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纸
具级非物质文化产目
图为新房剪纸装饰
大名剪纸的起源和发展史无考。广大农村妇女中喜爱此艺者甚多。20世纪60年代以前,农村每逢集会,便可见到许多摆地推出售自己剪纸的民间艺人。购买者可从摊推上选购,也可根据自己需要,当场索得,剪纸艺人们均能随心所欲地剪出许多花样来。主要用于绣花鞋、枕头、围裙、门帘、肚兜、儿童鞋帽、窗花、结婚新房装饰用品等。新房用品大多为:月亮托、蝙蝠、万不断、石榴、莲花、社丹、鸳鸯、喜、梅花等。
王村乡店东村的陈秀婷,受母亲影响自幼酷爱剪纸,四季服务于乡邻。谁家有喜事更少不了她的身影。其剪纸布局严谨、新颖,造型既具真实感,又富于民间装饰味。剪技娴熟、线条流畅,有悍练清新之美感。部分作品发表于大名1985年集印的《民间文学选》。
杨桥镇白庄村的王付军自幼受祖父影响,酷爱剪纸艺术,10岁起便能剪一些传统的窗花。21岁起不断到外地参观、学习、交流,艺术逐步走向成熟,走出了条剪纸产业化道路,收到了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他将传统的民间剪纸与现代的刻绘艺术相结合,培养了一批青年爱好者,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找到了一条生财之路,带动了区域经济发展,并形成了自己的销售网络,远销深圳、大理、江苏、北京等十几个省市,年销售额近两万元。主要代表作有:红楼梦、清明上河图、水浒人物、十二生肖、百福、福娃、现代人物等。
观世音菩萨宝像图剪纸
水浒传人物剪纸
摘自《大名非遗图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