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名泛区的历史成因与现状
刘梦岚
大名泛区,亦称漳河滞洪区。位于漳河、卫河之间的三角地带。其范围:东至卫河左堤,北至漳河左堤,西和西南至大名、魏县边界,总面积349平方公里。泛区内有295个村庄,涉及16个乡镇,耕地36万亩,23万人。
泛区,顾名思义,就是洪水泛滥的地区。大名漳河蓄滞洪区的形成有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漳河发源于山西省太行山区,在大名县的流域面积为405平方公里。多少年来,常在夏秋洪水泛滥,人民群众深受其害。据民国《大名县志》记载,清代至民国时期,大名县遭受较大漳河洪水灾害有七次,每次都是淹没村庄,冲毁农田,水困大名城。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领导人民筑堤治河,兴修水利,大大减少了洪水灾害。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和客观情况,还不能根除水患,漳河对大名仍存在着严重威胁。1951年8月,漳河在升斗铺附近决口,淹地7.3万亩,1953年8月,漳河在魏县双庙附近决口,洪水进入大名泛区,淹地15.9万亩,1954年国家在升斗铺修建了分洪口门,当年8月至9月,此口门两次分洪,90多个村庄受淹,倒塌房屋200多间,淹地16万亩,1955年8月17日,升斗铺口门分洪,被淹村庄91个,淹地7万余亩,1956年7月25日,升斗铺分洪,几天后上游观台水文站洪峰流量9200秒立米,漳河南堤70多处决口,同时卫河西堤多处决口,漳卫河洪水在泛区会合,一片汪洋,洪水漫过漳河北堤,进入黑龙港地区,被淹村庄190多个,淹地29万亩,塌房33000间;1963年大名遭受特大洪水,岳城水库九门大开,泄洪3500秒立米,同时卫河西堤多处决口,两河洪水袭击泛区,泛区营镇、王乍村一带水深5米,有90多个村庄洪水漫顶而过,损失极为严重。1963年以后,太行山区未出现大暴雨,一般洪水有岳城水库控制拦蓄,至今30多年大名泛区未浸水患。
上述情况可以看出,形成大名泛区的原因,一是由地理位置决定的,大名位处漳河最下游,地势平坦,河道行洪时极易受卫河顶托,故在上游临漳、魏县决口后,洪水顺流而下,迅速涌入大名,造成水灾,二是从1954年升斗铺建立分洪口门后,上级领导为了顾全大局,牺牲局部,在不得已情况下向大名泛区分洪。1954年上级领导正式确定漳卫两河之间为大名漳河泛区。设计滞蓄洪水量为2.1亿立米,相应水位43.7米,最大水深3—4米,滞洪面积246平方公里。
为利用岳城水库尽可能控制洪水下泄量。上级领导根据漳河河道现状,在洪水调度上规定:岳城水库分三级运用,当水库遭三年一遇洪水时,限泄500秒立米,大名河段洪水可通过河槽安全下泄,当水库遭遇30年一遇洪水时,限泄1500秒立米,大名漳河滩地有66个村被淹,当水库遭遇50年一遇洪水时,限泄3000秒立米,洪水流量在魏县东风渠穿漳涵洞以下行洪超过1500秒立米,且上游继续涨水时就向大名泛区分洪。
为减轻分洪时给大名泛区带来的重大损失,从1963年特大洪水后,国家陆续投资,帮助泛区人民进行防洪保安建设,当前泛区救生设施有以下几个方面:
1、村筑救生台。1964年,国家以“以工代赈”方式,拨款140万元,在泛区中下游村庄修筑救生台614个,面积38.7万平方米。1978年至1982年卫河扩大治理时,又在沿卫河西岸新搬迁的18个村修筑了救生台,面积93.8万平方米,其高程超过泛区设计洪水位1米。
2、加高堤防,建立防洪闸。1982年至1986年,分期完成17.3公里的漳河右堤与卫河左堤平接工程,并建成高冢固防洪节制闸。这两项工程既防止了卫河洪水从漳卫河会流处倒漾泛区,又可以依附近泛区群众遇洪时借堤避险。
3、交通建设。为方便泛区群众遇洪撤离,经水利部海委批准,1984年在西营镇修建了卫河大桥,投资100余万元。卫河治理中又修建了金滩镇、东门口、龙王庙交通大桥,娘娘庙、赵站范堤也先后修建了卫河生产桥。在道路建设上有西未庄乡至龙王庙公路,大名到万堤漳河北大堤公路,万堤至金滩镇公路,全长50多公里,均为柏油路面,晴雨通车。
4、救生设施。1963年大洪水时,邯郸专署拨给大名救生船134只,分配泛区乡村。1977年国家又拨款11万元,由县水利局制造3x9米大船7只,现存在北关船库。1990年,国家又投资5万元,给泛区配备新型玻璃钢船5只,以机拖带,存放在卫河左堤窑厂船库。
5、建设避水楼。从1991年开始,水利部海委拨款30万元,在泛区深水区建设避水楼房,遇洪时楼下过水,楼上救生。目前巳建19座128间。需款除国家补助外,群众自筹52万元。1993年国家又拨款40万元,继续修建避水楼。1994年水利部海委再次向泛区拨款26万元,安排建设平顶房屋,以利应急救生,由县水利局组织施工。
6、通讯报警设施。为防洪水暴发时电话中断,1986年、1988年国家先后投资7万元,给泛区购置10部无线对讲机,有效范圈35公里,安设在泛区下游乡镇。1990年国家又投资5万元,在县城水利局院内架设了无线电通讯专用铁塔,高达35米。这些设施对泛区遇洪时通讯报警将发挥重大作用。
防洪工程设施是泛区遇洪安全的物质基础。但还必须有相应的非工程防洪措施,才能充分运用一切救生设施。所谓非工程措施,就是每年讯期之前由县乡领导制定泛区防洪方案,做出详细计划,并落实到村到户,使群众知道洪水来到之前向哪里转移,怎么转移,做到有领导、有安排、有秩序地撤离到安全地点。这项工作难度很大,常需认真抓好。
大名县城是全县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县城座落在泛区中间,在整个防洪工作中县城是一个重点。每年汛期前,县防汛指挥部都具体制定县城防洪方案,建立岗位责任制,有领导成员专抓,从各方面做好应急准备,确保大名县城遇洪安全。
目前,漳河尚未根治,大名泛区的现有防洪设施还达不到规定标准,泛区建设还是一项长期任务。在党和国家的关怀和支持下,泛区人民一面发展经济奔小康,一面继续搞防洪建设,要把大名泛区建设成一个经济繁荣,遇洪安全的好地方。
链接;http://www.handanwenhua.net/damingfu/2021-08-27/5110.html
(更多好文 请加小编微信h3115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