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古建筑
弘济桥
东西横跨于永年县广府镇东桥村滏阳河上,古称“码头桥”,是滏阳河上现存最大的古代石桥。据桥梁及文物专家多次对其调查,推断此桥早在元代已经存在,明万历十年(1582年)重修。桥长48.9米,宽6.82米。受隋代安济桥影响,结构特点为单孔敞肩石拱桥。主拱两端各负两个小拱。主拱跨度31.88米,矢高6.02米,小拱跨度分别为2.73米和1.75米,矢高4米和1.02米。桥面由18道纵向单券排列组成,外侧浮雕龙、凤、草、花图案。桥面两边各有18根方形望柱,柱头雕有狮、猴、桃等。两侧栏板浮雕动物、花草及有关历史典故等。为后代继承安济桥单拱敞肩结构的一个极好研究实例,其雕刻形象生动,刻工精细,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2006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娲皇宫及石刻
娲皇宫又称“娲皇圣母庙”“奶奶顶”“奶奶庙”,位于涉县索堡镇东北凤凰山上。明万历(1573—1619年)年间修建,主体建筑依山而建,气势宏伟。由清虚阁及列于两侧的迎爽楼、梳妆楼、钟鼓楼及牌坊等构成,山脚下还有朝元宫、停骖宫及广生宫、吕仙祠四组建筑。清虚阁为娲皇宫主阁,背依山崖,在高大的石券台前施抱厦,台上建三层楼阁,高24米,阁身背后施巨大铁链与岩壁相拉扯,被称为河北古建筑十大奇观之一。据碑文记载,最早建于汉文帝时期。当时规模较小,仅有“神庙三楹”。娲皇宫原为佛教寺院,唐武宗会昌五年(845年)灭佛之后,凤凰山渐为道教场所。凤凰山汉代称“中皇山”。地处北齐邺都到晋阳间的交通要道上。据涉县县志记载:“传文宣帝高洋(551年)自邺至晋阳,往来山下,遂起离宫,以备巡幸,并在山麓开凿三石室,内刻诸尊像。天保末(558年),又遣官往行林寺取经函勒之岩壁。”现存北齐刻经洞2个,位于娲皇宫中部,北刻经洞有《深密解脱经》 《十地经》《佛说思益梵天问经》等6部经文。南面有摩崖刻经壁,壁宽约20余米,高约5米,共刻经文1187行,总计约13.1万余字,为国内现存面积最大的北齐摩崖刻经。
1996年1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纸坊玉皇阁
俗称“无梁阁”,位于峰峰矿区西纸坊村,滏阳河北岸。据阁下现存重修碑记载,其建于明代隆庆或万历年间。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重修。平面方形,面阔进深各五间,建于一座石券台上,占地约400平方米,通高18.6米。外观呈二层楼阁式,盝顶,上置抱厦。中心阁身为砖构枋木,四周架设木构回廊。此阁身引人注目,外檐承宋、元以来砖塔外檐仿木的做法,饰作五踩双昂仿木斗拱,出跳甚小,布置繁密。阁内结构奇特,其顶部为内壁饰满单拱的覆斗状藻井,阁身四壁即为井口,净跨度达7.4米,这种结构属于巧妙装饰的叠涩结构,整个覆斗内壁倾角约为27度,与砖石结构受力要求相一致,使屋顶对墙产生的水平推力减至最小。此阁瓦顶部分还较好地保存了明代琉璃脊饰件,各部饰件灵活多变,手法纯熟,属于琉璃精品。阁下石台南侧券洞,跨度4.64米,按其位置当为滏阳河北岸的一个通道。因河道变迁,道路南移,此道已废。阁内存石供桌一件,据题记载,上之此物为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东纸坊村信士李廷阳及其妻所施舍。当时此处由道士王净化主持。
2006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成汤庙山门
位于涉县井店镇井店一街村。山门建于金大定四年(1164年)。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维修。山门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建筑面积93.5平方米,高7.6米,单檐悬山布瓦顶、琉璃瓦剪边,梁架大木彻上露明造,用四椽伏,中柱通于四椽伏下并用柱头斗拱。前、后檐下施五铺作双下昂斗拱,补间斗拱耍头后尾通过垂花柱挑于金榑下。北檐下施小八角石柱,且有金、明、清时的题刻,其中有一处题刻记述了清康熙年间大地震后的灾情,是研究古代地震的重要资料。山门内还存有重修碑数通。现存建筑是河北省为数不多的早期木构建筑之一。
2006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九江圣母庙
位于武安市管陶乡管陶村北,始建于元代,坐北朝南,建筑布局为回字形,主体建筑位于中心位置,四周为配殿,共有殿宇14座,总占地面积近一千余平方米。
主体建筑为单檐悬山布瓦顶式结构,面阔三间9.81米,进深二间9.25米,面积91.7平方米,高8.6米,梁架为四椽栿后接乳栿,用三柱。前檐为四铺作单下昂,为批竹昂,共八朵,柱头四朵,明间补间两朵,次间补间一朵。配殿13间,均为清代建筑。
配殿13座,均为元代建筑,除东西下配殿和南配殿保存较完整外,其它建筑保存较差。院内还保存有明至清、民国时期的石刻多件。
九江圣母庙是武安市保存较早、较完整的元代建筑。其建筑形式、结构布局和彩绘,都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其建筑布局,不是普通的中轴线建筑,也不是四合院建筑,而是回字形建筑布局,主要建筑位于中心,其它建筑围绕四周,为武安市一带,甚至在冀南一带少见。其用材,完全采用自然材,均当地的大杨木、榆木等木料,就地取材。墙体采用五花墙,下半部用当地大青石加工后的料石,上半部用青砖砌筑,外包青砖,有些山墙底部,直接用河卵石砌筑。其营造方式既继承了我国古代的营造方式,又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其斗拱铺作,为四铺作计心造,单下昂,均为批竹真昂,真昂后尾斜挑与檩下平,后檐斗拱改变了原有风格,现为一斗三升。其梁架结构,为六椽屋,四椽栿后接乳栿,卷刹明显,总体屋顶坡度较平缓,用材相当于宋营造法式第六等材。
九江圣母庙依山傍水,位置重要。后靠龙山、虎山,前临洺河、野峪河,有传说是专门为祭祀河神而建,这对研究古代的风水、民风、民俗提供了重要例证。对研究元代时期的建筑艺术、建筑布局、结构造型提供了重要实据。
2013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玉泉寺大殿
玉泉寺为涉县大寺之一,位于涉县温村。现仅存大殿(水陆殿)1座,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单椽歇山顶,瓦顶现存有琉璃花脊、吻、兽等,五彩釉色,红陶胎体。檐下施有五铺作双昂斗拱,足材22厘米×12厘米。柱形为卷刹柱,柱子侧脚可见。梁架进深六檐,前后用二柱及内中柱支顶,歇山大木以二丁栿承托,梁栿以自然材料修整而成,梁架结点使用斗拱连接。寺内原有金代碑一通。另据《涉县志》载“玉泉寺在温村,元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建”,大殿始建于金、元,现存建筑应为重修后的遗物。2013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黄粱梦吕仙祠
位于邯郸县黄粱梦镇黄粱梦村,该祠为北宋时期(960—1126年)以唐代沈既济的传奇小说《枕中记》为据创建。明嘉靖(1522—1566年)、清康熙年间(1662—1722年)两次重修扩建,形成现今的规模布局。占地1.4万平方米,由山门、八仙阁与大门东西相对,由镶嵌石刻“蓬莱仙境”照壁、丹房、八卦亭、午朝门、钟鼓楼、钟离殿、吕祖殿、卢生殿等构成中轴线。中轴线两侧由东西行宫及接官厅等。祠内还有莲池、栈桥、假山等景观。黄粱梦吕仙祠为明代建筑,布局严谨。融庙宇、园林于一体典型的道教遗存。吕祖殿为主殿,面阔、进深各三间,单檐歇山绿琉璃瓦顶,前出抱厦,斗拱及梁架结构具有明显的明代风格。黄粱梦吕仙祠具有丰厚的道教文化、梦文化、民俗文化内涵,在海内外具有很高的知名度,以其独有的典故闻名于世。历代文人雅士游览时留下了大量的诗文、题记。祠内现存碑碣近30通。2013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天青寺大殿
位于武安市崔炉村,建于明代天顺三年(1459年),现仅存的大殿为寺内主体建筑,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布瓦顶绿琉璃剪边。柱全为石质,截面为小八角形,柱下分别为圆形、方形、八角形须弥座式柱础。梁架构用双层大额枋,额上托五架梁,前后出双步廊,檀、梁、穿构件布置也不拘常规,繁复有序,俗称“乱梁殿”,这种在明代建筑中罕见的梁架结构形式,是研究明代建筑的极好实例。2013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常乐龙王庙正殿
又名常乐寺,位于涉县索堡镇常乐村西南50米处。始建于元代(1271—1368年)。坐西面东,为单檐悬山琉璃剪边顶单体建筑。是河北省现存元代大木结构建筑之一。面阔三间、长10.10米,进深两间、宽12.15米,建筑高度约6.55米,占地面积97.49平方米。梁架大木彻上露明造,六椽伏用四柱,内施隔架科,前后檐普柏枋上施五铺作单昂斗栱,补间斗栱耍头后尾挑于金槫下,后金柱上彩绘蟠龙。檐柱下施素面覆盆式青石柱础。明间中开板门,两次间为直棂窗。在庙的廊墙和山墙上各嵌题记碑一块,记载了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重修情況及捐资人等。2013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滏阳河西八阐
位于永年大慈村至田堡村之间的滏阳河上,明成化二十二年(1486年)至明崇祯十四年(1641年),先后修建惠民、济民、普民、阜民、便民、润民、广仁、广济八处滏阳河上的水闸,因其旧在永年城(今广府镇)西,故称“西八闸”。建筑材料以石、砖为主,涵洞结构,通过铁制装置可提放水板,控制水量。结构严密,工程坚固。是这一地区重要的水利工程。明朝嘉靖九年(1530年),修建济民闸。明万历七年(1579年)修建阜民闸,闸长20.6米,宽7.74米,高6.69米。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修建广仁闸,开闸可浇地3000余亩。据载,西八闸控制面积9万余亩,可浇地4.7万亩,使城西一带盐碱荒滩变成了水稻丰产区,使滏阳河北岸数十里百姓受益。旧志列为八景之一,故有“永年小江南”之称。现存五闸(原普民、便民、广济三闸已不存)仍在发挥作用。西八闸是劳动人民在水利建设上的杰出创作和重大贡献,对研究中国农业、水利建设发展史有重要价值。2013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摘自《邯郸市志》简编本 2019年1月第一版 第一次印刷(待续)
(更多好文 请加小编微信happy_happy_mao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