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山文化的痴情守护人
日期:2020-08-18 14:30:08  点击:
来源:邯郸文化网  作者:云石

 

在磁山村东南一公里南洺河畔的的台地上,有一片广阔而又凸凹不平的空地,1972年,一位磁山二街农民兴修水利,一镢头下去,发现了一个新石器时期考古的重大突破——磁山文化遗址,顷刻间轰动了整个世界。48年来,磁山,一直是中国乃至世界各地考古家、史学家、旅行家行径考察的热点,磁山粟黍、磁山粮食窖藏、磁山陶器、磁山核桃……一个又一个的磁山之谜,让无数的人为之猜想,为之倾倒。

在磁山文化博物馆展厅,一位身材瘦削农民模样的年轻人正在向游客认真细致讲解磁山文化,他就是磁山文化研究会会长、磁山文化博物馆副馆长张海江。张海江,生长在农村,走在大街上,他是一个不被人注目极普通、极普通的人。一开口,却显出文人儒雅、谦和的气质。

张海江,一名土生土长的武安人,今年43岁了,1997年,背着行囊的张海江来到了武安市化肥厂,郑重地向厂人事部门递交了自己的人事档案。令他没有想到的是,由于市场经济的加速发展,老企业管理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化肥厂至此宣布破产。张海江的梦破灭了,他成了一个名符其实的下岗工人。

在彷徨、失落、痛苦中周旋的张海江,踏上了求职之路。整整几年,他借着自己的双手和勤劳,在武安广告公司做过美工,在人寿保险公司跑过业务,与亲戚卖过汽车轮胎,在冶金矿山管理公司、城关派出所做过临时文书,2672工厂炉前工,这期间,他走遍了邯郸周边土地。这就是张海江,青春的张海江,永不服输的张海江,永远拼搏的张海江。

2003年,终于有了一次机会,由多年的书画好友、磁山党校负责档案管理工作的霍九桓推荐,他结识了全国人大代表,磁山二街党支部书记申礼成,申礼成把张海江留在了磁山,由此张海江与磁山文化结下了一段深深的情缘。张海江倍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磁山文化的深厚底蕴深深吸引着这位年轻人,他知道,磁山文化的传播需要他,他更愿意挑起这个担子。

在磁山文化博物馆一干就是15年。十五年坚守,十五年耕耘,历经两届磁山文化节,邯郸市第四届旅发大会,张海江,以磁山文化博物馆为家,以弘扬磁山文化“敢为人先”的精神为荣,夜以继日在所不惜,倾注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心血和汗水。磁山文化是他的挚爱,是他的一生追求,更是他的生命。

15年里,磁山文化博物馆从无到有、从形式到内容、从无人游览到车水马龙全国各地游客都来参观游览……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他,除了全程参与“磁山文化博物馆”和“磁山文化遗址保护棚”的设计、没日没夜编写布展大纲、全身心投入磁山博物馆及其遗址保护棚建设,还担负了磁山文化的宣传和研究工作,为了把磁山文化宣扬出去,非专业创作的张海江用3个月的时间边补习考古专业知识、文学创作技能、通讯新闻写作规范,边把发现的有关磁山文化知识进行文化创作,然后再进行文字编辑,他亲自组稿、编辑、发行《磁山文化》报纸,为宣传磁山文化起到了积极作用。他一个人硬着头皮在陌生的没有先路可寻的道路上摸索前行,多次跌倒又多次爬起来再走,就这样一干就是15年。

张海江作为一个挚爱事业的人,他从此更加挚爱生于斯长于斯的磁山,更加挚爱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磁山文化,他一头扎在了浩瀚的文史堆里,一张一页地潜心钻研磁山文化,从考古挖掘到文明进程,从原始文化艺术到寻踪探源、探秘;从农业起源认识到文化遗址的科学鉴定,海江已经从一个磁山文化的初学热爱者成为一个引经据典、博古通今的地方史“土专家”了。

磁山文化遗址的台地上留下他勘察的足迹,图书馆、档案馆留下他查阅资料的身影,市委、市政府、文化单位留下他呼吁宣传、保护、开发磁山文化的声音,多少个日日夜夜,多少个风风雨雨,张海江单薄的身体几乎全部融化在磁山文化搭建的舞台上。人民日报社、中国文化报等举办学术活动,他坐着火车千里赴学;史学专家来磁山遗址考察,他只身前往;电台、电视台邀他讲座磁山文化,他把农活仍在一边,扭头就走。妻子抱怨他:“你不挣钱,不做农活,不顾老人和孩子,你为了啥?”,张海江说:“为了我的心爱-磁山文化”。 此时,磁山文化就像一块巨大的磁石,把张海江单薄的身躯深深的吸引住了,正是他对磁山文化这种偏执,磁山文化的研究和发展从此又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这一切对于一个仅仅中专财会专业的张海江来说谈何容易,好在他喜欢钻研,又从小喜爱文史,他的勤奋好学更是赢得了原磁山二街党委书记申礼成的由衷欣赏。十五年来,他参与了10余次磁山遗址的考古发掘调研。为再次加大磁山文化宣传力度,他撰写了大批有影响力、有爆发力的稿件,并将研究成果不断整理成论文在报刊杂志及网络媒体上发表,截止目前,他先后《中国文物报》、《中国文化报》、《华夏酒报》及百度、搜狐、网易等发表论文百余篇,在学术界引起了一定反响,部分观点也得到有关文化部门的专家认可。其中《东亚黍子起源时间延伸到一万年前》、《粟黍植硅体分析与磁山遗址农作物鉴定》还被美国20099月《公共科学馆.综合》(PLOSONE)和美国《国家科学院刊》(PNAS)采用。

2019年邯郸市第四届旅发大会磁山文化博物馆提升改造工作,张海江参与设计,配合展览公司提供详实资料,编写三楼布展大纲,外围广场设计。布展大纲的编写时间紧、任务重,他跑省谷子研究所、省农林科学院、省考古研究所、省图书馆等单位搜集资料,回来加班加点编辑细化整理,配合展览公司设计进度工作,两三天睡觉只有两三个小时,反复与专家沟通对接,修改达二十余次终于完成布展大纲最终稿。建成全国唯一的高标准的“粟黍文化展馆”,将在全国提升武安的知名度。

张海江认为,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传统文化日渐式微。作为一个武安人,弘扬磁山文化义不容辞。为此,他多方奔走,为磁山文化鼓与呼。在他的努力争取下,一座集现代声光电技术于一体的磁山文化博物馆拔地而起,《磁山文化》被指定为武安第六中学的校本教材。为宣传磁山文化,他作为第一个乡村学者走进大学讲堂,在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师生作了《磁山文化遗址——中国北方农耕文明探源》的学术报告,面对中国农业大学古文化受好者,大部分是本科、研究生学历,还有硕士博士生,张海江2个多小时讲座完毕后,听众意犹未尽,连连发问。出版过《中华文明源.磁山文化探索与发现》磁山文化论文集,他也是中国农业大学建校以来第一个乡村学者走过大学讲堂的人。并积极与中国气象局,中国24节气研究中心联系,申请武安磁山为24节气之乡,多少年以来,他通过国内各种媒体以及各种途径,积极呼吁有关部门将磁山文化正式编入《初中历史》教科书。他一直在努力执着做这项工作,我们相信入编之时,指日可待。

张海江情系磁山文化博物馆,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不懈的奋斗精神,脚踏实地的干劲,十五年过去了,浸着一腔情怀的张海江,从掌握丰厚的磁山文化理论,步入磁山遗址考古勘察的具体实践,并向着更深、更广的领域一步步地迈入。张海江觉得,磁山文化博大精深,还有许多领域等待挖掘,许多课题值得研究,他面前的路还很长!

(更多好文 请加小编微信happy_happy_maomi)

关于网站  |  触屏版  |  网页版

劳务派遣经营许可证编号:1*0*082021008
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编号:1*0*082021003
冀ICP备18017602号-1
冀公网安备 13040302001124号
客服电话:0310-3115600
Powered by {$sitename}
首页 刷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