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文化
杨氏太极拳
杨氏太极拳由杨露(禄)禅所创。世代承传,迄今已有180多年历史。
杨露禅,亦作禄禅,名福魁,又名福同,祖籍直隶广平府永年县闫门寨村(今河北省永年县闫门寨村)。其祖辈移居广平府永年县城南关(今永年县广府镇南关)。嘉庆四年(1799年)生,自幼酷爱拳术,始学洪拳。
明崇祯七年(1634年),河南温县陈家沟人陈步邻在直隶广平府(今河北永年县广府城)城内西大街开设太和堂药店。清嘉庆年间,杨露禅到太和堂药店当膳夫,边做工、边练拳。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起,杨露禅先后三下河南怀庆府温县陈家沟师蒋发传人陈长兴,学拳十有余年。
道光十三年(1833年),杨露禅从陈家沟艺成返里后,在南关设场授拳,乡友武禹襄见杨露禅拳术奥妙,常与比较,杨不轻易授人,武仅得其大概。后杨露禅应邀到河北蓟县得胜镖局以走镖为业。
19世纪40年代,由时任刑部四川司员外郎的同里武汝清引荐进京教拳。杨露禅第一个把秘不外传的十三势长拳传向京都,传向社会。先在京西富豪张某家教拳,后受诸多官宦人家邀请,教授王孙公子学练太极拳。同治七年(1868年)杨露禅在北京教拳时,端王府总管王兰亭拜杨露禅为师,并引荐到端王府教拳。大学士、书法家、同治皇帝的老师翁同和观看杨露禅人比武时说:“杨进退神速、虚实莫测、身似猿猴、手如运球,犹太极浑圆一体也。”并亲书“手捧太极震环宇,身怀绝技压群英”。清廷将太极拳奉为国术。杨露禅在端王府教拳,得其传者有王兰亭、夏国勋、富周,还有万春、凌山、全佑三人,他们遵禄禅师属,列其次子班候门下。
杨露禅在京20多年教拳实践中,不断总结、创新、提高、完善,拳术独具特色,自成一家,后被推崇为杨氏太极拳。
武氏太极拳
武氏太极拳由清广平府(今河北省永年县广府城)武禹襄所创。武禹襄先习洪拳,拳技精湛。道光十三年(1833年),始与杨露禅研习陈家沟长拳,得以了解此拳术概要。咸丰二年(1852年),因公赴豫,绕道温县赵堡镇,访陈清平,与其研究拳术月余,始得奥妙。返里后,专心钻研拳技,将多家拳术融会贯通。常同精于武技的壮汉相搏击,以印证所学,并将心得体会写成文章,如《打手要言》等,创编出一套新型拳术,后人称为“武氏太极拳”。
武禹襄出身富贵之家,不以教拳为业。传其艺者仅有二甥李亦畬、李启轩。光绪七年(1881年),亦畲将王宗岳、武禹襄拳论及自身体会手书三册,俗称“老三本”。这是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太极拳理论著述,“太极拳”之名见诸文字记载便出于此本。摘自《邯郸市志》简编本 2019年1月第一版 第一次印刷(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