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存量,扩大内需——我们的经济正从外需依赖型向内需主导型迈进。在这样的经济条件下,我们再来看乡村振兴,会给我们带来很多的思考。
乡村振兴,需要的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生活宽裕、治理有效,这20字指导方针的落地。
01
产业的发展,解决的是老百姓收入和现金流的问题。根据各村各镇的情况有所区别,根基还是一产的生产率问题,解决二产的从无到有,创新三产的跨界融合。
可以是加强主要农作物的机械化水准以及农业的标准化;可以是抗旱节水的技术更新以及水浇地的面积扩大;亦或是土地的规模化经营以及农产品品质的提升;还有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入村进镇。
其实,不用因“大棚房”的拆违整治,去怀疑乡村旅游这个业态。业态没问题,国家也支持,没有人说不让搞,而且还支持搞。关键是怎么搞,在哪搞,自己搞还是跟谁搞,这些以前没有遇到的问题,现在需要我们结合落地政策去思考和解决。新土地管理法的修订和村集体建设用地的入市等等,政策都在给我们提供落脚的地方。
02
村里环境的改善,解决的是乡风文明的事情。能让投资民宿的做得下去,来民宿消费的客人住得踏实。不会被村民为难,导致项目的流产或者名声败坏,影响发展。为此,去提前有意识的创造一个宜居的好的人文环境。
同时也为村里的居民创造了好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品质。需要政府的无偿出资和企业的有偿投资,共同去改造。村庄的绿化、垃圾的集中处理、厕所的改造、污水的处理以及古建筑群、特色民俗文化的保护等等,这些事项都是亟待改善的地方。
03
而对于乡村的建设规划,解决的是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问题。每一个地区都可能会以区、县、镇为单位,响应乡村振兴战略部署,去做整体的规划。这份规划可能会定下主旋律和调性,引导工商企业在大的框架下,去开展和丰富乡村的各项任务。
以前,总会听人抱怨,不是进园区的路窄,就是水电不通;很多人都是自己花钱去搞基建,项目的资金大部分都“挥霍”在看不见东西的土地上了。现在和以前不一样了,政府出资将戏台子搭好,谁会唱戏,唱什么角儿,各自在这个大的平台上,去找好位置。
乡村规划会带来道路的硬化、安全的用水、稳定的供电、网络的覆盖、健康养老以及文化体育设施的配置等等。这时候,不需要你再为全部的基建花钱,资源得到了优化配置,你可以“合规”的开展商业活动。
有个问题来了,很多企业不太敢和农户一对一的合作,可能是沟通的问题,也可能是之前吃过亏,或者觉得过于耗费精力。这时候,合作社、村集体经济的成立企业或者更高一级的政府对接单位,会成为你的合作对象或者洽谈组织。围绕着带来农户的增收,作为社会效益,去解决用地、用人、资源配置的问题。
当然,现如今还不是所有的地方都具备这样的条件,但也不是胡说乱说,有的地方已经初步成形,成为学习的对象;而有的地方正在开始规划部署。像山西省忻州市的忻府区,已经公示《忻府区区域乡村建设规划(2018-2035年)》,开始计划对含6镇11乡、381个农村居民点(即352个行改村、29个自然村)进行规划,总面积为1987平方公里。
乡村民宿、亲子研学等乡村旅游产业集群,将会在农村形成一股拉动内需的新动能。而对于村庄也需要分类发展,不能盲目追风。是集聚提升型村庄、特色保护型还是城郊融合型,不同的村子,该有不同的发展业态。
(更多好文 请加小编微信happy_happy_mao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