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食者鄙的魏晋时代
日期:2019-03-13 11:14:13  点击:
来源:梦篱笙箫  作者:

 人们常说《红楼梦》讲述了封建王朝必亡的道理,实际看一下魏晋故事更能有此感慨。但是现代人更愿意将历史中不忍卒睹的惨剧,描述成风花雪月的故事。比如,石崇不愿交纳绿珠,终被孙秀设计害死。羊皇后被刘曜所幸,人生再起波澜。这些事情是所谓爱情能够曲解的吗?只不过说尽了人世间的慷慨悲凉。如果有人再续《红楼梦》,那些女子的命运又将如何呢?或许都归之于那句刻薄凄凉的话:“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三国末期,早已没有了早期英雄的壮志凌云,剩下的只是菜鸡互啄的嬉闹。司马氏代魏其实引起了不小的动荡,尤其是淮南要地,更是屡被兵革。但吴蜀的锐气早已耗尽,他们没有足够的能力恢复中原。天下归晋在于天下承接的是同样的模式,那就是世家大族掌握政权。没有孙权、刘备那样的人物统御,强弱之势不可逆转,历史又回到了原点。

这是从西汉末年开始的历史大轮回,到晋的时代历史没有翻转,反而愈演愈烈。当时的中国从六七千万人口降到了一千几百万人口,经历了血与火的洗礼。但承接的却是规模更为庞大的官僚系统。官僚系统内部盘根错节,很难梳理。看起来天下太平,却也酝酿着巨大的危机。

中国历史中还有一个规律,一旦世家大族的权力鼎盛,老庄学说就会大行其道。老庄学说其实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封建学说,毕竟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所以贵族们放浪形骸的故事就会很多,这还被后世褒赞为魏晋风流。但这种风流是中国精英放弃责任的表现,竹林七贤几乎都是官宦在身,他们这样的作为当得起肉食者鄙的称谓。他们的放纵肆恣做了一个坏榜样,没有人去打击豪强,安抚百姓。老百姓在这样的无为而治之下获得了自由了吗?不过自由的自愿做了奴隶,不得做奴隶的则成为了盗匪。

再有就是前面提到的石崇斗富,甚至到了司马昭都参与其中的地步。绿珠就是豪门公子蓄养的优伶,能够说是爱情吗?他们这些贵公子们玩的是面子。像孙秀那样的寒门弟子,即是忝列高位,在这些贵公子眼中也是卑贱的所在,这些人是宁愿死也不会屈从的。中国很多人的死是为了气节尊严,但更有一些人是为了面子。《三国演义》把孙策的死归结为这一类,但这一类人更多的是晋代以来众多的二代们。看看史书,这一时期能够有名望的,祖上没有达官贵人便不好意出来走两步,这些没有历练的二代们充盈朝野,让整个社会丧气堕志。

后代确实败坏了老庄学说,尤其是帝王求仙,更加剧了混乱的程度。开始只是皇帝在炼丹药,当贵族们富可敌国时,他们也能玩玩刺激。魏晋时期的何晏开始服用五食散,开始体会飘飘欲仙的快感。甚至在我看来,贾宝玉那些对幻境的描述,也可能是嗑药之后的遨游天际。何晏也和贾宝玉一样是精致的男子汉,这样的男子汉只能在女人的温柔乡里迷醉,却不能匡世救国。和贾宝玉不同的是,何晏可是王公重戚,专业样的人多了,天下岂有不败亡的道理。

但这些贵公子们凭什么一步升天呢?其实贾宝玉生错了时代,如果他在魏晋时代,凭借他著文作赋的能力,奇谈怪论的构思,他也会名重当代的。空谈误国的风气就是在那样的氛围中产生的。九品中正制的选举也不过是门第互荐的把戏。那个时代的贵公子真是舒服惬意,他们可以随意褒贬人物,臧否古今他们生活在玄幻之中,而老百姓就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难怪有晋惠帝那样的诘问:“何不食肉糜?”在这样的时代,老百姓只能欲哭无泪。

文人相轻,自古有之。最后是结党营私,相互倾轧。魏晋时代确实形成了一个大的贵族圈子。但大圈子中还有小圈子,环环相扣,一个环节处理不好就有倾覆的危险。最大的倾覆危险就来自于权力交接之时。司马昭驾崩了,天下大乱。外戚杨氏掌握政权,搅动一时风云。树欲静而风不止,八王之乱继之而起,真是你方唱罢我登场,好不精彩。但世家大族几乎是轮流执政,却没有一方势力有能力扭转乾坤。你会看到整个统治阶级都烂透了,这些人上演的是自杀模式,最终让五胡乱华的悲剧上演。后来的明朝后期也是如此,这需要多么蠢的精英才能犯如此多的错误。世家大族们没有能力统治中国,只能实行封建,他们从此成为阻碍历史进步的力量,成为中国的痼疾。

魏晋南北朝是最惨烈的时代,也是文明互相碰撞的的时代。那些在北方建立政权的少数民族,他们的统治者在最开始都是明毅果决的,甚至在汉文化的造诣上,比之中原士族有过之而无不及。这是后世的少数民族精英们很难达到的高度。但他们的王朝难以为继,也在于制度的难于建立,难于传之后世。但或许羊后的说法并不都是违心的,见到了刘曜之后,他才知道世上真的有大丈夫。中华文化之所以绵延至今,也在于中国倾颓之后,少数民族强行为中国续上了刚猛强毅的血脉。让肉食者鄙的中国重新振作起来,继续寻找前进的方向。

 (更多好文 请加小编微信happy_happy_maomi)

          

 

关于网站  |  触屏版  |  网页版

劳务派遣经营许可证编号:1*0*082021008
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编号:1*0*082021003
冀ICP备18017602号-1
冀公网安备 13040302001124号
客服电话:0310-3115600
Powered by {$sitename}
首页 刷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