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大名天主堂
位于大名县城内东街。始建于1918年,1921年12月竣工,建筑面积约1440平方米,为钟楼和礼拜堂一体的哥特式建筑,平面呈十字形,建筑材料为砖、石、木。钟楼位于整个建筑的北端,楼高46米,楼上三面各嵌有一直径1.42米大钟。正门上方3米处的供龛内雕刻有圣母抱耶稣玉石像,像两侧刻有对联“欲识其宠请看怀中所抱,要知厥能试观掌上所持”,上有横批“宠爱之母保障大名”。前有月台,钟楼的前方两侧建有对称的两个高约20多米的小陪楼。礼拜堂高约18.5米,堂外墙磨砖对缝,堂内砖饰券顶,中间净跨11米,38个墙柱,22个金柱,窗用彩花玻璃镶嵌,东西壁为苦路“十四处”油画。此教堂为法国天主教会所建,至境内解放前夕,这里一直作为大名教区的中心和主教府所在地。自1990年修缮后,保存基本完好,现仍使用。2013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八路军一二九师司令部旧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由村委会、村小学等单位占用,后院南房20世纪50年代被拆毁,后改建。1963年洪水浸塌了下院东厢房和东耳房,1964年赤岸大队予以重修。1979年成立了“一二九师司令部旧址管理处”,并将旧址辟为革命纪念馆,对外开放。现在仍完好保留着一二九师政治部主任蔡树藩、副主任兼太行军区副政委黄镇的旧居及指战员们在王堡亲手建筑的政治部礼堂旧址。村外还保留着一二九师政治部官兵亲手打的土窑洞,这些土窑洞就是当年政治部首长们的宿舍和办公室,首长们风趣的美其名曰“上八洞”“下八洞”。1986年刘伯承元帅骨灰安放在将军岭上。1990年后,在将军岭上增建徐向前、李达、王新亭等将帅墓地和邓小平塑像。1996年,一二九师陈列馆开工建设,1998年对外开放。2001年后扩建6000平方米的一二九师司令部旧址广场,增建54米的“太行烽火”浮雕墙和“刘邓和他的战友们”六位伟人群雕铜像。
1996年11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被中宣部公布为全国百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位于涉县城西北的索堡镇弹音村。距邯郸市区104公里。为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晋冀鲁豫边区政府于1941年7月18日成立,1942年2月,从涉县靳家会村迁此。1945年迁往涉县下温村,同年12月迁至武安县下柏树龙泉村。管理全边区的政务,对边区施政、颁发命令纲领,制定实施方法、规程及特别地区之单行法规。杨秀峰、薄一波、戎伍胜任正副主席,下设秘书处、财政厅、交通厅、教育厅、税务总局、军区司令部、高等法院等。1945年下设太行、太岳、冀南、冀鲁豫4个行署,22个专署,154个县,东起津浦,西至同浦路,南抵陇海路;北接石德、正太线,包括山西、河北、山东、河南、四省的部分地区。全区面积12万多平方公里,人口2551万。1948年9月1日,华北人民政府成立后撤销。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为民族解放和民主革命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现为一独立的四合院,由正房、北屋、戏台和西耳房组成。
2013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共晋鲁豫中央局和军区旧址
位于武安市冶陶村。1946年8月至1948年4月,中共晋冀鲁豫中央局、晋冀鲁豫军区机关曾驻此地。刘伯承、邓小平、李达、薄一波、董必武、徐向前、滕代远、王宏坤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此工作、战斗过。中央局下属各单位分别驻冶陶附近农村。“土地会议”“华北财经会议”“大军南下挺进大别山会议”在此召开。中央局大院为一完整四合院,坐北朝南,始建于1931年至1932年,原为武安县徘徊伪区长武书堂建的洋学堂。1941—1942年为抗日学校(地下党员宋竹琴在此担任过教师)。旧址长45.2米、宽20米,占地面积为900多平方米。刘伯承、邓小平、李达旧居坐北朝南,位于中央局大院东150米处,为一四合院。北屋为二层楼建筑,为刘伯承旧居。东屋为邓小平旧居。李达旧居位于南屋(前院北屋)。军区司令部作战室位于中央局大院东200米处,坐北朝南,为一四合院。薄一波旧居位于中央局大院东250米处,坐北朝南,为上下两院的一所四合院,北屋原为楼房,已改为平房。原中央局大院和刘、邓住址保存完整,已成为展览馆。军区司令部现为民房。“防空洞”已坍塌。
此旧址现为邯郸市和武安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6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