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立大名五女师简史
王占一 搜集整理
一、学校概况
河北省立第五女子师范学校,创立于一九二四年春,原名为“大名女子讲习所”,当时附设于大名城内宏济桥两级女子小学校内。河北省教育厅委任原女高教育主任成培资为讲习所所长,招生一个班,学生54名。一九二五年,经校方呈请省教育厅批准,将原来讲习所改为“直隶第五女子师范学校”。是年,又招收一个完全师范班,并确定5月13日为完全师范纪念日。
由于班次增加,成校长再次呈请省教育厅批准,将五女师由女高搬入道前街察院。一九三O年十二月,再次呈文。经省教育厅马叙伦厅长批准,拨归道署一部分归五女师所用。不久,省政府会议通过了扩建女师事宜,并派视察员胡幼植来大名勘查绘图,之后,省批准拨款并备案立书,经由第二任校长黄淑范、事务主任焦小石翻修,建房数+间。
一九三一年,为增招附小两个班,再扩天雄义熟为附小分校。一九三二年,省厅再度命女师改校名为“河北省立大名女子师范学校”。一九三五年,第四任校长刘淑真立校牌一块,现存大名文物保管所内。
随着班次的增多,校舍、操场均不敷用,校方与当地驻军师长白凤翔磋商,省府派督学主任孙荫南莅临大名,协助女师与白交涉,不久,驻军让出道署马号,遂辟为操场。当时,大名县县长程庭恒又赞助学校,将省立第二农事试验场道署十几间房给女师,扩大附小教室。
一九三五年,河北省政府保安处处长张元荣来大名视察,鉴于学校教室不多且破旧简陋,呈经张元荣批准又拨款一笔,翻修、扩建楼房数十间。其中,建教学楼20间,教职员工宿舍楼14间。大礼堂于一九三七年正式落成。
二、行政机构
大名女师自一九二四年创办讲习所至一九三七年停办,除一九二九年成校长辞职后省派吕运章在女师短暂代职外,共有四任校长主持学校工作,他们是成仰渊、黄淑范、周之廉、刘淑真。每位校长到职后,都要由自己带来的“一班人马”组成一个新的领导机构,连所聘教师也由校长定夺。
学校由校长总理校务,负责全面工作,下设教务、训育、总务三课各司其责。女师除总务主任外,校长和教务、训育主任都任课,黄淑范、周之廉二位校长也到十一中兼课。
教务课掌管学校的教学工作,召开教务会议,安排课程,组织考试、招生、毕业、招聘教师、发放课本、作业及学生籍贯、年龄、家庭情况的登记造册等事宜。
训育课的训育主任及训育员负责学校纪律、学生思想动态、食宿就寝、整洁卫生、查号熄灯等。学生宿舍中每人床位都有编号,检查卫生都按编号进行。
总务课有总务主任(也叫事务主任或庶务主任)、事务员、会计员、文牍、书写员,负责学校财务开支、后勤伙食、施工建设、仓库保管、器具使用、机械、刻印讲义、书写文件等项事务。
三、师资情况
大名女师的教师,多为北京师大或其他名牌大学的毕业生,女教师占20%以上。教师中校长、主任的同乡、同学较多,也有省府或京津等地名人举荐来的;还有的与地方政府要员有亲密关系。由于所聘教师多与校长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因此,每当校长变动时,教师也要随之弯动。学校也招聘教师,除就近聘请本地人外,每遇假期学校总要派人到京津一带去招聘师资。
大名女师的教师水平较高,教学有方,知识渊博,业务能力强。有的接受聘教者原本是大学的在校高材生,受聘任教一年后再回原校参加考试,领取毕业证书。
尽管女师教师每学期或每年都有变动,但有一些教师却能连续任教,有的长达10年之久。如国语教师刘益之就是一位任教时间最长又最受学生爱戴的教师。刘益之系北京师大毕业,通晓古今中外文学史,讲课生动,很能吸引学生。他批改作业细致认真,课堂教学板书工整,字迹清楚漂亮。他教课没有固定课本,都是选的活页教材,多是历代名著。他提倡白话文,近代作家朱自清、冰心、叶圣陶、胡适之、茅盾、巴金、特别是鲁迅的作品,他都选来讲读。刘老师讲课时常给学生灌输一些反帝反封建的思想,他任教10年,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崔老师是教伦理学、心理学的教师。一次,省督学来到女师查学,适逢学校会考,督查崔老师所任学科成绩均为90分左右。督学来到崔老师的课堂,颇有疑虑地问道:“崔先生所任学科怎么分数都是那么高?”崔老师很平静地回答:“请督学大人当场出题测验。”这位督学果然出题当场考试,结果,评出分数比原来还好,督学大人惊叹之余不禁连声称赞。
校医商萼楼,原名商荫棣,北京国立医学专门学校毕业,不仅担任女师校医,还兼任五女师、十一中、七师的医药、卫生常识课。商大夫备课认真,讲课生动,结合实际,清晰明白,受到同学们的一致称赞。
教师的思想状况很不相同,思想倾向各有所趋,一般不谈政治,从表面上看,整个学校俨然是一处“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世外桃园”。
四、办学的宗旨和学制
学校正中的影壁上和大礼堂内各种匾额上都工整地写着:“勤、朴、敏、毅、勇、爱、真、公”8个大字。从校长、主任的训话中,教师的课堂教学中,都能体现出这8个字的宗旨。学校每星期一上午为纪念周日,全校上大课,男、女教师分坐讲台两旁,学生坐在台前中间的长椅上,按班次高低,低年级坐在前面,会场十分严肃。周会开始,校长在台上面对孙中山遗像,背诵总理遗嘱,之后,全体肃立静默三分钟,静默毕,唱国歌,唱校歌。这些仪程过后,校长或各课主任讲述校内一周大事,或表扬或批评,校长还要讲国内外形势和学校动态。
五女师的校歌是:“大哉吾校,气象蒸蒸,为我莘莘学子,冀南女界先锋。培养健全师资,启迪后生。普及国民教育,责在苗工。勤、朴、教、毅、勇、爱、真、公,立身处世,以此为宗。姐姐妹妹齐奋勉,粹折誓愿做晨钟。”这首歌体现了女师的办学宗旨。
大名女师办校十三年,经过讲习所、完全师范班、简易师范班、劳作师资班、中学班(含初中、高中)几种不同形式的学制。女子讲习所的学制为三年;完全师范的学制为六年;简易师范班的学制为四年;劳作师资班的学制为两年;初中高中班的学制为六年。一九三三年后,国家对女师所招中学班,每人每月只补一元生活费,其余自费。
课程设置有必修课和选修课。必修课有:国语、算术、党义、理化、史地、音乐、体育、美术、教育概论、生理卫生。后期师范的选修课、师资专业课增多。总之,根据学制不同,课程设置有别。“九一八”事变后,学校添了军事训练课,请当地驻军到校讲军事知识积对学生实地培训。
女师办学以来,陆续设置了图书馆、阅览室、理化仪器室、文体用具、储藏室、实验室、医疗室、化装室、教员休息室、教课预备室、大小操场(体育运动场、篮球场、排球场),还备有开水房、洗浴间等。
五、学生活动
五女师招生范围括及冀南一带河北、河南、山东三省,先后有三十多个县份的女界学生前来报考就读。这些学生,一部分出身于富有家庭,一部分出身于小资产者,也有一部分就近考入者多为贫寒家庭的学生。
学校每年放寒假二十天,暑假四十五天。五女师的学生课外活动,内容也是丰富多采的。各班除平时的卫生检查评比竞赛外,每半月开一次讲演会,期中有一次作业展览和绘画展览,期终或年终有一次全校性的讲演比赛,各班选一人参加。六班学生王恩秀、王孝麟是全校讲演优胜者;一班学生刘世荣善绘画,尤其画古代人物,她画的“嫦娥奔月”在学校展览时受到师生一致称赞,学校每次开联欢会或外出联欢都由她来化装,成为学校有名的“化装师”。
一年一度的全体文艺联欢会是必不可少的,引起全校师生很大兴趣,有时还上街演出或与七师、十一中学生在道前街关帝庙、城煌庙搭台演出。教师中有一部分会唱京戏的,如宋润泉老师在《四郎探母》一剧中扮演铁镜公主,刘益之老师演京剧《碰碑》、《打渔杀家》等折子戏,每每博得满场喝采。学生中还排演歌舞、歌剧、双簧等,学生自编自演的还有《嫦娥奔月》、《快乐之神》、《八个小朋友》、《葡萄仙子》,还有话剧《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等节目,教师排演的话剧《一片爱国心》,催人泪下,受到全校师生一致好评。
各班平时也注意体育训练,选拔优胜者参加特级或出席省级比赛。七班学生王家槐、王恩秀都是学校优秀排球运动员,曾赴邢台、北京、天津参加省级排球赛。大名代表队身着兰士林白条子运动裤,到了天津,虽与那红灯高楼很不相称,但也显得很新奇,天津小报刊登照片,标题“大名女生逛天津,三分乡气,七分健美”。
大名五女师学校纪律非常严格。定有各种规章制度。学生活动范围只限于院内,只有到了星期六下午和星期日才准走亲访友,回家探亲,星期日下午必须返校。平时如有亲友来访,需传达人员请示训育主任,经许可方能进校,只准在传达室谈话。校门过厅两侧挂有各班学生名子,写在红黑两面牌上,在校为红牌,出校为黑牌。当时,六班学生红牌最多,被评为“模范班”。那时,五女师学校的大门平时总是紧闭着的。
然而,学校毕竟不是世外桃园,学生并没生活在真空中,北伐战争、“五卅”惨案,九一八事件的发生,使五女师的师生们从思想上、行动上发生了明显变化。她们提倡社交公开,自由恋爱,反对包办婚烟。范新兰、范新之参加当时地方政府组织倡导的“天足会”。学生们剪掉辫子,到社会上参加放脚活动。他们冲破社会阻力,使广大妇女解除了千百年来强加在身上的巨大痛苦,为大名妇女界早日解放,早日投入自食其力的劳动中去立了一功。
随着革命军北伐的节节胜利,五女师学校的大门再不是是紧闭的了。学校成立了“自治会”、“同学会”,带领学生到城隍庙毁庙拉神,砸毁城隍奶奶的小脚,以示为妇女出气,表示妇女永远不再裹脚。
“九一八”事变后,师生对日军侵占我东三省表示极大愤慨。高年级同学在大操场黑板报上介绍日军侵占东三省的经过,小一点的学生气得放声大哭。国土的沦陷,政府的不抵抗,广大学生忧国忧民,情绪一度低沉。音乐课教唱李后主的《一江春水向东流》以及《离别》等忧伤歌曲传入校园,同学们争相学唱,来抒发爱国之情。不少热血青年女学生,走出校门,
一九一九年五四运动爆发后,特别是一九二一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之后,历来以“世外桃园”自居、被认为“死角”的大名第五女子师范,象一潭死水被投进一块石子,再也不能保持平静了。在大名七师党组织的响影下,从一九二九年至一九三五年,先后三次闹起了学潮。
五女师自成立之日起,就实行一系列封建专制教育。学校领导极力维护当时的封建势力,反对学生参加社会活动,限制学生自由,禁止学生看进步书籍,经常向学生灌输“莫谈国事”思想,对时局一向持“稳重”态度,使学生逐渐产生了不满情绪。
一九二九年,大名党的组织已经成立,党组织对大名五女师的情况非常重视,决定打开五女师局面,引导女师学生参加到革命潮流中来。他们首先利用一切关系设法和校内学生取得联系,建立“学联会”、“同乡会”、“同学会”、“自治会”等学生组织。按照县委的意见,七师学校的党、团员、积极分子,以到女师看望同乡亲属之名,在学生中分头进行工作,施加影响。
一九二九年七月,七师、十一中、五女师成立了学生联合会。五女师王爱星、牛秀玲(党员)、刘亭兰参加了学联会,取得了公开合法的身份,冲破校当局的封锁,和党组织取得了联系。从此,五女师学生开始接受革命道理,禁书在学生中互相传阅,学生如饥似渴地阅读《向导》、《新青年》、《东方杂志》等革命书籍,马列主义开始在五女师传播开来。
在党的领导下,经过一段时间的酝酿,一九二九年十月的一天,五女师学生在“打倒封建专制”等口号中,爆发了第一次学潮。全校举行了大罢课,贴标语,呼口号,全体学生上街游行。女师的罢课游行,得到七师、十一中和城内几处高小支持。学校当局以“经费困难”为借口,停发饭费,中断伙食,迫使学生离校。七师、十一中几处学校,闻讯都捐款支持五女师。广大女师学生不仅没被吓倒,斗争反而更激烈了,学生派出代表范新兰、赵凤英到天律省府请愿。在上下配合行动下,经过三个多月的斗争,终于迫使成仰渊辞去了校长职务,第一次学潮取得了胜利。
经过第一次学潮的斗争锻炼,学生刘月琴经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王爱星、童如玉、董佩玉、冯麟书、刘文树等十余名学生入了团,从此,五女师建立了党团组织。
一九三0年六月,因二任校长黄淑范迫使进步教师符浩(当时化名“符号”,党的地下工作者)弃职出走,接着又辞去两名教学能力强、业务水平高、又有一些进步思想的教师,引起了学生强烈不满。学生刘月琴、董如玉等几名党团员、积极分子一起质问校长,为什么要辞退老师。黄淑范恼羞成怒,不仅不予正面回答,反而开除了刘月琴、牛秀玲、李凤翔等十几名学生的学籍。即日,这些学生便离开学校不知去向了。黄的高压政策,强制手段,犹如火上浇油,整个五女师沸腾了,“打倒黄淑范”的口号响彻五女师。大名城内几名被开除学生的家长到校向黄要人,黄淑范十分狼狈地躲藏起来,不久便弃职而逃。
五女师经过两次学潮,宣传了马列主义思想,促进了教育改革,不仅健全了党团组织,教师中还秘密成立了“左翼教师联盟”,这一组织中的王守真、郭晓付、廉守党等几位教师,为了抗议学校不让读蒋光慈、巴金、茅盾的作品,暗中组织酝酿发动第三次学潮,以城内几名学生家为碰头地点。但这行动很快被校长周之廉发觉,校当局立即以“暗告”的方式不声不响辞退了王守真等几名教师,随后,又将重新进校复课的刘月琴、蓝祥云、冯麟书等几名学生开除出校。第三次学潮遂告流产。
一九三七年,“七七”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大举侵犯我国领土。十月,日军飞机连日向冀南一带骚扰轰炸,战火逐渐逼近大名。十月下旬,大名上空日机连日轰炸,枪炮轰鸣,学校已不能正常上课了。不少学生离开了学校,有的投亲靠友,有的走向革命,也有的走向反面。十一月,大名沦陷,女师难存,最后一任校长刘淑真回了老家。女师的部分领导人、职员和师生,携带学校档案和物资,南逃河南许昌,不久,又到了河南淅川的山中,后并入国立一中。河北省立大名女子师范学校就不复存在了。
大名五女师办学十三年,为冀南一带培养了大批师资,为提高国民教育,普及小学教,为使女子摆脱几千年的封建束缚、走向社会、争取男女平等做出了贡献。
注:为本文提供资料、图片和情况的有:裴味农、成润、裴振书、张少逸、步玉洁、郭来存、采双芳、王书芹、程宝莲、李惠玉、王恩秀、刘世荣、王家槐、栗旭铭、柴韵秋、焦小石、王守真、尤景莲、刘梦白、成维林、张建堂、黄淑范等同志。
链接:http://www.handanwenhua.net/damingfu/2021-07-06/4319.html
(更多好文 请加小编微信happy_happy_mao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