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夏天,外蒙古国杭爱山的一处山崖,两名当地牧民放牧时在山崖凸起的岩石下躲雨。大雨过后,两名牧民抬头发现雨水冲刷过的石壁上,似乎显露出人为刻上的字迹。牧民很快将自己的发现上报,蒙古国考古人员前来调查,想弄清楚这些刻字有何内涵。
这件事经媒体报道后,引起了日本学者的重视,他们还来到现场拓制过该石刻的拓片,只知道石刻可能有两千多年历史。遗憾的是,由于知识的匮乏,考古专家、历史学者们始终未能弄清刻字究竟意味着什么。就在蒙古国方面认为石刻将成为未解之谜时,中国专家将其解开了。
2016年,中国历史专家接受蒙古国成吉思汗大学的邀请,参与破解蒙古国杭爱山摩崖石刻之谜。起初,中国专家从蒙古方面提供的图片资料来看,能辨认一些文字,但是这些文字互不连贯,根本无法确定时代。
中国专家决定联合蒙古国方面的专家进行实地调查,时间定在2017年7月。为了弄清楚摩崖石刻的文字,中国专家们做足了充分准备,可后来发生的事情,让中国专家们双眼湿润了。摩崖石刻位于距离地面约4米的地方,呈现长方形,高0.94米,宽1.3米。
专家现场解辨识抄录后,发现石刻自右往左共20行,每行字数不等,最少5字,最多17字,平均每行15字,用隶书镌刻。当仔细核对和辨识之后,最终确认这就是东汉永元元年(公元89年)班固所作的《燕然山铭》,显然这是大汉国威的重要显现。
消息传开后,中国网友为之沸腾了,感慨汉朝国力强盛,太威武了。为何这么说呢?这要从《燕然山铭》的背景说起。众所周知,汉朝初年饱受匈奴的袭扰,起初迫不得已进行和亲,到了汉武帝时期,汉军大举进攻匈奴,使得匈奴损失惨重,但匈奴并没有完全失败。
东汉永元元年(公元89年),东汉车骑将军窦宪率领大军北击匈奴,一直打到燕然山,大败北匈奴于稽洛山(今蒙古国额布根山),歼敌一万三千,俘虏无数。战事胜利后,窦宪登上燕然山南麓勒石记功,并让随军出征的班固的写了《燕然山铭》。
大军注意,史书《后汉书》中收录的《封燕然山铭》是润色后的结果。至于当年班固撰写的《燕然山铭》究竟刻在哪里,两千年来一直是一个谜,直到2016年最终被确定,刻在蒙古国杭爱山一个支脉向西南突出的红色岩石上,当地称此山为Inil Hairhan。
2017年7月,中国专家考察队正式宣布:“经过认真调查比对,我们可以完全可以确定,杭爱山的石刻,就是两千年史学家班固所著《封燕然山铭》石刻真迹。”
参考资料:《封燕然山铭》、《<封燕然山铭>摩崖石刻发现经过》
(更多好文 请加小编微信happy_happy_mao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