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文化艺术
艺术创作
美 术
邯郸的美术创作可追溯至北朝时期。位于今磁县的北朝墓群,出土有大量的墓葬壁画。如东魏茹茹公主墓、北齐高洋墓等墓葬出土的壁画。1987年发掘的磁县湾漳村壁画墓(高洋墓)最具代表性。墓室为弧边方形的单室,四角攒尖顶,面积约7.5米见方。墓中保存大量壁画和路面彩画,是北朝画迹的最重大发现。墓道两壁分别绘以青龙、白虎为引导的仪仗队列,上方有神兽、灵鸟、云气、莲花。墓道的地面,绘仰莲纹地毯。甬道券门上方绘一朱雀,两侧分绘兽首人身像与羽免。墓室顶部是星象图;墓壁分3栏,上栏分格绘动物,中栏绘瑞兽灵鸟,下栏绘人物。特别是壁画墓墓道仪仗队列人物,仪仗队列呈现自墓内向墓外徐徐前行状,有的人物表现了回头凝望的瞬间。墓道东西两壁仪仗队列共绘有106个人物,个性鲜明,栩栩如生。
北齐画家杨子华,生卒年不详。齐世祖高湛的爱臣,任直阁将军、员外散骑常侍。善画贵族人物、宫苑、车马,所画马尤其生动逼真,据传在壁上所画马甚至引起观者夜间听到马索水草而嘶鸣的幻觉。时有“画圣”之称。供职宫廷,非有诏不得与外人画,成为专门御用画家。所画人物形象丰满圆润,有别于顾恺之的“秀滑清丽”。画风影响到唐代,具有承前启后的历史地位。向被认为是牡丹圣手,苏轼面对牡丹曾发出浩叹:“丹青欲写倾城色,世上今无杨子华。”杨子华所作《北齐校书图》,现藏美国波士顿美术馆。此图用笔细劲流动,细节描写神情精微。设色简易标美。与出土的磁县娄叡墓壁画相吻合,或为他的手笔。唐代阎立本评其画曰:“自像人以来,曲尽其妙,简易标美,多不可减,少不可逾,其唯子华乎!”
宋、金、元时期,磁州窑陶瓷艺人,创造性地将中国书画艺术应用于陶瓷装饰,实现了陶瓷装饰从单色釉向彩绘的转变,其人物、风景、花鸟等黑白绘画作品,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金代,磁州滏阳人赵秉文,不仅是金代一代文宗,同时兼工绘画、书法。
清末民初,邯郸出了三位画家,一位是城内清代最后一科进士王琴堂,另一位是与王琴堂毗邻而居的银匠世家杨洞庭,还有一位是城北刘二庄的清末举人李世昌。三人交往甚密,以翰墨丹青结为至交。王琴堂以画梅著称,李世昌以兰草超凡,杨洞庭则以画葡萄松鼠最为有名,在当时被誉为邯郸画坛“三绝”。
出生于清末的彭八百,曲周县人,与郭风惠、齐白石等一起切磋绘画技艺,尤工兰石,他笔下的兰石,清雅高洁,灵气生动,在画界独树一帜。他画的石,怪奇威棱,大有剑气,这样的石,衬上几株兰草,真给人一种脱俗超凡之感。齐白石评价说:“自古画兰者有之,精者只有八百老人,神乎技矣!”1943年出版《彭溥皋石兰画册》。
王雪涛(1903—1982),成安人,是中国现代著名小写意花鸟画家。历任北京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美协北京分会副主席。著有《王雪涛画集》 《王雪涛画辑》 《王雪涛画谱》 《王雪涛的花鸟画》等。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邯郸市文化馆内设美术组,配有专职美术工作者。20世纪50年代,邯郸市郑笃孙、张志达和韩羽等人分别开始创作国画、油画、漫画。60年代张义春和赵习勤等人的美术作品,在邯郸影响较大。
进入80年代,邯郸市美术创作逐步活跃,1980年4月至1983年4月邯郸市“缘溪”中国画研究会、邯郸市漫画研究会、邯郸市工艺美术研究会、邯郸市油画艺术研究会(后更名为邯郸市油画学会)和邱县“青蛙”漫画组相继成立。在此基础上,1983年12月27日在邯郸市群艺馆成立邯郸市美术工作者协会。主席崔连娥。1985年9月19日,邯郸地区美术工作者协会成立,主席冯国柱。1993年7月,邯郸地、市合并,邯郸地区美协和市美协相应合并。1994年3月25日,召开会议并选举产生邯郸市第四届美协理事会机构,主席冯国柱。
在国画创作方面有成就的画家有:汪易扬、柴会俭、郑笃孙、马志丰、李泽民、郑今东、李良辰、张志达、贾海泉、贾志远、栗宪庭、柴宗洁、徐啸驰、吕云所、郭宝贵、刘保国、朱振芳、王书成、李滏源、白云浩、王守信、郭宝君等。
在油画创作方面有成就的画家有:张义春、乔十光、祁海峰、庞鸿君、齐潇、李士进、李雄、徐福厚、王文生、梁坤生,漫画家韩羽、徐华峰、赵习勤、刘旻昊等。
漫画创作最有成就的是陈跛子、李青艾夫妇,他们于1983年创办邱县“青蛙”漫画组,先后有800多人参加学习和从事漫画创作,开农民漫画之先河,使邱县成为文化部命名的“中国民间特色艺术之乡(漫画)”。共创作漫画作品4万余幅,在国内外报刊发表、展出漫画作品1万余幅。其中有18件作品入选全国第六、七、八、十一届美展,有1000余幅作品分别获得国家级、省级和市级奖励,成为一个拥有50余名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和河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的画家实体,涌现出一批如胡延亭、赵洪霞、张爱学、侯峻山等农民漫画家。出版有《河北邱县农民漫画》和《青蛙漫画》等八种漫画集。国内外300多家报刊、电视台分别撰文介绍“青蛙”漫画组;河北影视中心曾录制电视剧《漫画夫妻》、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曾拍摄大型新闻记录片《陈跛子和他的青蛙漫画组》、中央电视台1、2、4、7、8、10、12等频道的《新闻联播》 《生活空间》 《讲述》等栏目先后多次报道青蛙漫画组的事迹。
成长于邯郸,并在邯郸长期工作、生活的画家有:汪易扬、陈跛子、郑今东、徐华峰、柳忠福、张义春、李青艾、冯国柱、关尚卿、李雄、郭富贵、马志丰、苑斌、李向明、李良辰、袁庆禄、刘天英、王世军、贾向国、王进杰、柴宗洁(宗杰)。
此外,邯郸籍著名画家和策展人还有:周抡园、田辛甫、乔十光、吕云所、栗宪庭、徐福厚、白云湘、李士进、闫禹铭、索探、方力钧、王文生、祁海峰、郭宝君。
书 法
早在商代,邯郸已有文字出现。考古表明,在已发现的商代200余处聚落遗址中,有多处发现甲骨文。其中磁县下七垣遗址一座墓葬中曾出土17件精美的青铜器,其上有“启”“受”“启垣”等铭文。
东汉末,曹操与其子曹丕、曹植和“建安七子”,既是文学家,也擅长书法。曹操尤工章草,唐张怀瓘在《书断》中评其为“妙品”。
东魏武定四年(546年),丞相高欢把汉代“熹平石经”从洛阳运至邺城。石经携刻于汉灵帝熹平四年(175年),完成于光和六年,故称之为“熹平石经”,也称为今字石经或鸿都石经。由汉著名书法家蔡邕、马日磾、刘弘、张文、傅祯、左立、孙表等人书写。共四十六枚刻石,表里刻字,每块石上刻字三十五行,每行七十字至七十八字,总共二十万零九百一十一个字。石经原立在洛阳城南开阳门的太学讲堂前。从洛阳迁邺城后,正值漳河洪水,河岸崩陷,使石经没于水中,后在宫外露天陈放,直到北齐天保年间,才建石经馆,在室内观瞻。北周灭齐后,复从邺城搬回洛阳。
北朝时期,是各种书体交相发展的时期。隶书已走末路,楷书趋向成熟,草书经章草阶段发展成今草,行书在隶楷递变过程中从产生经过发展到成熟。邺城作为北齐都城,北齐著名书法家李超、郑述祖、元行恭、张景任、袁买奴、源楷、刘珉、颜之推、萧慨、韩毅、刘逖等都在邺城活动。此外,北齐时期,著名书法家唐邕,在今峰峰矿区南北响堂山石窟主持刻经,留下著名碑刻《唐邕写经碑》 《文殊般若经碑》,涉县娲皇宫也有大量北齐石刻。位于今磁县的北朝墓群出土的墓志、墓表碑刻,更是书法的重要资料。志石因体积较小,石质精细,书写便利,可以发挥书法的用笔特色,而镌刻细腻能表达笔画之变化,由于长期埋在墓中,很少损伤,是古代书法的重要资料。代表作品有《高肃碑》 《高闾氏茹茹公主墓志》《济南王妃李尼墓志》 《乐陵王妃斛律氏墓志》等。
位于大名县唐《五礼记碑》,为唐著名书法家柳公权奉唐文宗之命为魏博节度使何进韬撰写的德政碑,立于唐开成五年(840年)。北宋大观二年(1108年),宋徽宗修编《五礼新仪》,诏谕大名府尹梁子美为《五礼新仪》立碑刻记,梁子美为讨好皇上,毁何进韬德政碑,以其石改刻《五礼新仪》。碑首精雕八条巨龙,碑额阳面正中为宋徽宗篆额“御制大观五礼之记”双行八字,简称“五礼记碑”。碑身两侧为柳公权墨迹,碑阴刻唐“何进韬德政碑”,碑文改刻为“御制五礼记碑文”,因而称“唐宋碑”。梁磨碑时,可能是因碑楼掩盖,两侧柳公权写的字才保留下来。历经千年的侵蚀,这些剩下不多的字迹,仍可辨出刚劲秀丽的柳体风格。此碑形体庞大,通高11.95米,为中国现存最高、最大的碑。
宋代,随着磁州窑的勃兴,磁州窑匠人将书法艺术应用于陶瓷器物的装饰,留下了大量的精美书法作品。金代,磁州滏阳人赵秉文,不但是金代一代文宗,也是著名书法家,初学王庭筠,后学米芾,元好问谓赵秉文“工书翰,字画有晋魏风调,草书尤警绝”。传世62岁作品《赤壁图卷题诗》,纸本,纵高51.9厘米,横长697.7厘米,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另一幅作品《六骏图题跋》,藏北京故宫博物院。这两卷书法笔力遒劲,大气磅礴,自然生动,功力非凡,是金代书法的佳构。元代,彭城磁州密艺人将单字书法应用于碗底装饰,将书法艺术普及到普通百姓之中。
明代,申涵光、殷岳、张盖,傲岸博学,弹琴赋诗,以书会友,并称“畿南三才子”,其书法精进,惜多已失传。
清末,书法界出现了“南宫碑体”流派。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书法家张裕钊受直隶南宫县知事之聘,书撰《南宫县学记》碑文,世人崇之,称为“南宫碑体”,所学者甚多,其中成就大者,有张裕钊入室弟子、后在大名从事盐业的王洪钧。王洪钧在大名经商,传授书法,招收卢相之、李鹤亭等为授业弟子。
卢相之(1894—1958),名辅臣,字相之,大名县城关镇东大街人,曾任东省巨野县代理知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为河北省政协委员,是邯郸南宫碑书法艺术重要传承人之一,素有“冀南一杆笔”美誉。其传世书法《清授宣德郎刘润田公墓表》,章法严谨细致,字体雄浑厚重,笔势刚劲雄健,气韵庄严肃穆,堪称南宫碑书体的经典之作。李鹤亭开创李氏南宫体书派,将颜体的浑厚,何绍基体的灵动融入张体之中,变张体“骨多于筋”为“筋多于骨”,给人以雄浑高穆,气象雍裕,古意天成之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南宫体第四代传人李守城传承南宫碑体,使之在邯郸发扬光大。南宫碑体书法第五代传人有李喜泰等。
除南宫体书法外,邯郸书法百花齐放,各种风格书体流派在邯郸均有传承发展,涌现了许多书法名家。
20世纪80年代,邯郸市工人文化宫和邯郸市群艺馆联合组建邯郸市职工书法篆刻学会、邯郸市书法篆刻研究会。1983年12月27日,邯郸市书法家协会成立,江子令为首任主席。1993年7月邯郸地市合并后,书协机构调整,姚小尧任书法家协会主席。
邯郸市书法家协会成立以后,积极组织会员参与国内外各类赛事,先后有江子令、李守城、尹树槐、姚小尧、李太平、王旭东、郭文志、陈惠永、李喜泰、封俊虎、李琦、孙桂林、郑彬、闫世勋、韩步勇、赵继成、汲建朝等老中青书法家在全国获奖。摘自《邯郸市志》简编本 2019年1月第一版 第一次印刷(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