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瞰邯郸之:除了红旗渠,还有那些“人工天河”?
日期:2019-05-19 17:16:20  点击:
来源:邯郸新闻网  作者:

  

▲(险峰渡槽。跃峰渠上最大的石拱渡槽。)

 

 

提起“人工天河”,小伙伴们首先想到的一定是“红旗渠”吧!

(红旗渠标志性工程:青年洞。

方位:1134558E36°2108N

 

 

红旗渠标志性工程:青年洞。

方位:1134558E36°2108N。)

 

 

其实,在晋冀豫三省交界的漳河地带,被称为“人工天河”的漳河引水工程有很多。红旗渠是这其中最有名气的,但它并不是建设最早的,也不是施工最难的,更不是规模最大的。

 

 

红旗渠上游段。

飘带一样的路是228跨省公路,红旗渠就位于公路右侧的山腰间。)

 

接下来,就请大家跟随小编,从上帝的视角,去巡视这同一地带的几条“人工天河”。

 

1  抗战年代的“将军渠”

 

引用漳河水修渠灌溉,最早可追溯到战国初期西门豹治邺时的“引漳十二渠”(邺:今邯郸临漳县)。

 

在太行山区搞规模化的漳河引水工程,则始于抗战时期晋冀鲁豫边区开展的大生产运动。1942年在边区政府主导下,军民共建,在河北涉县修建了一条人工引水工程:漳南大渠。

 

(漳南大渠(将军渠)渠首。

在涉县下温村山脚之下,采取凿洞筑坝的方式引入清漳河水。红色箭头指向的位置是渠首洞口。方位:113°3702E36°3640N。)

 

漳南大渠被当地人称为“将军渠”。它是当时晋冀鲁豫边区修建的最大的水利工程。修渠期间,军政首长刘伯承、邓小平、杨秀峰同志等都亲临工地参加劳动,给建渠民工以极大地鼓舞。

 

该渠全长27华里,使沿岸3500多亩旱地变成水浇良田。1958年涉县人民又对其进行了续建,使其灌溉面积达到1万多亩。

 

(请横屏观看)

 

(将军渠滋润下的沿头村,一派郁郁葱葱的景象。)

 

 

解放后,涉县人民利用修建“将军渠”积累的经验,又相继开凿了漳北渠、漳西渠。

 

(请横屏观看)

 

(涉县漳西渠位于将军渠的上游,图中半峧村右侧山腰间的水渠就是漳西渠。)

惊奇四邻各县的“漳北渠”

 

在大跃进的1958年,涉县利用修建“将军渠”积累的经验,开始建设更大规模引漳灌溉工程:漳北渠。

 

漳北渠的渠首选在山西省黎城县清泉村下,开创了跨省引水的先河。

 

  

(开凿于石质山腰的漳北渠。右下角是邯长铁路的穿山隧道。)

 

 

涉县漳北渠于19581月开工建设。最初参加建设的是受益村8000余民工。接着,全涉县非受益村的4000余青壮民工参加进来。后来,邯郸东部的肥乡、曲周、广平、临漳41.1万民工到涉县援建。最多时,工地民工达到2.3万人。既体现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也体现了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精神。

 

▲(这个小村庄叫石家庄。它是漳北渠的受益村。

图中左下角红色箭头所指是漳北渠。方位:113°3735E36°3901N。)

 

漳北渠建设历经两年,于1960214日胜利通水,成为当时轰动一时的重大新闻。振动了全省,惊奇了四邻各县,惠及了涉县人民。漳北渠干渠全长90公里,设计引水能力5.38立方米每秒,有效灌溉面积达到3.6万亩。

小编发现,漳北渠与红旗渠,有着密切的关联和传承。

据记载,涉县漳北渠建设过程和通水后,引起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1958825日,国家水电部司长李伯宁率领全国18个省、市的水利参观团莅临涉县,学习建渠经验,考察和观摩了正在建设中的漳北渠。之后,河南林县多次组织人员前来学习观摩。19591010日林县县委提出了“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号召,决定修建“引漳入林工程”(后来称为红旗渠)。

红旗渠拟定方案时,借鉴学习涉县漳北渠跨省引水的成功做法,请求从山西平顺县石城镇引浊漳河水入林县,获得国家批准和山西方面的配合,解决了红旗渠最大的水源难题。

涉县漳北渠建成通水的19602月,河南林县“引漳入林”工程同时轰轰烈烈地开工建设。

涉县漳北渠施工中,系绳索攀悬崖、驾云梯劈山凿洞等方法,多源自于抗日战争时期修建漳南大渠的经验,而红旗渠的很多建设灵感也源于此,并有了进一步的传承和创新。

(请横屏观看)

 

(漳北渠北原村段。

从图中的标志和说明,可以了解一些灌溉系统常识:干渠、分水闸、支渠、渡槽等。)

3  最俱特色和规模的“跃峰渠”

 

1965年红旗渠主干渠通水之际,邯郸地委、专署做出了修建跃峰渠,从漳河引水的决定。后因文革历史原因,工程停了下来。

 

(请横屏观看)

 

(跃峰渠引渠渠首。裸露岩石处是浊漳河天桥断,汛期这里会形成场面壮观的瀑布,被人们称为“小壶口”。图中红房子就是跃峰渠引渠的渠首。方位:113°4517E36°2159N。) 

1970年代,邯邢钢铁基地上马,工业用水短缺成为突出问题,邯郸地委于是决定重启跃峰渠建设。并于1975年初,工农商学兵十万修渠大军,按照军事化编制,在西起天桥断,东至京广线,100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摆开劈山引水的战场。

 

(中学生参与跃峰渠修建。碑文显示这是邯郸十中的师生。)

 

经过三年多的艰苦奋战,1977915日,跃峰渠正式通水。跃峰渠主体工程连绵244公里,设计引水能力每秒30立方米。

(请横屏观看)

 

(穿梭于悬崖绝壁上的跃峰渠。它位于太行大曲峡的上段(“太行大曲峡”详见老崔视野第二期《深山老林惊现“中国龙”》),可以想象当年施工之艰难困苦。)

 

建成的跃峰渠像一条银色巨龙,蜿蜒飞架在巍巍太行山之上,实现了邯郸人“引漳入滏”的千古梦想,编织了邯郸工农业生产和城市发展的“生命线”。建设过程中,也创造和积累了丰富的施工经验和宝贵的精神财富。

 

(穿山跨壑的跃峰渠。)

相比于此前的漳河引水工程,跃峰渠不仅规模最大,而且有着它独有的特色,小编总结了四条:

 

(险峰渡槽。

它是跃峰渠的一个标志性工程,号称亚洲跨度最大的单孔砌石拱形渡槽。全长210米,高32.3米,单孔跨度106米。在当年物资、技术严重缺乏的条件下,建设者就地取材,土法上马,创造了人间奇迹。方位:114°0546E36°2502N。)

 

1.双水源。红旗渠自浊漳河引水,“将军渠”、漳北渠均引水于清漳河。而跃峰渠在浊漳河和清漳河分别建有引水渠口,这种水源“双保险”的设计,保证了跃峰渠最大限度的引水能力。

2.双功能。此前的引水工程都是为了农业灌溉。而跃峰渠既是邯邢钢铁基地的配套工程,也是控制灌溉面积达60余万亩的农业灌溉系统,同时还兼顾了城市用水的补充。

3.双流域。跃峰渠不但将浊、清两条漳河的水汇在一起,而且还沟通了漳河、滏阳河两大流域,使漳河之水借助滏阳河得以滋润邯郸主城区及东部平原县。

4.双系统。跃峰渠在邯郸,有“大跃峰渠”和“小跃峰渠”之分。它们是建设于不同年代,但有着密切联系的两套引水系统。

跃峰渠的这种“四个双”的特点和由此形成的优势,在成功应对2013年初的漳河水污染事件中,发挥了不可替代重要作用。

(请横屏观看)

 

(红旗渠遇见跃峰渠。

两条公路之间是浊漳河,红旗渠从这里的山腰间通过,跃峰渠引渠的渠首设在这里。图中黄色箭头分别标出了:红旗渠上游段、红旗渠景区停车场、跃峰渠渠首之一(浊漳河)。)

 

从“将军渠”到漳北渠,再到红旗渠、跃峰渠,太行人民在战天斗地、劈山引水历程中形成的“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奋斗精神,被总结和概括为“红旗渠精神”。现如今,红旗渠精神已成为民族精神的一个象征。

 (更多好文 请加小编微信happy_happy_maomi)

 

 

          

关于网站  |  触屏版  |  网页版

劳务派遣经营许可证编号:1*0*082021008
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编号:1*0*082021003
冀ICP备18017602号-1
冀公网安备 13040302001124号
客服电话:0310-3115600
Powered by {$sitename}
首页 刷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