漂粉,用开水煮,加温7天后把外面的浮色冲掉,接着涂上彩色颜料,等麦秆晾干后编出的草帽可呈现色彩缤纷的样子。
一缕缕似辫子般草条,经过草编从业者的巧手,摇身一变就成了人们所喜爱的工艺品,这便是大名草编的独特魅力。
3
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名草编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难题。
工业化程度的提高,各种机械制品和人工合成材料制品,充斥于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这使大名草编工艺品受到了严峻的挑战。
再就是原料供给问题。适合草编的天然植物本身就受季节影响很大,无法像其他手工艺那样任何时候都能做。近年来,农民为了增加粮食产量,改变了小麦种类,而且使用机器收割小麦,麦秆直接还田,这都让作为大名草编原材料的麦莛不再易得,大名草编取材问题日趋严重。
草编手工艺品不同于机器批量生产,由于其制作较费时、费力,没有可观的经济价值,销路渠道不畅等原因,使得之前大批从事大名草编编制的手艺人渐渐转行。再加上现代人们审美意识的迅速变化,对于大名草编这一传统手工艺品的需求也日渐减少。
但时代的日新月异,有时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饱含文化传承和手工技艺的大名草编,其光芒也并不曾因岁月流逝而完全黯淡。
在工业制品越来越普遍的当下,手工工艺品相较于毫无感情的机器制造更加受到人们追崇,代表着自然、原生态的大名草编工艺品的身价倍增,并且日益广泛地涉及到人们生活的更多方面。
精巧细腻的天然麦秆草编,是手艺人对和谐自然的追求。素色纯净的植物皮,隐藏着手艺人的独家蕴意。大名草编这一富有深厚的历史和民间传统的手工艺,是我国民间艺术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反映和体现了我国古代崇尚简朴的审美意识和观念。在富有创造性的大名人民的手里,大名草编将会成为富有时代风采的现代民间手工艺品,为全人类的现代生活编织出幸福、和谐、美满。
冬日暖阳下,三三两两的大名人或坐在院子里,或聚在房屋中,麦秆在他们指间上下飞舞,不一会儿一条草辫从手掌中垂下,他们用灵巧的双手编织生活中的油盐酱醋,用学到的草编技艺规划理想中的美丽人生。
大名农家妇女正在编制草编
多年来,大名草编的传承人也在对大名草编不断创新,努力开发更多的新产品,如京剧脸谱、屏风、十二生肖、表演礼服、主题漫画等。其中,草编的脸谱和时装更是深受大众欢迎,带领着大名草编走向更广阔的平台。大名草编现已开发产品千余种,草编服饰系列产品为各界人士所珍藏,受到时装模特和专家的青睐,工艺品远销欧、亚、美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
草编服饰
大名草编制品以悠久的传承、朴素的风格、独特的色彩、精湛的工艺,赢得了世人的青睐。2006年,大名草编手工技艺被列入河北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6月,大名草编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8年又入选了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受到世人的瞩目。
凡注明来源邯郸文化网的文章,属邯郸文化网原创
请尊重作者,转载注明作者、文章出处
(更多好文 请加小编微信h3115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