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乡 方言俗语专集(十二)
韵味绝深字难找,休说个中无芳草。
肥乡人对牲口、飞禽、家禽的称呼也很别致:
海膛——母猪。
长虫——蛇。
黄狼的——黄鼠狼。黄褐色,昼伏夜出,善食家禽,皮毛珍贵,尾最贵重,现已极少。
人脚獾——獾。黄色,体短,嘴尖尾大,皮毛珍贵,善食蚁虫,因脚印似人的脚趾而得名,现已极少见。其油对医治烫伤有很好疗效。
小獗的儿——用以配种的公羊。
睚(音:yá)狗——公狗。
叭叭狗——学名哈巴狗、巴儿狗、狮子狗。体小、腿短、毛长,供玩赏的狗。也常用来比喻温顺、献媚的奴才。
猪狗畜类——对所有动物的统称。有时肥乡人也喜欢骂“猪狗畜类”。方言读“猪狗出类”,意思是他所办的事超越了做人的底线,猪狗不如。
压蛋儿——鸡、鸭、鹅及飞禽交配。
做窝的、叫窝——狗、猫的发情期。
靠槽——雌性马驴骡等牲畜发情期。
漫栏、摋(音:shǎi)线——母牛发情期。
狗打骚的——狗交配。有时开玩笑或形容男女不正当关系时也用于人。还有时指不想管嘞闲事儿,“管那些‘狗打骚的’事儿嘞”。
嬔(音:fàn)籽——产卵。
跑圈(音:juàn)儿、打圈儿——牲口交配。
几岁口——牲口年龄的标志,多用于马、驴、骡。
觅羊——放羊。
群羊——羊交配。
群马——马交配。
崩牛——牛交配。
各扒——雄性动物对异性的挑逗,有时也用于朋友间开玩笑。
攉攉——对异性的追求和挑逗,有时也表现在肢体上。“别看他成天去乜(音:nié)那儿‘攉攉’嘞,乜对他可没那个意思。”
嬔(音:fàn)蛋——家禽、飞禽下蛋。肥乡方言总读“繁蛋”。
哺玩——家禽和小鸟抱窝。即用家禽的蛋或鸟蛋儿哺育下一代。实际是“哺繁”,属于音转。
暖小鸡儿——用鸡蛋孵鸡。
羊尾(音:yǐ)拍的——绵羊的尾巴。
爪的——家禽的脚。开玩笑时或小孩手脏了也说“‘爪的’摘(方言读:浙)不了他嘞”,“看你那个‘爪的’”。
才出风儿——麻雀、小燕等小鸟儿刚出窝放单飞时,肥乡人称之为“才出风儿”。
将(音:jiāng)、下——肥乡人对牲口、家畜、宠物分娩、繁殖的叫法。“小羊儿又‘下’了,‘共满’‘下’嘞俩”。“又‘将’嘞一窝小兔”。
热将(音:jiāng)——学名“热交配”。就是大牲口、兔子刚生育后,就让雄性配种,既提高繁殖度,也可增加受孕的保险系数。有时也用于开玩笑。
小鹑儿、小小鹑儿——麻雀。
老母召——正哺蛋儿的麻雀。
夜别虎、玉憋胡——蝙蝠。
地出律的——蜥蜴。
马一谈、马嘹、几了——知了、蝉。
老骨龙、爬拉、知了猴儿——蝉蛹。“知了猴儿”退了皮叫“蝉”,所以有成语“金蝉脱壳”。剩下的“知了皮儿”因为是药材,当年供销社有收购。
马义杆儿——喜鹊。
黑老哇——乌鸦。
蝎虎的——壁虎。
蛛蛛——蜘蛛。
蛤蟆圪蚪儿——蝌蚪。
老婆儿拐线的——水中的一种生物,在水面走“之”字线。
水拖车——也是水中的一种生物,1.5公分大小,一直在水的表面游走,速度较快。
疥蛤蟆——蟾蜍,也叫癞蛤蟆。
蠓蠓虫儿——小飞虫儿。
蝈蝈喵儿——猫头鹰。
端树虫——啄木鸟。
鸽鸽——鸽子。
一把扇——学名戴胜,嘴细长而弯曲,便于啄食虫类,与啄木鸟类似。性情温和,外表艳丽,其天敌多为老鹰等猛禽。
春春鸪——斑鸠。民间认为是鸽子的一种。
促织儿——蟋蟀。方言读“醋枝儿”。
鹘(音:hú)——学名隼,鸟类的一科,翅膀窄而尖,上嘴呈钩曲状,背青黑色,尾尖白色,腹部黄色。饲养驯熟后,可以帮助打猎。
上午虫儿——像蚕大小,下圆、上尖,红黑色,头部随着阳光来回转动。
马鳖倒出——当年泥水中的一种生物,据说钻到人体后,越往外扽,往里钻的越厉害。有时家长也这样训斥成绩没长进的孩子:“补嘞半年课了,还‘马鳖倒出’嘞。”
水水晶、马马罗、水叮叮——蜻蜓。
蚰的——蝈蝈。
地搬达儿、瞎没猪、瞎粪出——地老鼠。
辣国——蝼蛄。
落(lao)窝鸡——正哺鸡的母鸡。
穿地鳞子——鼹鼠
光棍扛锄、国得嘣儿——布谷鸟。光棍扛锄为雄性,国得嘣儿为雌性。一般公的在前面叫着“光棍扛锄、光棍扛锄”,母的在后面:“国嘟嘟嘟”。
飞头螂、蚂蚱、砍头螂——蝗虫。
迷眼蛾——田野有一种浅黄色的蛾,翅膀一扇动就散发出粉状的粉末,能迷人的眼睛,农村人称它为“迷眼蛾”。
刀螂、扁担——螳螂。
白(音:bié)蚱——苍蝇滋生的卵,蛆的前身。“肉上有‘白蚱’了,恶心,别吃了。”
出串——蚯蚓。
蚁汉、腻虫、蜜——蚜虫。
虼蚤——跳蚤。
虮(音:jǐ)的——虱子的卵。
吽(音:ōu)——粮食里面生的一种虫。
牛儿——粮食生的虫子。“晒晒吧,生‘牛儿’了。”
潮虫——潮湿的拖把和衣物在屋里放久了滋生的一种“地虫”。
擦闹——蛴螬。蛴螬是金龟子的幼虫,别名老母虫、核桃虫、地蚕、地蛆。成虫通称为金龟甲或金龟子,是红薯、土豆等庄稼的害虫。对蛴螬在红薯上留下的痕迹肥乡人称为“刺挠眼的”、“擦闹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