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的下一代是国家的未来。国际儿童节将至,有关中国儿童的成长话题,始终是全社会的关注热点。今年全国两会,不少代表、委员关注儿童成长问题,就儿童教育、儿童阅读、儿童文学作家的权益、儿童文学的学科建设等问题建言献策,这些声音在儿童文学作家、学者中也引发了热议。
加强校园治理 保障儿童成长
2019年,《未成年人保护法》迎来了二次修订,作为上一届全国政协委员,高洪波表示,基于这样的社会现状,他希望这次两会能够对于校园霸凌行为的管控有所加强,在学生、家长、教师和社会多方面的共同努力之下,加强校园暴力问题治理,减少霸凌事件给青少年带来的身心伤害。为鼓励和加强香港、澳门地区青年对于国情的认识和了解,更好地掌握内地的发展机遇,高洪波建议港澳地区的适龄青年能够参军保卫祖国,完善和建立相应政策,能够允许港澳地区公民及在内地就读的港澳学生参军入伍,进一步加强两岸文化交流。同时,他更希望社会各界能够持续关注各年龄段的孩子的早期阅读,因为阅读决定了孩子的未来,加强儿童阅读是为文化自信奠定基础的重要工程。
作家秦文君在参加上海两会时,曾密切关注教育培训机构的行业生态,以及如何保障学生权益等相关问题。她建议严格规范管理,提高教育加盟的准入门槛,特别是要加强对于办学者的资质监管,进一步规范教育培训市场秩序,让学生和家长们热爱学习的同时也能够放心学习。同时,在儿童健康方面,秦文君提到,盐是百味之王,中国人每天的食盐摄入达到13.4克,为心血管等疾病带来隐患。因此,必须一步步朝健康安全的生活方式转变,逐步科学控制学生餐的食盐摄入,每一餐在2-3克盐左右。学校小卖部供应的面包、饼干、零食和饮料,也应尽量摒弃高盐、高钠的加工食品。各地幼儿园、中小学校多为学生提供营养均衡、相对健康的食品,让孩子们从小培养健康的饮食行为习惯。让孩子们拥有强健的身体,也是儿童安全健康教育的重要环节。
让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素质教育要落到实处,从小应教育孩子们堂堂正正做人。儿童文学研究专家王泉根认为,我们的中小学和大学向学生们推行素质教育,这是非常好的事情,但是素质教育不能“空对空”,而要落到实处。结合到这次疫情反映出的情况,他提出以下几点建议:第一,对我们的下一代要加强忠诚教育。忠诚我们的祖国,忠诚我们的人民,忠诚我们的文化。第二,要加强勤俭教育。让我们的孩子们从小养成勤劳和俭朴的习惯,懂得一粒米一块布来之不易,珍惜我们的劳动成果。第三,要加强劳动教育。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长大的孩子在学校里都有劳动课,现在教育部已经取得了相关的文件,支持通过劳动教育让孩子们从小知道劳动的光荣、劳动的重要,明白是劳动创造世界,而不是资本创造世界。让孩子们知道,只有通过自己双手的劳动,才能创造更加美好的世界。第四,要加强健康养生的教育。特别是建议面向小学高年级学生和初中生开设相关的健康养生课程,传播东方智慧、中国智慧。要让孩子们知道传统中医药学的伟大,懂得一点简单的中医保健知识。素质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儿童文学作家和学者也要有参与建设教育系统、出版系统、文学系统等方面工作的能力与热情,希望能够通过素质教育工程的推行,使得我们的孩子从小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茁壮、健康地成长,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作家陆梅在看到全国政协委员、小说家范小青呼吁给小学生家长减负的消息之后,产生了强烈共鸣。她认为,这些年,无论是小学生还是初中生,读书都读得很累,功课太多、书包太重,补习应接不暇、睡眠严重不足。作为一个给孩子写作的儿童文学作家,她越发不敢去学校,不敢和孩子们面对面,“邀请方总希望作家能和孩子们谈谈阅读和写作,而我太知道坐在下面的孩子了,他们没有多少看书的时间,他们的时间都被安排满了,哪有自由阅读的心境。你同时会发现,孩子们变得越来越不会思考不爱提问,地铁里的少年一个个都低着头刷手机,他们少年老成地随大流,写出的作文大都面目雷同、表达枯涩,缺少真切真诚真挚的情感,写的都是千人一面的话。”陆梅提到,为什么儿童阅读的现状仍让人无法满意?或者换个方向思考,我们读书究竟是为了什么?在今天,获取知识的路径发生了革命性变化,信息搜索极为便捷快速,互联网重构了我们的社会生活,我们通常意义上理解的教育和知识的概念被改变了,教育不只是传递知识,知识也不等同于见识。那么对人生之初、扣好第一粒扣子的儿童来说,儿童的教育不能仅仅只是一张学习成绩单。因此,减负家长,也是减负孩子,让孩子和家长有更多时间学会面对面交流,而不是宅在家里也隔着屏幕说话,难得出门散步,还要盯着没完没了的功课,大人和孩子都忘了抬头看一看天空和流云,驻足听一听乌鸫的叫声,泡桐花开是在清明的春天……
除了传递知识,我们的儿童教育更需要德育、智育和美育的协调发展。陆梅认为,一个孩子的健全人格,是既能感受日常微物之美,又能贴近天地自然;既有能力静下来内观,学会和自己相处,又能设身处地为他人的命运着想;既热爱一切自由美好的生命,又能创造和发明爱。而要养成这样一种人格,恰恰都和阅读有关。所以真正的阅读很重要,学会阅读也很重要。即便是“被投喂”的阅读也不只是完成一个好词好句的摘抄,要把自己放进去、和自己产生关系,这个时候才有会心处,才能感受到乐趣。要把“知识的阅读”贯通为“见识的阅读”,充分感受生命经验里的那些心灵发光的时刻。阅读最重要的功能,是惊醒生命的生机,是发现自己、提升自己、矫正自己、完善自己,是纵然世界嘈杂,美好依然是生活的信仰。阅读也是教育的一部分,阅读和教育是互相激发、互为镜像的。理想的阅读和教育,不是为了让我们彼此陌生和疏远,而是更好地面对我们所置身的时代,更好地利用网络构建一个人类文明的命运共同体。
保障作家权益 关注教育环境
有关作家的著作权、稿酬等问题,也是此次两会的关注点之一。高洪波认为,1980年9月《个人所得税法》实施以后,作家稿酬与工资和薪金一样,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均为800元。经过40年的发展和变化,我国工资、薪金的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经过2006年、2008年、2011年、2019年的多次上调已提高到5000元,而稿费起税点仍然停留在800元。高洪波认为,稿酬个税起征点过低,长此以往容易影响作家创作的积极性,进而影响整个文学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因此,他希望能对稿酬起征税有所改动和调整。此外,高洪波表示,希望能够加强儿童文学出版方面的著作权管理,尤其是加大对儿童文学出版方面的盗版行为的打击力度,保护作者和出版社的合法权益。
前不久,儿童阅读推广领域的一则侵犯著作权的信息引起了作家保冬妮的注意,她提到,儿童的创作是由老师们来帮助和指导的,如果老师为了获得眼前的荣誉和利益而进行抄袭,不仅是个人行为的问题,更会影响到孩子们的心理健康,引发非常严重的问题。她认为,需要法律的严肃惩戒,才能成为保护创造者的有力盾牌。如果我们的学校,从普通小学到高等著名学府,学生们都不认为抄袭是侵犯著作权,都毫不羞涩、堂而皇之地认为这是便捷的成功手段,那我们的社会将没有创造者的尊严,我们下一代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会在这样的教育引导下丧失殆尽。尊重创作就是尊重人权,让孩子们从小学会尊重他人、尊重创造、尊重自己,那就决不能把别人的东西占为己有。保冬妮强调,道德修养和法律意识是远比学识更重要的公民素质,我们的学校应该把提高教师和学生的道德修养和法律意识放在第一位。做个堂堂正正、清清白白、问心无愧的人,应该成为教育的目标,也应该成为每个学校对人才培养的标准。如果说,每一个老师都是孩子们的点灯人,每一个阅读推广人都是孩子们的点灯人,那就先把自己这盏灯擦亮吧。只有灯是干净的,才能照亮孩子们前行的正途;如果举灯者的心被物欲熏染了,那盏灯也被污泥包裹了,不仅不能照亮孩子们行走的大道,反而会把孩子带入可怕的歧途。
2020年是脱贫攻坚的决战决胜之年,基于对儿童文学学科使命的认识与理解,儿童文学研究学者李利芳在思考儿童文学学科建设在教育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及其成果巩固的过程中,能够具体发挥什么样的积极作用。她认为,儿童文学与儿童阅读紧密互动、共生共荣,儿童文学学科的实践性特质就表现在其对儿童阅读事业的直接介入与推动,这一活动过程同时也有力地反哺了儿童文学自身的进步发展。因此,儿童文学作家、研究者、出版人等同时都自带了另一个重要的身份,就是儿童阅读活动的促进者与帮扶者。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整体教育水平的提升与童书产业的繁荣发展,儿童阅读推广活动在各地开展得如火如荼,特别是城市地区儿童的阅读能力普遍得到较大提升,这样就更加拉大了与农村及贫困地区儿童阅读水平的距离。因此,李利芳非常关注今年两会期间对教育脱贫攻坚工作的具体讨论,特别是就如何有效推进贫困地区儿童的早期阅读能有实质关切。李利芳长期在西部高校工作,近期所在学院也在积极参与教育部的脱贫攻坚工作,她认为,针对少数民族地区、贫困地区广大少年儿童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如果能与儿童阅读活动的开展无缝衔接,便会取得更加持久深入的效果。儿童文学作家和儿童文学研究者们应该更多地投身于帮扶贫困地区儿童的早期阅读,自觉地将此作为儿童文学学科建设的一个重要任务去规划、组织与实践。
关心野生动物 建立自然生态观
此次两会提案中,有多位代表呼吁为野生动物保护立法,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薛涛是擅长书写人与动物的儿童文学作家,喜欢把动物带进自己的作品,带进人类的童年。无论是在文学作品里,还是在现实生活中,他都希望动物能够有尊严地走完自己的一生。在薛涛的笔下,动物与人常常是平等的关系,人也经常从它们身上得到启发,比如《砂粒与星尘》中那只把生命价值看得比生命本身还重要的鹰,《九月的冰河》里在冰河两岸奔跑、艰难生存的野兔等。薛涛认为,人类与动物拥有相似的童年,我们与它们应该互相体恤,从它们的故事里既能找回自己曾经的岁月,又能唤醒心中沉睡的某种情怀。借助动物与自然,作家可以探索时间、生命、死亡、尊严、悲悯、爱、当下、未来等话题,但是人并不是自然的主宰,我们与野生动物一样只是大自然的寄寓者。保护野生动物,首先要树立恰当的生命观和自然观。野生动物乃至于整个大自然并不需要谁的“保护”,它们仅仅需要我们的敬畏和尊重。大多数野生动物不是我们的朋友,也永远不会成为我们的朋友。彼此之间,尊重就好,相安无事就好。因此,我们应该尊重、顺应自然规律,把精力投放在恢复、重建自然生态上面去。尊重自然的前提是我们要真正懂得自然,因此,大力普及自然生态知识,让全社会建立起科学、先进的自然生态观尤其重要。
(更多好文 请加小编微信happy_happy_mao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