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401年,即明建文三年,漳、卫两河齐发大水,水位高于城墙,淤泥有一丈多深,宋代北京大名府城被埋于地下。
不得已,同年,大名府都指挥吴宓“具奏朝廷”,于艾家口镇(今大名镇)徙筑新城。就是今天我们能够看得见的明朝大名府古城。 此城在明朝修了三次,清朝修了九次,近六百年而不衰。那么你知道近代,拆了三次吗? 一、【第一次拆城墙行动】 1945年5月,大名全境解放。 7月7日,在冀南三地委、三专署领导下,组建起大名市(县级市),大名市委驻城内。 为了防止日军和其伪军的围攻以及以后的反攻,根据冀南行署令,大名市委带领群众,经过10天左右的突击,进行了第一次扒城墙行动,除残留的内城门和少数城段外,未拆除部分都埋在土下。 8月,日本突然无条件投降,危险解除。 二、【第二次拆城墙行动】 1946年11月,国民党为抢占胜利果实,派飞机对大名进行了两次轰炸。 12月底,国民党八十五军三十二师一部带领地主“还乡团”共计3万多人,由安阳出发,向大名入侵。 1947年1月1日上午10时,国民党八十五军三十二师一部攻占了大名城。 敌人进城后,大肆进行反攻倒算,烧杀掠夺。
面对已经基本拆除的城墙,国民党部队为固守大名城,到处抓人、拆房、伐树,对大名城墙进行修筑,到处抓人派夫,还强行拆掉了大名城方圆十多里内的所有砖房,砍光了树林。
但是,在我冀鲁豫夜战部队、冀南部队和大名军民一月来的不断打击围困下,占领大名35天的国民党军队不得不于2月5日夜12时放弃大名城,又向安阳方向逃窜。 2月6日,大名再次获得解放。 2月9日,这次为了防止国民党军卷土重来,中共冀南三地委书记焦善民下令再次拆除大名城墙,以小米补偿民工劳动力,城砖被四乡群众作为建筑材料使用,部分运往城东等河湾、坑塘处倾倒。
这就是第二次扒城行动,人民从此过上了和平安定的日子。
三、【第三次拆城墙行动】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的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同时全国各地的旅游业也是大踏步前进!
大名政府高瞻远瞩,为了本地的长远发展,决定重修大名古城城墙!
此时,只有四座城门是明代的。其他城墙位置大多成了大堤形状,或者仅有一点点夯土,或者仅有一点点城墙根基,城砖、条石地面以上很少见到。 当然最为关键的原城墙遗址上盖满了房子,很多人在上面住了很多年,甚至住了两代人。 要修墙,当然得先腾退,因此就有了这第三次拆城墙行动。原城墙上面的房子以及其他所有建筑、树木、夯土全部按照有关政策法规拆掉了或者拉走了。 其实这次拆,是为了更好地修复!
(更多好文 请加小编微信happy_happy_mao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