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叶辛:叶永烈一生忠厚勤恳,近几年他曾想过重写科幻
日期:2020-05-18 11:20:25  点击:
来源:凤凰网  作者:

       著名小说家、历史学家、报告文学作家、科普科幻作家叶永烈5月15日9时30分在上海长海医院病逝,享年80岁。

       凤凰网文化第一时间连线了著名作家叶辛。同为“40后”的上海作家,叶辛与叶永烈早在70年代就认识了,并保持了一生的朋友关系。在他眼中,叶永烈是一个忠厚而勤恳的作家,其最大的成就是纪实和报告文学,这也得益于他注意记录的习惯。叶辛回忆,叶永烈曾向他展示过自己用过的圆珠笔笔杆,有很多。

       叶辛还透露了一个不为人知的往事。90年代末,他和叶永烈本来相约商量召开一场研讨会,结果叶永烈没有准时出现,原来就在离见面地点两百米的地方,骑自行车前来的叶永烈在一个急刹车中眼珠夺眶而出。从那以后,叶永烈的视力就严重下降,但他还是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不断出书,以至于大家都认为他很健康,所以当他去世的消息传出,许多人都表现得很震惊。

       叶辛,作家、编剧。1977年发表处女作《高高的苗岭》。小说《蹉跎岁月》、《家教》、《孽债》曾由他亲自改编为电视连续剧并引发巨大反响。曾任中国作协副主席等职。2019年,其长篇小说《蹉跎岁月》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

       凤凰网文化:您二位算是同一辈的上海作家,不知道您和叶永烈先生有过哪些印象比较深刻的接触?您对他这个人的印象是怎样的?

       叶辛:认识有四五十年了。因为当初老叶最早起步是搞《十万个为什么》,也写给青少年介绍科普知识的文章,同时也在写文章的基础上写过儿童文学作品,所以他是少年儿童出版社当年的基本作者。虽然跟他同出生于四十年代,但他是1940年的,我是1949年的,还是相差将近十年。我最早的创作也涉及过儿童文学作品,比如《高高的苗岭》,所以70年代中后期,少儿社联系上海搞儿童文学的作家开座谈会,那个时候认识的,但是也就认识而已。

       后来因为80年代初期,我也出名了,他因为写《“四人帮”传》《江青传》等,也一下子红起来了。我要补充的是,其实他也写过“红色三部曲”,《红色的起点》什么的,还有他还写过一些科幻小说。

叶永烈为青少年签名《十万个为什么》

       老叶这个人比较忠厚,一辈子都在勤勤恳恳的写作。要说跟人家有什么不一样的,他最大的特点,他年轻的时候有一个本事是一般作家没有的,我们年轻的时候录音设备不像今天这样先进,他有速记的本领,领导在那里讲话或者是要记采访对象的讲话,他记得很快。这个习惯一辈子都保持着,后来比如说我们中国作协历届开会,我们一起参加过几次的代表大会,比如说经济形势的报告,或者是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他也很习惯地会开着录音机记录下来,这个习惯一般作家没有,因为大家都知道这么大的领导,最后总会公开发表出来的。

       他给我展示过,用完了圆珠笔的那个空笔杆,我们可能用完圆珠笔就丢了,但他都留着,有一排,说明他平时很注意记录。

       对他的去世,现在不管是上海的作家圈也好,还是全国的作家圈也好,大家都哀悼。

       90年代末期的时候,有一次他来跟我商量,他的红色系列当中的一本,很快就要印刷出来了,约我下午几点到作协来商量看看怎么搞一个研讨性质的会议。到了约定的时间,他没有到,过了十几分钟旁边工作人员就匆匆忙忙跑进来告诉我,老叶骑自行车来的,而且他那个自行车是比较老旧的,我们上海人叫它“老坦克”,就在离作家协会两百米的十字路口,他一个急刹车眼珠就扑在马路上了。这个很紧张的,你想一想。从那次以后,他的视力就严重不好,我每次问到他,第一句话就问你视力最近怎么样,他说没有脱落过的还可以,那个脱落过的,如果我站在他面前他不用另外一个眼,只能模糊地看到。

       今天一公布他去世的消息很多人很震惊,很多人可能就在电视屏幕上、在报纸的照片上看到他,看到他蛮健康的。其实不是,他身体随着年龄增长也在衰老。当初我一听就很急了,赶紧要找到这个眼珠,赶紧把他弄到医院。一般人都不知道这个情况。

       他一辈子都是蛮忠厚的,勤勤恳恳的一个作家。

       凤凰网文化:我们都知道叶永烈先生早年的少儿文学作品很有名,您刚刚提到您其实早期的时候也写过这种题材。想问一下,这是属于您二位的巧合,还是那一代作家的某种共同轨迹或者时代文学氛围?

       叶辛:不能说是巧合。他大学学的不是文学专业,他那个《十万个为什么》里面会有物理专辑、化学专辑,他学的就是这方面。需要这样又能写又对这方面常识懂的人来给小孩子写文章,他是这样和少儿成为牢固的友谊的。在这个基础上,他又写了《小灵通漫游未来》《小灵通再游未来》《小灵通三游未来》,以及后来的一些科幻小说。

       他应该说起步是在1966年文革之前,而我虽然只比他小9岁,但是我的起步是文革结束后1977、1978年才在少年儿童(出版社)改稿子,我们认识是在那个时候。后来因为我1990年从贵州调回上海工作,在上海作协担任党组副书记兼秘书长,专业作家工作也是分管的一部分,他是我们的专业作家,就经常有接触了。

       凤凰网文化:叶永烈先生的报告文学、纪实文学作品,被中国的很多读者熟悉。那个时代,报告文学纪实文学算是一种流行,但是后面慢慢的我们会发现大家不再对这种题材的写作感兴趣了,直到这些年,重新以非虚构写作这样一个概念受到关注。您作为作家,怎么理解那个时代中国对于报告文学纪实文学的欢迎和关注?同时您对于其后来的式微以及今天非虚构的重新流行,又是怎么看的?

       叶辛:从文学史的角度,这是很正常的。因为1978年以后,我记得他最早写的纪实和报告有写过知名科学家的,但是他很快发现很多人对“四人帮”感兴趣,他就写了《“四人帮”传》《张春桥传》《姚文元传》《王洪文传》《江青传》,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又写了《陈伯达传》,每本书都蛮厚的了。有的新书发布会我去了,有时候这些书统一成一套丛书出版时我也去过。那时候的阅读量不像今天都是网络、手机,那时候的书印数多,正版印数多,盗版也很多,甚至90年代末期到新世纪那几年当中,盗版书成为一个热门话题。我还和他一起参加过一次活动,他把社会上的盗版都收集起来了,只要看到一本他的书的盗版,他都买来,那天我们也把电视台请来了,就在电视台的演播厅里展示那些盗版书,一桌子,说明他这些纪实文学作品是非常受到读者欢迎的。

       他写这些,还是比较接近的材料,因为“四人帮”的时代,我们都已经是成年人了。他的“红色三部曲”,依靠的则是充分收集资料和充分的多方面采访。所以我刚才说,他眼球那个事情大家没人知道的,后来都以为他很正常,他又出书了,不断在出书,实际我知道的,他要付出很大的努力。

叶永烈的“红色三部曲”

       凤凰网文化:叶永烈先生的另一部分写作,刚刚您也提到了——科幻题材。这几年中国的科幻又形成了一股新的热潮,包括中国的科幻作品在世界科幻文学界也拿到了很重要的奖项。想请问您,如果把叶永烈先生的科幻作品放到整个中国的科幻序列里,您觉得居于一种怎样的地位?与今天的科幻作品比,叶先生的科幻作品又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叶辛:50年代末特别是60年代,《小灵通漫游未来》,这个是早期的,也是在一代青少年当中很有影响的作品。80年代他写过几本很厚的,他还是我们上海科幻作协的类似副会长还是什么。但是客观地实事求是地说,这几本书不如他的《小灵通漫游未来》有影响。

叶永烈与他的《小灵通漫游未来》

        最近这几年他曾经一度也想过重写科幻,但没有更多的影响,但是他是我们文学届最早介入科幻小说写作的一代作家。他最大成就还是纪实和报告文学。

(更多好文 请加小编微信happy_happy_maomi)

关于网站  |  触屏版  |  网页版

劳务派遣经营许可证编号:1*0*082021008
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编号:1*0*082021003
冀ICP备18017602号-1
冀公网安备 13040302001124号
客服电话:0310-3115600
Powered by {$sitename}
首页 刷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