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2日,陶瓷的人文世界——第五届“陶瓷与文化”论坛在景德镇陶瓷大学隆重举行。我校党委委员、副校长陈云霞教授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陈云霞副校长在讲话中代表景德镇陶瓷大学向出席论坛的各位来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她指出,陶瓷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千年的历史积淀与人文情怀。它不仅是物质文明的结晶,更是精神文化的传承。在新文科的发展背景下,对新时代陶瓷文化、产业发展、传播交流提出新的洞察与思考,为陶瓷艺术的传承与创新提供新的思路与方向,发挥景德镇陶瓷大学在陶瓷艺术与文化研究领域的优势,加强与国内外相关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陶瓷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发展。
与会专家代表、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秦大树教授在致辞中谈到,陶瓷不仅是一项艺术品,更是社会历史文化中的手工业品,是人文发展的见证。正因如此,此次论坛作为一项重要的学术活动,反映出景德镇陶瓷大学陶瓷研究领域的平台优势,将不同学科方向都聚焦于陶瓷艺术创作与理论研究,不仅为各位专家提供了交流机会,更是关注、深挖陶瓷背后人文内涵,以期从更广阔、更深层次的视野推进陶瓷文化艺术领域的研究。
在主旨演讲环节,10位专家学者围绕“陶瓷的人文内涵与精神”“陶瓷史的文化学阐释”“陶瓷的艺术与生活”“陶瓷产区、产业与行业”“陶瓷与自然:地理、材料与空间”“陶瓷与工艺、科技”“陶瓷与文学”“当代陶瓷设计与产业”“陶瓷艺术创新与当代艺术”“新中国陶瓷艺术的发展”“一带一路倡议下的陶瓷文化交流”等主题展开研讨。
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孟树锋作了《陶瓷材料 建筑空间与非遗》的主旨演讲。孟树锋指出通过陶瓷材料、建筑与空间的科学创造,展现陶瓷非遗的魅力。并通过分析当今行业领军人物对中西文化交流、材料科学研究、建筑人居环境和非遗作品的设计创作对非遗文化的传承弘扬,因而树立文化自信。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秦大树作了《定窑覆烧工艺的开创与原料的配制》的主旨演讲。秦大树指出古陶瓷研究应将器物生产与社会经济发展相联系。在总结涧磁岭定窑遗址主动性、散点式考古发掘成果基础上,针对实物与史料证据开展分期研究。探讨定窑覆烧技术、胎釉组成及其与景德镇青白瓷工艺的关联与相互影响。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李正安作了《陶瓷艺术与生活》的主旨演讲。李正安指出陶瓷作为世界文化载体,是世界通用的文化语言,传递历史文化信息,交融世界文化,获得艺术与设计灵感。从开启心智、营造环境、解读属性、品味生活、文化交流、佐证历史等六个方面分析了陶瓷艺术设计、陶瓷文化对于人类文明发展的作用。
江苏师范大学教授马凯臻作了《陶艺,何以现代——身体维度的观察与理解》的主旨演讲。马凯臻指出,以身体维度透视现代陶艺,就是通过对中国陶艺史的梳理,确立一个研究现代陶艺的逻辑起点,以身体为透镜,探究其存在的理论基础,据此辨析现代陶艺与其它艺术形态的本质区别,最终把握现代陶艺的本质与意义。
中国陶瓷设计艺术大师、浙江中立越窑秘色瓷研究所所长闻长庆作了《唐宋官营秘色艺术地位》的主旨演讲。闻长庆指出,秘色瓷自唐宋以来为皇室所推崇,以上林秘色窑、法门寺秘色瓷器物为代表,分别从考古文献记录中的秘色瓷、诗词中的秘色瓷、秘色瓷传统技艺设计美学研究、宫廷秘色用瓷文献记载文物、技艺重现等五个方面对秘色瓷历史、工艺与美学特征做出探讨。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洛阳三彩艺术博物馆馆长郭爱和作了《何以三彩-中国陶瓷的时尚表达》的主旨演讲。郭爱和指出,陶瓷有着悠久的历史,洛阳三彩的发展起源于汉代铅釉陶,成就于唐代,打破了釉色单一的局面。历代三彩艺术特征不尽相同,古人时尚表达成为今日的传统,今人应对三彩艺术结合创意进行传统再造与设计创新。
平顶山学院教授、平顶山学院陶瓷学院院长梅国建作了《中国陶瓷球装饰》的主旨演讲。梅国建指出,中国使用陶瓷制造球的历史源远流长,可以作武器、娱乐、体育、儿童玩具用,集合陶瓷、美术、体育文化内涵于一身。现代陶瓷球在传承古代陶瓷捶丸制作工艺基础上,以空心球代替实心球并与多种传统装饰技法相结合,作为一种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传统工艺向国外传播与推广,有效促进了中外陶瓷文化及体育事业的交流。
景德镇陶瓷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曹建文作了《立镇之器,唯我青白——纪念景德镇置镇一千零二十周年》的主旨演讲。曹建文指出景德镇因青白瓷而生,因青白瓷而盛,因青白瓷而发,推动传统青白瓷与现代产业发展的融合创新与分工合作也是景德镇发展的内在精神的体现。
河南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洪伟作了《美在意象:钧瓷美学史纲》的主旨演讲。王洪伟指出钧瓷美学是中国乃至世界陶瓷艺术史上独具特色的意象美学,既有着中国古典写意或意象美学的内涵,又蕴含着西方美学抽象表现主义的意涵,从而养育出在人类陶瓷史上颇具风格的美学类型。通过对钧瓷美学特征的分期研究,思考如何建构兼具中国特色和世界眼光的陶瓷意象美学新体系。 景德镇陶瓷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刘乐君作了《有凤来仪:传统陶瓷图像符号的活化设计》的主旨演讲。刘乐君指出,凤纹作为中国传统祥瑞纹饰的代表,在陶瓷器物上有着丰富的表现形式。无论是立体还是平面表达,不同窑口器物在凤纹的构图、色彩、纹样均各有特色。通过对凤纹符号活化设计,以文化创意赋予传统纹饰符号全新活力,充分阐释了凤纹作为中国传统祥瑞纹饰的形式特征与意义。
闭幕式上,与会专家代表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洛阳三彩艺术博物馆馆长郭爱和,论坛组委会主任、景德镇陶瓷大学原校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八届学科评议组设计学成员、教育部高等学校设计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宁钢分别致辞。
郭爱和在致辞中表示,此次论坛现场学术氛围浓厚,内容也十分精彩。各位专家从不同领域展示的研究成果,令广大师生受益匪浅。不仅要回顾陶瓷历史,更要思考陶瓷文化创新与未来发展。期待下一届论坛将陶瓷人文世界变成世界的陶瓷人文,进一步扩大陶瓷文化的传播力与影响力。宁钢在致辞中代表景德镇陶瓷大学,对所有与会嘉宾表示最真挚的感谢。宁钢表示,对陶瓷文化的探索追求永无止境,此次论坛深入挖掘陶瓷作为物质与精神文化载体的内涵,探讨陶瓷艺术、陶瓷文化的独特价值与深远影响。各位专家学者从不同领域角度精彩发言,激发了对陶瓷文化的深刻思考,深化了对陶瓷文化的认知,更为艺术传承创新开辟新的路径。论坛的成功举办,显示出从不同专业视角阐述陶瓷人文精神,能够促进陶瓷文化艺术交流互鉴,今后“陶瓷的人文世界”——陶瓷文化论坛将为国内外相关领域学者提供更加广阔的学术交流平台,共同推动陶瓷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为促进国内外交流与合作贡献宝贵的智慧与力量。
闭幕式由景德镇陶瓷大学设计艺术学院副院长张三聪教授主持
据悉,自2017年以来,景德镇陶瓷大学已多次举办“陶瓷的人文世界——陶瓷与文化”学术研讨会,从文化、艺术等多角度对中外陶瓷进行了多角度的深入探讨,取得了很好的成果,形成了积极的社会影响,推动国家一流专业建设、陶瓷人文精神深入挖掘和陶瓷教育高质量提升。此次论坛的举办将开启陶瓷文化研究新的方向和新的境界,对于进一步促进中国陶瓷文化的传承创新和国际化发展,加快推进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陶瓷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此次论坛由景德镇陶瓷大学主办,景德镇陶瓷大学陶瓷文化高等研究院承办,景德镇陶瓷大学中国陶瓷文化研究所、景德镇陶瓷大学中国陶瓷产业发展研究中心、景德镇陶瓷大学中国陶瓷艺术设计研究中心、景德镇陶瓷大学设计艺术学院、陶瓷设计与美术研究中心协办。
景德镇陶瓷大学党委委员、副校长、博士生导师陈云霞教授,景德镇陶瓷大学原校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八届学科评议组设计学成员、教育部高等学校设计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宁钢,景德镇陶瓷大学党委委员、统战部部长、博士生导师陈丽萍教授,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秦大树,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孟树锋,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李正安,江苏师范大学教授马凯臻,中国陶瓷设计艺术大师、浙江中立越窑秘色瓷研究所所长闻长庆,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洛阳三彩艺术博物馆馆长郭爱和,平顶山学院教授、平顶山学院陶瓷学院长梅国建,景德镇陶瓷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曹建文,河南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洪伟,景德镇陶瓷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刘乐君以及景德镇陶瓷大学国际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张婧婧教授,研究生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张茂林教授,设计艺术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余剑峰教授,设计艺术学院副院长郭玉川教授,科技处副处长王清丽教授,美术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赵兰涛教授,设计艺术学院副院长张三聪教授,考古文博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李其江教授,美术学院美术学系主任任东方副教授,还有设计艺术学院、美术学院、考古文博学院、陶瓷文化高等研究院的老师同学们出席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