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惊!曲周县大河道村北发现一古墓!
据了解,大河道村是曲周县南区重要集镇和很有历史文化底蕴的古村,该村因地处古漳河故道而得名。现为东河道、西河道、前河道等三个行政村。熟稔该村掌故者透露,大河道村过去曾有郎、宋、任、司等四大姓氏,家境都很富裕,广有田产。后来因种种原因,这四姓都没有后代在大河道居住了,但仍有一些遗存或传说,如在大河道当地,有两方地,至今还被称为“南宋地”“北宋地”,即是当时宋氏的庄田。任氏曾有居官至知府者。被挖掘出的古墓疑似任氏坟茔的一部分。
单就目前掌握的史料,无从判断墓主为何人?且古墓内情不得而知,但可知其为当时有产阶层所悉心经营的,是马虎不得的,进行过堪舆选择的,从风水学上,也是一个不错的地方,是以期为万年吉地、安安生生不为他人滋扰,却不料世事沧桑、异动难测,今日被破掘而出,是为偶然之事。反观在其西侧的另一贫民之墓,不过一些朽棺变为黑泥和朽骨而已,早已化为灰土,虽然其时代为晚,而在砖券中的,则相对完整些。处于地下数米,若非铺设管道,怕是无缘得见了。但是白骨向天,甚是悲惨,使人不得想起庄周之《骷髅叹》来。
民国《曲周县县志料》大河道士绅李世绩传
至于墓主为谁?是否清廉爱民之致仕官员,还是隐居乡间的员外处士,抑或为富不仁之豪强,或者自诩高门的阿球、贪墨索贿的胥吏,吹拍攀附之下流书手,都不为所知,无法结论。至于那个贫民,不过是苟活于世上几十年的受苦人罢了。就那几层地层的堆累,也是几次大的洪水的印记,当也是历经几百秋了。所谓“人生一世,草木一春”,真的是至理的名言,谁人不遵循呢?真正能留下念想,立功立德立言的又有几人?唐伯虎曾云“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大河道往北,鲁辛寨往南,油村以西,赵逯庄以东之间,是一大片空旷的地带,中间没有村庄,俗称“万亩方”,早年这里还曾建一“粮种场”。老辈子在这一块曾有一“段竹寺”。相传明朝工部尚书刘荣嗣,人称刘总河“铁耙和尚头”之处,讲述者总是娓娓道来、眉飞色舞,若历历在目。而实则为一民间传说故事,因为什么?于史有据。我在校注民国《曲周县志料》时,曾发现相关记载,即刘总河曾重修过段竹寺及其孙刘云麓先生以此地为义塾等明确记载,若此则明白的是自相矛盾了。何况,这些类似“铁耙和尚”及“金银头”之类的民间故事类型在全国各地不胜枚举,比比皆是。“尽信书不如无书”,而“尽信言而不如无言”,又何尝不是呢?
民国《曲周县县志料》关于段竹寺的记载
任建先生《曲周县志料校注》封面
大河道古墓所在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