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乡人对人体各部位、疾病的称呼与官方通俗的称谓虽大致一样,也略有不同:
跑肚、跑茅的、拉肚的、窜稀——闹肚子、胃肠炎。“他又‘窜稀’嘞,不知道吃嘞啥了。”
稀屎㞘(音:duō)的——长时间闹肚子的人。开玩笑时用,指性情软弱的人。
五更泄、鸡鸣泄——清晨五更时即泄。每天早晨天末亮之前即肠鸣泄泻,故名“晨泄”。致病原因主要是肾阳虚,命火不足,不能温养脾胃,故又名“肾泄”。还称五更泻、五更溏泄、晨泄、瀼泄。
祟(音:suì)蛊(音:gǔ)——民间一种迷信活动和精神疾病。多是因为生气或因病身体虚弱,被认为招致鬼祟或亡故的先人附身,而说一些莫名其妙的话,人称“鬼附身作祟”。方言常读“碎国”,
虚病——所谓虚病就是带有迷信色彩的所意会的某种疾病,意思是招外灾了,与“实病”相对应。“你又不是得嘞‘虚病’,也不用找风水先生,也不用找巫婆神汉,打针吧。”
邪病——民间特指的一种做噩梦、在梦中与亲属乱伦的一种心病。民间还有一种说法,得了这种病得说,也就是说得讲出去,才能好转,也带有迷信色彩。
家亲——民间传说中已亡故的亲属阴魂不散,又来打搅家人的意思,也带有迷信色彩。“他这个不是‘实病儿’,‘有家亲’,好好找人看看吧。”
羊羔儿疯——羊角儿疯、癫痫。
鸡爪疯——因为得病留下了后遗症,手的5指伸不开。
病秧的——经常生病的人。“他就是个‘病秧的’,干不了‘沉活’儿。”
病窅(音:yáo)窅儿——疾病缠身的病秧的。“她成天像个‘病窅窅儿’”。
疙痂儿——伤口结痂儿。
老棒——伤口的疙痂儿基本好了。有时瓜果没长熟也爱说:“等长‘老棒’了吧。”
破口儿——皮肤有创面儿。
砍椽(音:chuán)的——不是指到树上砍盖房用的木料,指男性的手淫。
嘴水——涎水。“你看他馋嘞,愣流‘嘴水’。”睡觉时流的口水叫“酣水”。
发鸭的——疟(音:yào)疾。一种按时发冷发烧的急性传染病,病原体是疟原虫,由疟蚊传染到人体血液里。医学称“发疟疾”、“打摆子”,为过去夏秋之季最常见的传染病。
饭疙瘩——受凉或过敏后出的一身或一片蚕豆大小的疙瘩,很痒,医学称“荨麻疹”。
发疙瘩——痤疮。
蛆窟窿——水果、蔬菜、秸秆上的虫眼儿。
杠脸——女人结婚后脸上生的一种斑。
面嫩——长相年轻。
老气——面相老。“他长嘞那么‘老气’,一看有60。”
倒气儿——临死前的征兆,只出气儿、不进气儿被称作“倒气儿”。
葫芦瓢子——头骨。
牙增的——小孩咬人后留下的痕迹。
害孩的——不是加害于孩子,是妇女在妊娠期的称谓。“乜(音:nié)‘害孩的’嘞,啥也不能吃。”
嫌饭——也许是限饭。妇女在妊娠期对很多饭菜从心理上排斥,没有食欲,民间称之为“嫌饭”。
拔罐的、拔火罐——民间治疗受凉、受风寒的一种手法。
民间对一些熟食、食品的称呼也很有意思:
人米茶饭——人世间正常的饮食和粗茶淡饭。如果说:“你就不是吃‘人米茶饭’长大嘞。”就带有责备和谩骂的意思。
扁热儿——水饺。曾有学名:扁食。属音转。
锅卫——糖饼、油饼。一般是农历的八月十五才有的面食,小麦面粉蒸的。
供饷——顶端带枣的豆包,过年给神灵上供时用。供品与贡品的区别是:供品——供奉神佛祖宗用的瓜果酒食等;贡品——古代臣民或国献给帝王的物品。
馒头、馒馒——白馍。逗小孩时常说“吃块‘馒馒’”。
壮馍——用小麦面粉蒸的一种面食,发面的,层数比花卷儿多,每层洒有油盐,较薄、扁平。
蒸饼——也是小麦面粉蒸的,死面、有层、扁平状。
糊饼——一种发面的面食,没层。
卷的——馒头的一种,但馒头是圆的,这个是长方型。
花卷儿——当年口粮紧张时,一层小麦面粉、一层玉米面或高粱面卷的一种熟食。
油卷儿——小麦面粉发过后,放花椒面、精盐、香油或熟油卷成卷蒸熟后称为“油卷儿”。
油墩儿——原料、做法、过程与“油卷儿”一样,但这个需要一拧、一按即成。因其形状像“牛粪”,还有人称其为“牛粪卷的”。
窝的——玉米面、高粱面、红薯面等做的窝头。
锅饼的——玉米面、高粱面等贴在锅边儿或放在箅子上蒸熟的一种食品。
团的——形似馒头,玉米面为皮儿,蔬菜作馅儿,有条件的放葱花、粉条、腥油,没条件的全是蔬菜。
黄卷的——玉米面剁的小卷的儿,鸡蛋大小。
馃的——麻糖、油条。
米稞——米粒。
麻花——油炸的一种食品,带有拧了劲儿的条状。
大糖——带芝麻的麦芽糖加工的一种副食,有的是条状,有的是块状。一般是出嫁的女儿在正月十六回娘家才带的礼物。
馃筵、糖馃、细馃的——点心。包括饼干、江米条、导果(到口)酥、马蹄的酥等等。相传东晋有一大将军,见到战士们日夜血战沙场,英勇杀敌,屡建战功,甚为感动,随即传令烘制民间喜爱的美味糕饼,派人送往前线,慰劳将士,以表“点点心意”。自此以后,“点心”的名字便传开了,并一直延用至今。
麦糁(音:shēn)——麦仁。用新小麦加工的一种食物,做汤、熬粥用。
玉黍(音:shǔ)糁(音:shēn)儿——玉米碾碎后的一种食物,比小米略大,可做汤、熬粥。
嬲(音:niǎo)糖、糖稀——土方熬制的一种近乎于液体的糖,小孩用两根细棍嬲来嬲去,越嬲越稠,直到发白。
国嚼——在农村蒸馒头时剩下少许面团儿,缠在高粱杆上,放在炉灶口烤熟的面食。
酵(音:jiào)的——蒸馒头发面用的酵母。
舌面——搋(音:chuāi)面。蒸馒头、和面的一个过程。
茶面的——小米磨粹的豆沫面,干锅炒至发黄、攥不成蛋儿,用箩担一下,加点炒熟的芝麻更好。
米饭——不是大米饭,是熬的小米粥。
面托儿、面托的——煎饼。
面汁的——摊煎饼的面糊。
糊(音:hú )涂、糊(音:hù)捉——玉米面粥。有的村称纯玉米面粥为“糊涂”,小米汤加玉米面为“糊捉”。
(更多好文 请加小编微信happy_happy_mao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