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新:一首怀古诗引起的关于大名县历史文化的遐想
日期:2023-01-19 09:51:32  点击:
来源:魏州书院(公众号)  作者: 张建新

 

  

一天,我跟随家人应邀到大名县城参加亲戚家孩子的婚礼。婚礼办得隆重热闹,自然是高朋满座,胜友如云;司仪妙语连珠、宾客笑语欢声;台上仪态万方,台下群情涌动。这种场景,与一般婚俗大同小异,无须详述。不过吃饭时,餐桌上一套青花瓷的餐具引起我的特别注意。打开塑封,碟碗杯勺五套件玲珑剔透,白釉蓝纹古朴典雅。蝶面碗背杯身上套印的同一首七言绝句,格外醒目。于是我默读起来:

 

毕万遗封古大名,三州扼险土田平。

山川尽入秦东郡,锁钥曹传宋北京。

  

这是一首十分规范的古诗,我很想知道它的作者是谁。于是上网查了查,得知这是清代孙郁写的《天雄怀古》七言律的上半部分。作者孙郁,字雪崖,号苏门啸侣,河北魏博(今大名县)人。康熙三年(1664)进士,官浙江桐乡知县。全诗是:

 

天雄怀古

清·孙郁

  

毕万遗封古大名,三州扼险土田平。

  

山川尽入秦东郡,锁钥曹传宋北京。

  

白露横空闻木叶,黄花遍地见秋耕。

  

残碑偃卧荒烟里,禾黍西风无限情。

  

张建新:一首怀古诗引起的关于大名县历史文化的遐想 

  

我认真品味诗意,感觉内涵丰富,情感幽深。全诗有四联,首联和颔联讲的是大名县的悠久历史,颈联和尾联讲的是作者眼前景色和触发的情感。以下是我理解:

  

首先是题解。唐朝广德二年(758年)正月,魏博节度使田承嗣将自己管辖的部队奏请称为天雄军,自此大名有了天雄的别称。所以这首诗称为天雄怀古。

  

“毕万遗封古大名”,毕万,春秋时期供职晋国晋献公,是周文王姬昌庶子毕高公的后人。前661年因参加攻灭耿国、霍国和魏国(今天山西省芮城县东北)有功,晋献公将魏地赐给毕万。《左传·闵公元年》记载:晋国首席大夫卜偃在占卜毕万的名字时说:“万,是古代最大的数,魏这个字,大名啊,非常吉利,预示毕氏必然兴旺发达。”从此毕氏后人以魏为姓,故曰古大名是毕万的遗封。

  

张建新:一首怀古诗引起的关于大名县历史文化的遐想 

  

“三州扼险土田平”,春秋末期,晋国六卿崛起,晋国公室名存实亡。经过长期的内部兼并,晋国六卿只剩下魏、赵、韩、知伯氏四家。前453年,毕万后人魏桓子联合赵襄子、韩康子消灭了知伯氏,并且把晋国的国土瓜分,事实上形成魏、赵、韩三国。前403年,周威烈王正式承认魏、赵、韩的诸侯国地位,这一年被定为三国分晋年。

  

 

在三国分晋前后,大名县(包括今天的魏县、临漳、内黄、南乐、清丰、濮阳、长垣)一带归魏国管辖。古代把华夏分为九州,魏国恰处于冀州、青州、豫州的交界地带,为兵家必争之地,故谓之“三州扼险”。这里沃野千里,土地平坦、物产丰富,自然“土田平”。

  

 

“山川尽入秦东郡”,在秦赵长平之战后,秦国为围困赵都邯郸,大名一带被秦国攻占。前225年,秦国水淹都城大梁(今河南开封),魏国灭亡,大名县一带正式并入秦帝国东郡。

  

张建新:一首怀古诗引起的关于大名县历史文化的遐想 

  

“锁钥曹传宋北京”,锁钥指治理与管辖,曹传指世代相传。从战国时期魏国灭亡,虽经过千余年的更迭,大名城历朝历代都是府、道、县的治所,属于中心城市。按现在的标准划分,应该至少是二线城市,至宋仁宗庆历二年,升大名府为北京,成为名副其实的一线城市。明清两朝,大名是冀南重镇。这种地位,一直维持到京汉铁路通车前。

  

 

“白露横空闻木叶,黄花遍地见秋耕。残碑偃卧荒烟里,禾黍西风无限情。”这四句是作者的触景抒情。中秋时节,作者立于城郊,氤氲横空,白露滚动树的枝叶上,引起树叶飒飒颤响;恣意绽放野菊,掩映着秋耕农民的身影;倒伏在烟雾里的残碑,在西凤里摇曳的庄稼,似乎回顾着以往的繁华。眼前的一切,引起作者无限惆怅。

  

张建新:一首怀古诗引起的关于大名县历史文化的遐想 

  

诗歌中人文景色与自然风光交织,抚今追昔,情景交融,给人以“蓦回首,她在灯火阑珊处”的惊艳,如临其境,回味无穷。我庆幸参加了一次惯常婚礼,与一首不寻常的好诗不期而遇,此行不虚。

  

  

大名向来是文人墨客、迁客骚人述怀喻志的佳地,留下的诗词歌赋多如灿星,孙郁这首诗是其中之一。的确,大名是国内历史文化的“富矿”,仅馆藏的《大名(道、府、县)志》卷“数以百计”(见某学者《大名赋》),其洋洋大观,非邯郸、广府所比。不管是否挂牌,事实上大名就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大名辉煌的历史文化成就,无可争辩地应当列入国内文化高地之列。

  

张建新:一首怀古诗引起的关于大名县历史文化的遐想 

  

然而,在上世纪二三十年间,随着京汉铁路的开通,大名失去区位优势,经济社会发展受阻。建国后尤其改革开放后,大名县的经济文化得到长足发展,被国家命名为“花生之乡”、“面粉之乡”、“香油之乡”,部分重点文化单位得到修葺。尽管如此,经济相对落后状况没有改观。尤其是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没有得到充分挖掘和开发。例如:眼前这座明朝大名府城遗址的抢救性修复并没有完成,护城河半拉工程,城内沿街建筑面貌依旧,与同样是府城的广府城相差甚远。广府已是5A级别旅游景点,名播华夏,而大名城只欠“登科”前的“龙门一跳”,金瓯蒙尘,浪费巨大,令人惋惜。

  

 

未寤待晨曦,不琢藏美玉。我相信:勤劳智慧的大名人民和励精图治的大名县委、县政府一定不会捧着金饭碗无所作为,未来必然可期。为此,我仅就大名开发利用历史资源,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谈点看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对凝聚民心、开启民智,对提高城市的知名度、美誉度、向心度,增强文化自信,从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都具有重大推动的作用。

  

张建新:一首怀古诗引起的关于大名县历史文化的遐想 

  

党的二十大正在召开,习总书记在报告中再次重申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宏伟目标,科学地擘画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壮丽蓝图,其中,弘扬和发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其中占有重要位置,为大名提供了复兴和发展大展宏图的大好时机。

  

 

目前,大名县的经济和文化发展已经具有独特的有利条件。从大名自身条件分析:

  

张建新:一首怀古诗引起的关于大名县历史文化的遐想 

  

一是交通与区位。《大名赋》说:“三高(大广高速、青兰高速、邯大高速)飞架,三铁(京广铁路、邯黄铁路、京九铁路)纵横;三省交界,九通天衢(北京);南水北调,引黄(河)入为卫(河)。”

  

 

二是西靠邯郸、广府“赵文化带”,东依齐鲁文化带,中居北运河文化带。邯郸、广府文化在全国已经具有相当影响,可以借鉴;齐鲁文化以孔孟享誉天下,如日中天,更可以效仿。而穿越大名全境的卫河文化蕴藏非常丰富,而且为大名县独家拥有。卫河大名段就是大运河的一部分,卫河也称卫运河。研究挖掘运河文化,大有作为。

  

 

三是大名的文化典籍非常丰富,估计优于邯郸、广府。且自春秋战国以来没有断代,研究解析资源条件优越。

  

 

从外部条件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进入崭新时代,在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正朝着第二个百年宏伟目标阔步前进。“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按照社会发展规律,随着物质生活持续改善和全民族科学文化水平的普遍提升,人民对文化需求和消费将大大提升。丰富的文化典籍、独特的旅游景区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垂青。文化产业前景光明、大有可为。

  

张建新:一首怀古诗引起的关于大名县历史文化的遐想 

  

因此,大名县应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历史文化优势,以文化强县为引领,大力弘扬大名文化,带动经济社会发展。说白了,就是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富民强县、砥砺前行。

  

提几点不成熟的建议:

  

(一)首先要研究“大名文化”的内涵和主题。邯郸文化的核心是以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为标志的改革文化,或以“负荆请罪”、“将相和”为标志的大局文化。广府文化是以杨氏太极拳为标志的创新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名文化的核心是什么?能不能用一两句话归纳起来,值得研究。这是追寻大名文化的灵魂,敲定大名文化挖掘抢救方向的首要问题,应责成专业人员加紧研究。

  

 

(二)要充分发挥的大名县几百万人民的作用,在文化建设中广泛参与,让人人为振兴大名文化贡献力量,且如同阳光雨露一样,人人享有。可惜,现在的大名历史文化只限于“阳春白雪”,文人关注很多,平民知之尚少。10月3日那次婚礼上,餐具上那首孙郁的诗非常精妙,然而关注这首诗的只有我一人,“阳春白雪,和者盖寡”。因此提议:

  

 

一是编写通俗易懂的“大名史话”,全县人民人手一册,包括外出的大名籍人员。把大名的历史文化广泛传播给全县人民。让人民将大名文化街谈巷议,人人皆知。让大名文化进学校、进机关、进家庭,让百姓根植于头脑、融化于血液。让所有在外做香油生意的大名人把大名文化传播到江南塞北,五湖四海。民间婚丧嫁娶,尤其是婚礼喜庆仪式上,司仪可把大名文化融于台词,让观众耳濡目染,铭记在心。把大名文化编写成戏剧搬上舞台,让大名豫剧团等文艺团体大演新编大名戏。总之,让人人讲大名历史、讲大名故事,让全县几十万人民都成为桑梓文化的宣传者传播者。

  

 

二是把熟知大名文化历史作为考核党政干部的标准之一。干部应该带头爱大名、学大名、讲大名,颂大名。

  

 

(三)探讨研究运河文化的课题。从金滩镇上溯到龙王庙的卫河段,河面宽阔,风景优美,沿河两岸是大名县最富庶的地区。在党中央的关怀下,引黄入卫,大运河于近期全线通水,焕发生机。

  

张建新:一首怀古诗引起的关于大名县历史文化的遐想 

  

国内以河湖著称的城市比比皆是,南京以秦淮河名扬天下,扬州以瘦西湖享誉中国。大名卫河上文化遗存丰厚,本人视野不宽,仅我见到的卫河古诗词就有四首。分别是明代王世贞的《夜发大名赠谢顾二山人追别卫河》、明代谢榛的《同元美泛舟卫河话别》、明代成基命的《沙洲晓障》、明代刘遵宪的《卫水归帆》。这些诗中把卫河旖旎风光描述得让人向往。所以,大名县有条件把卫河打造成运河文化长廊。例如:根据以上这四首诗提供的境界,就可以设置“夜泊卫河”、“卫河泛舟”、“沙洲晓渡”、“卫水归帆”四个景点。不过,要统筹考虑,与最全国运河文化融为一体是最好的选择。

  

(四)一是完成明朝大名古城修葺,可以参照广府和邯郸老城里的模式。二是请示国家有关部门尽快开挖掩埋在地下的古大名城的筹备工作。目前国内考古工作如火如荼,考古工作扎实推进,大名县应积极争取。一旦大名古城发掘列入国家盘子并实施,肯定有大量文物出土,将对研究宋代经济社会状况提供宝贵的实证资料,古城挖掘之日,就是大名振兴复兴之时。

  

张建新:一首怀古诗引起的关于大名县历史文化的遐想 

  三是把振兴大名与全国范围内打造宋朝文化长廊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谋划。

  

张建新:一首怀古诗引起的关于大名县历史文化的遐想 

  

宋朝包括北南两宋,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高峰之一。如果国家有关部门或有关投资方把杭州(宋南京)、开封(宋东京)、大名(宋北京)至少这三地的宋代文化统筹考虑、统筹规划、统筹建设,打造全国的宋代文化长廊,全面再现宋朝经济社会的全貌,将创造一个中国传统文化前所未有的绚丽华章,我想这将不逊于西安秦始皇兵马俑的伟大工程,大名文化开发需要的投资将得到妥善解决。届时,参观杭州西湖,可以联袂参观开封清明上河图,联袂观瞻大名玉麒麟,三地一并游览,让旅游者穿越整个宋朝,将出现前所未有的繁荣和兴盛,大名不仅成为历史文化旅游胜地,还可以发育成投资热土,大名复兴指日可待。

  

 

实现以上目标,需要三个条件,即:自己努力、国家重视和资本介入。自己争取是基础、国家重视是保障、资本介入是关键。三者缺一不可。

  

 

自己争取,一是就要扎实做好大名文化的宣传传播工作,在全县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让在大名考察的人无不受到非同一般的人文浸染,促使知名度、吸引力将大幅提升。二是写好可行性报告,让投资者确信投资后必定产生显著效果和丰厚效益。

  

 

争取国家支撑和资本投入是成功的密码。放开眼界,采取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内资、外资都争取的投资方针。坚持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调动各方面的投资积极性。只要项目有吸引力,不妨尝试发动全县人民投资。需要解放思想,积极运作,困难肯定有,然锲而不舍,必天道酬勤,事在人为,一定会成功。

  写于2022年10月17日至19日

  

作者简介:张建新,1947年出生于大名县张集乡白果村。中共党员。主要著作:主编《邯郸市邯山区志(1988—2010年)》(河南古典书籍出版社出版);原创长篇历史纪实书《赵世家风云录》(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凡注明来源邯郸文化网的文章,属邯郸文化网原创

请尊重作者,转载注明作者、文章出处

 

 


(更多好文 请加小编微信h3115855)

 

关于网站  |  触屏版  |  网页版

劳务派遣经营许可证编号:1*0*082021008
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编号:1*0*082021003
冀ICP备18017602号-1
冀公网安备 13040302001124号
客服电话:0310-3115600
Powered by {$sitename}
首页 刷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