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快书
(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石成佩
大名县张铁集乡石家庄村的石成佩12岁起随郭兴臣学习山东快书,石成佩176年入伍,师承著名山东快书表演艺术家高元钧的弟子宋德全,学“武松赶会(打虎)”。从此归于高派门下。1980年复员回乡。他继承了高派风格,能表演段子大小40余个,参加省、市、县各类调演,演出200余次,影响聊城、莘县、冠县、安阳、焦作、南乐、清丰、濮阳、长治、石家庄、邢台、邯郸等地区。
山东快书演唱者一人手持竹板或铜板两块,以快节奏击板叙唱,又名“竹板快书”。流传至今已有几百年历史。
山东快书的特点是以说唱为主,语言节奏性强,基本句式为“二、二、三”的七字句,为保证演唱的明快,一般句子最后为三个字。左手击打两块相同的铜板(鸳鸯板)作为伴奏乐器。
山东快书都是站唱形式,表演上讲究“手、眼、身、步”及“包袱”“扣子的运用。演员吟诵唱词,间以说白。曲目有“单段”“长书”“书帽”等形式。传统曲目《武松传》,包括《东岳庙》《景阳岗》《狮子楼》《十字坡》等12个回目,可以独立演唱,也可以连贯起来表演。
由于山东快书具有灵活简便、易演易编的特点,通常是一个或几个演员用极简单的道具演唱,在瞬间就能收到较好的艺术效果。又由于它不受场地的限制,无论田头工地、车站码头、街头巷尾,均可随时演出,迅速地反映现实生活,为经济建设服务,所以几百年来长久不衰,有着极其广泛的群众基础,许多经典段子在群众中广为流传,深受喜爱。
大名县山东快书演员很少,较为知名的除石成佩外还有金滩镇的马利(已故)。他们都为大名县的曲艺事业做出过贡献。
石成佩获奖证书
(摘自《大名非遗图典》)
原创作品,请尊重作者,转载注明作者、文章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