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艳玲是德艺双馨的“国宝”级表演艺术家,在她身上,深刻体现了“爱国、为民、崇德、尚艺”的文艺界核心价值观——在中国文联等单位于2014年11月17日主办的裴艳玲戏剧艺术研讨会上,时任中国文联党组副书记、副主席李屹如是说。他号召广大文艺工作者学习裴艳玲崇德尚艺的风范,自觉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系列讲话精神指导文艺实践,为时代聚精神,为自身留清名。作为河北戏剧界的一面旗帜——在河北演员中,她是唯一三获中国戏剧梅花奖、梅花大奖者;并一直担任河北省戏剧家协会主席,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河北省文联主席。出生于1947年的裴艳玲,从艺六十余年,在京剧、昆曲、河北梆子三个剧种间闪展腾挪,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传奇。
全能艺人“裴神仙”
在戏曲界,素有男演女、女演男的传统,这被认为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裴艳玲五岁从艺,应工京剧老生,兼工武生,九岁即挑梁。火到什么程度?当年在束鹿县(今辛集市)京剧团与裴艳玲同台演出过的张兰美仍记得六十年前人们的评价:“见过这么小的,没见过这么好的。见过这么好的,没见过这么小的。”
在一般人眼里,裴艳玲是惊才绝艳的女武生。其实,她文武兼备,唱念做打皆精。只是,过于强大的武戏之名,掩盖了她同样强大的文戏实力。业内人士常把她与同样文武俱佳的梨园前辈李少春、李万春、关肃霜等名角相提并论。
1960年初由京剧改河北梆子时,由于发声方法的差异,裴艳玲的演唱不甚理想,只好以演武戏为主。意识到自己的短板后,裴艳玲开始像当年练习拧旋子一样下苦功夫。她经常向河北梆子表演艺术家张淑敏请教演唱技巧,后来又向女高音歌唱家孙翠珍请教发声方法。评论家姜步瀛认为,出演《南北和》《哪吒》时,裴艳玲“便已出现唱念做舞水乳交融的佳境”。
裴艳玲还经常京昆梆“三下锅”,比如她常演的《火烧连营》。一出戏中扮演多个角色,也是她的拿手好戏。同样是这出《火烧连营》,裴艳玲从来都是“一赶四”,先饰黄忠,次饰关兴,再饰刘备,最后饰演赵云。裴艳玲三次获梅花奖,参评剧目涉及三个剧种:1985年,昆曲《夜奔》、河北梆子《南北和·见娘》《钟馗·嫁妹》;1995年,河北梆子《武松》;2009年,京剧《响九霄》。三个剧种都夺“梅花”,全国仅此一人。
还有更绝的。裴艳玲演过的行当不仅有本工的武生、老生和猴戏,专业水准之高自不在话下,也扮过小生、花脸和旦角,同样是专业水准,而不是客串与玩票。在后来转行京剧后,裴艳玲更是亲任过唱腔设计和导演。
在戏曲界,对于那些天赋极佳的演员,人们多冠以特有的甚至是唯一的称号。似这般玩转舞台的全能型艺人,行家称为“六场通透”,更有论者,参照她的师父李少春被尊为“李神仙”的路数,赞誉她为“裴神仙”。
河北梆子领军人
裴艳玲初享大名,是在河北梆子领域。从1960年由一名民间剧团的“江湖艺人”被调入新成立的河北省河北梆子青年跃进剧团,至1997年回到京剧,裴艳玲浸淫河北梆子三十七年,擅演剧目几十出——《宝莲灯》《南北和》《哪吒》《辛弃疾》《陆文龙》《兰陵王》《钟馗》《武松》等等。至今,《宝莲灯》《钟馗》仍久演不衰,近几年更是分别获得文化部优秀保留剧目大奖。
《夜奔》,炉火纯青独角戏
《夜奔》是裴艳玲的昆曲代表作。这个仅有40分钟的折子戏,描绘林冲夜晚赶路时愤怒、悲壮、苍凉的心态和英雄末路的无奈,武功繁难,歌舞并重,文辞典雅,情节单薄。一个人从头演到尾,没有扎实的功底和全面的表演技能,很难胜任。她在侯永奎、郭景春演法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特点进行了创造性发展,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几十年间,裴艳玲的《夜奔》上演逾千场。在所演过的戏中,裴艳玲最看重《夜奔》,她说,“可以打99分”。
《宝莲灯》,一朝成名天下知
在由京剧转行梆子的当年,裴艳玲即担任了这出新剧的主演。彼时的青年跃进剧团,名家云集、精英荟萃,演员皆全省一时之选。不满十三岁的裴艳玲能够脱颖而出,可见其当年勃发之英姿和不世之才情。裴艳玲演的沉香,大放异彩,有如石破天惊。“一口气能拧几十个旋子的小武生”成为人们街谈巷议的话题。1962年,毛泽东主席特意观看此剧,1976年,又被拍成电影向全国播放。在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宝莲灯》是当之无愧的看家戏。
《哪吒》,博采众长放异彩
1964年至1976年,传统戏销声匿迹,更不允许女演男、男演女。裴艳玲并未荒废这段光阴,恶补文化课的同时,刻苦钻研演唱技巧。等到恢复传统戏时,自身武强文弱的局面得以改变。在纯以老生应工的新编戏《南北和》获得成功之后,1981年,裴艳玲主演的文武并重的《哪吒》横空出世。《哪吒》不仅师法传统戏《乾元山》,更从舞蹈、杂技、艺术体操等艺术品种和体育项目中吸收营养,火尖枪、乾坤圈、混天绫,都有独门绝活,一经公演,即获好评,旋被拍成电影。
《钟馗》,“美哉奇丑”新高峰
在裴艳玲之前,有两类角色从无女演员出演的记录——关公和判官。但是,裴艳玲就不信邪。在北京拍《哪吒》电影的间隙,看了上海昆剧团的《钟馗嫁妹》,“哭了个稀里哗啦”,发誓要演钟馗。赴天津请教厉慧良,到西安跟秦腔演员学喷火,费尽千辛万苦,1985年,自筹资金排出了《钟馗》。当年10月,晋京演出,以《钟馗》投石问路,未料在工人俱乐部、人民剧场、吉祥戏院、广和剧场四个剧场连演一个月,掀起“河北梆子热”。戏剧泰斗曹禺观后直呼其“国宝”,从此,“国宝”之誉不胫而走。
一个剧种有一个剧种的代表人物。比如常香玉之于豫剧、红线女之于粤剧等等,言及河北梆子,人们马上会想到裴艳玲。这是观众的选择,也是历史的选择。从事河北梆子的三十余年,凝聚着她的青春和热血、光荣与梦想,那是激情燃烧的岁月,那是华彩万丈的黄金时代!
回归京剧攀高峰
1997年,裴艳玲华丽转身,回归京剧,用她自己的话说,“原业归宗”。之后的二十多年里,裴艳玲主演的新戏包括京剧《王安石拜相》《响九霄》《赵佗》《桃园三结义》,昆曲《蜈蚣岭》《寄子》等,组合演出则有《寻源问道》和《甲子四折》。
《响九霄》,登峰造极臻化境
2008年5月23日,裴艳玲亲自策划并主演的新戏《响九霄》在石家庄人民会堂首演。在《响九霄》的第一场中,一向以擅演须眉男儿、英雄豪杰而闻名遐迩的生行翘楚裴艳玲以旦角造型惊艳全场!有趣的是,虽然裴艳玲身为女人,也许是大半辈子演男人的缘故,她演绎的仙女清水花也别有韵致,用对她再熟悉不过的琴师边发兵的话说,裴艳玲演的旦角也是“男旦的味道”。《响九霄》获得了巨大成功,除了让主演裴艳玲获得梅花大奖等众多奖项之外,这出戏还入选了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是迄今河北省唯一获得这一舞台艺术国家最高荣誉的剧目。2010年,《响九霄》又被著名导演丁荫楠搬上大银幕,斩获金鸡奖最佳戏曲片奖。
《寻源问道》,形式新颖亮绝活
《寻源问道》是裴艳玲为参加“林兆华戏剧邀请展”而排演的,2011年首演于北京首都剧场。形式很特别——舞台上除了一桌二椅,还摆放着化妆桌和刀枪把子,登台的演员不穿戏装,而是身着排练的服装,乐队也不在台侧,而是在台上——给观众的感觉,眼前的不是舞台,而是排练场。裴艳玲上半场演出《哪吒》《夜奔》《蜈蚣岭》《探庄》这四折昆曲戏的“新水令”,下半场演出京剧《洪洋洞》。裴艳玲自任主持人,亦说亦唱,允文允武,尤其现场抓哏的本事,令全场掌声笑声,此起彼落。完成林兆华布置的“任务”后,《寻源问道》成了裴艳玲的保留剧目。不仅在内地巡回演出,还演到了中国台湾和中国香港。
《甲子四折》,文武兼备惊世人
《甲子四折》也是参加“林兆华戏剧邀请展”的剧目。2012年,适逢裴艳玲从艺六十周年,林兆华、濮存昕与裴艳玲一起策划推出了这个专场。四折戏分两场演完,包括昆曲《浣纱记·寄子》和京剧《翠屏山》《平贵别窑》《武松醉打蒋门神》。在《寄子》中,裴艳玲饰戴白髯口的伍子胥,演来苍劲悲怆,让人为之落泪;《平贵别窑》中的薛平贵则是长靠武生应工,吸纳了“唐(韵笙)派”的长处,节奏感强,揪人心弦;而《翠屏山》中的少年英雄石秀,属于短打武生,痛快诙谐,身手矫健。《甲子四折》与《寻源问道》一样,后来也成了裴艳玲的“标配”演出,2014年还参加了香港中国戏曲艺术节。
《赵佗》,惊才绝艳谱传奇
2014年8月1日,由裴艳玲自导自演的《赵佗》在石家庄人民会堂首演。裴艳玲演的赵佗,武戏在先,穿厚底、扎大靠、使长枪,武功繁难,载歌载舞。文戏在后,戏装从蟒袍、帔到开氅,髯口也是从“黑三”“黪三”到“白三”,做表出神入化,演唱别具韵味。一大段反西皮的“哭灵牌”,痛快淋漓。打开《赵佗》的说明书,除了领衔主演外,好几个职务后面的人名都是裴艳玲。出品人,裴艳玲。彼时她是河北省京剧艺术研究院任职10年的院长,理所当然的出品人。剧中人赵佗唱腔设计,裴艳玲。与《响九霄》一样,她自己的唱段、唱腔都是自己写。导演,裴艳玲。唱了大半辈子戏,年近古稀,第一回当了导演。
“神仙”如何修炼得
有人说,裴艳玲保守,总抱着传统的四功五法不放。但她在每一出戏里都力求给观众新东西。
1981年创排《哪吒》,她不仅表演耍乾坤圈,还把向武术运动员学习的九节鞭,向体操运动员学习的翻腾动作展示给观众。
《钟馗》一剧,创新之处包括从三张桌的高处翻下,接连续劈叉;捡扇子时的金鸡独立三起三落。边唱边写《梅花诗》,是多年来《钟馗》中久演不衰的片段。
《赵佗》,又有几大亮点:以短打武生闻名的裴艳玲,一展长靠武生实力;两番击鼓,赢得观众多次掌声——了解她的人知道她为此付出了多少汗水——为了方便练习,常年把两支鼓健子放在随身的帆布包里,天长日久,鼓健子居然把帆布包顶破了洞。
裴艳玲得多位严师、名师亲授,出身梨园家庭,长于戏曲江湖。授业恩师李崇帅、崔盛斌、郭景春虽然名气不大,但教戏极其严格,近乎残酷。成名后得李少春、茹富兰、厉慧良、侯永奎等名师指教,如虎添翼。
裴艳玲意志力惊人,有一个细节鲜为人知,不妨在此披露。1980年代,裴艳玲正担任着演出团的团长和领衔主演。为了全团人员的生计,演出频密,压力极大。有一段时间,累得患上了脱肛的病,痛苦不堪。她演的多是武功吃重的戏,一场戏下来,血都能把内衣湿透了。
裴艳玲几乎每戏必武,受伤就成了家常便饭。早年在演出《哪吒》时,曾经被对手不小心刺伤了面部,顿时血流不止,不得不到医院缝合,至今面部仍留有伤痕。2014年夏天香港的演出中,不慎扭伤了手臂,裴艳玲咬牙带伤演出,而观众却丝毫没有看出异样。
台下布衣老百姓
裴艳玲从艺六十余年,获得了一名戏曲演员能够获得的几乎所有的荣誉。但她本人对得奖并不大在乎。
2013年12月,裴艳玲拿到了旨在表彰具有高尚精神、卓越才华和杰出成就的中华文化艺术英才的第二届中华艺文奖,同时获奖的包括莫言、吴良镛、沈鹏等大师级人物。这样一个在人民大会堂颁奖、奖金高达100万元的国家级大奖,领奖归来的裴艳玲却对河北的新闻媒体只字未提。
可是只要是跟演出有关、跟观众有关,裴艳玲没有二话,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
盛年时的裴艳玲,背着铺盖卷儿,每年下农村演出二百多场,风餐露宿,条件极其艰苦。最近这几年,年龄渐长,虽然下农村少了,但是除了所在剧团的演出外,随中国剧协梅花奖艺术团几乎演遍了全国,她的《夜奔》是雷打不动的最受观众欢迎的节目。
“戏是我的梦,戏是我的魂,戏是我的命,戏是我的根。”这是《响九霄》的主题曲,何尝不是裴艳玲的心声!
生活中的裴艳玲,简单朴素。她不好吃,常常是饺子面条大锅菜。散了戏,就着小咸菜儿吃个烤馒头。也不好穿,衣服就那么几件,一水儿的老裁缝做的中式对襟衣服。裴艳玲喜爱小动物。为了给她的爱犬治病,曾经深更半夜打车找宠物医院。裴艳玲爱茶。有缘到她家做客的人,总有好茶招待。喝茶聊天谈戏,一定要谈到尽兴。最近几年,演出少了,临写王羲之和黄庭坚的字帖,成了她的主要爱好。
2019年,裴艳玲七十有二,客观而言,再编演新戏的可能性已经很小了,即便演出旧作,也难免力不从心,尤其是她的戏几乎都是文武并重。虽然“裴粉”们无不希望神奇的“裴神仙”能够继续制造神奇,但是面对自然规律,人们也只能徒呼奈何。尽管如此,相信在很长时间内,人们仍然可以看到舞台上她活跃、矫健、英气逼人的身影。
(更多好文 请加小编微信happy_happy_mao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