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文娟
来源:磁州窑文化研究院
瑞虎辞旧岁,玉兔迎新春。兔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极受崇拜的祥瑞动物,我国古代有“金乌西坠,玉兔东升”说法, 兔子作为象征明月的瑞兽备受民间崇拜,工匠们在瓷器上加以兔纹样来表现美感,寓意后代繁盛,多子多孙,家族祥和。2023癸卯兔年,新春伊始,今特汇集以磁州窑兔纹瓷器介绍给大家,以此作为迎春接兔之庆。祝愿各位亲友福兔迎春,岁喜安康!
兔子的形象在我国古代各类艺术品中大量存在,自然也是古代陶瓷艺术中常见的表现题材。磁州窑的窑工们常把兔子形象刻画在瓷器上,其中在枕上描绘的兔纹最为生动多姿,装饰方法综合了剔花,白地黑花,三彩,白底褐彩等多种形式,造型有八角形,长方形枕,腰圆型、如意型等,将兔子温顺柔和、乖巧机警的特征展现出来,被赋予长寿、吉祥等美好寓意,反映了民间的审美和精神需求。
八角形枕,也称"八方枕",枕式在六角形枕的基础上增加至八角,故称作八角形枕,枕面有出檐和不出檐之分。八角形枕在宋代初创,到金代成为主流的瓷枕造型。
图1:八角形白地剔花兔纹枕
馆藏:天津市历史博物馆
尺寸:长31.9厘米,宽23.5厘米,
前高8.8厘米,后高12.8厘米
这件八角形枕枕面有一宽一细边线,内有一层云头形装饰带,曲线做如意菱形开光,外饰卷叶纹,开光内剔刻白兔一只,兔子缩起前腿欲站立,高高抬起头往前看,仿佛听到有人在对它召唤。兔子前后各有一簇小草,底部刻画“长命枕一只”字迹,寓意健康长寿。白地剔花是瓷枕中最具特色的装饰技法之一。白剔刻可以使花纹突出,具有微浮雕感,产生灰白相间,素朴雅致的视觉效果。
图2 :金·磁州窑白底剔花兔纹瓷枕
这件腰圆型枕是流行于北宋和金代的典型造型之一,一般枕前面中间内敛,形成自然曲面。同样运用白地剔刻的装饰技法使泥胎颜色和白化妆土之间对比融合,显现出高雅的情调,枕面主纹与边框纹饰加强了层次感,剔刻的深浅变化使画面具有浅浮雕感。画面中的兔子、草丛纹保留为主纹,剔除底纹露出褐色的泥胎,将兔子回眸的神态传神的刻画出来,周围的草叶和草地,轮廓工整,摇曳的原草,惊异的神态,刻画出兔子的灵气,显得情趣盎然。
图3:珍珠地兔纹枕
尺寸:纵14.7厘米,高9.4厘米,
横19.4厘米
馆藏:南越王博物馆
此枕呈如意形,前低后高,通体施白釉,底部露胎。枕面刻珍珠地兔纹,枕墙刻花叶纹。珍珠地划花模仿了金银器錾花工艺“鱼子纹”,使单一的器物表面产生一种多层次的变换的立体效果,画面构图内容显得更为充实。
图4 :北宋·白釉剔花瑞兔纹如意形高枕
此枕为台座型如意枕,枕的一端高高翘起,中间内凹,几何形枕座边角圆滑无装饰。枕面随枕形在其内划出两周如意形边框纹饰,再进一步做出花瓣形开光装饰,剔除兔子和草叶之外多余化妆土,留出灰色底胎。画面中的兔子一只耳朵贴在背上,一只略微仰起,耸动的鼻子仿佛在闻草香,几株小草增加了田园气息。画面集中于枕面中心部位,起到直观地装饰效果。
图5:宋·磁州窑系剔刻兔纹枕
馆藏:龙吟山馆
这件如意型瓷枕小巧可爱,既可以使用又可以用来观赏。枕面中一只兔子警觉地蹲在地上,双耳竖起,周围用连绵不断的卷草纹填满兔子之外的整个枕面,充满无限生机,装饰工艺娴熟,纹饰流畅生动。
磁州窑的白地黑花装饰,笔触自然流畅,简括写意,纹饰洒脱,最能体现出民窑那种粗犷豪放、雄健浑厚的艺术风格。
图6 :元·长方形白地黑花人物纹枕
尺寸:枕高13.6厘米,枕长32.6厘米,
枕宽16.6厘米
馆藏:广东南越王墓博物馆
图6长方形白地黑花人物纹枕,其枕面主题纹饰为“屈原投江”。枕的前立面双线开光内,描绘一只野兔卧立在空旷的山坡上,几株直立的芦苇被风吹得将要倒伏,兔子抬起前腿,双耳直立,警觉地回首张望,神态逼真,似乎立刻就要跃起逃走。磁州窑的画工寥寥数笔便勾勒出一幅鲜活生动的自然画面,给人丰富的想象空间。
图7 :元·白底黑花八角兔纹枕
馆藏: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兔衔草纹”常出现在瓷器(碗、枕、盘)的装饰中,这件八角型枕,枕面用一宽一细两条墨线做边框,中间绘有一只洁白的兔子卧在草丛中,正在回头去衔身后的草叶,又被称为“口衔仙草”。据说衔草的兔子是繁育后代的生命繁衍之神的象征,不衔草的兔子则是子孙后代的象征,都显示出期盼家族繁衍、繁盛的涵义。
图8 :元·白地黑花八角形兔纹枕
馆藏:邯郸大家陶艺公司
这件瓷枕枕面用简练生动的笔法勾画出一只活泼机警的白兔,它拾起右爪正要扑向眼前的一棵小草。不衔草的兔子被人们放在生育神的位置,希望这种神奇的力量能转移到自己身上,体现了民间对兔强大生育力的崇拜。
磁州窑白地黑花瓷枕上绘有多幅鹰逐兔图如(图9-图12),画面形式极为相似,描绘出兔子的生动活泼,动作敏捷,充满了野逸之趣。
图9 :元·磁州窑白地黑花飞鹰逐兔图长方枕
尺寸:高12.7厘米,面长30.3厘米,
宽16.5厘米
馆藏:河北省磁县中国磁州窑博物馆
这件长方形枕描绘了一幅精彩的苍鹰逐兔图。画面中一苍鹰发现一只野兔,遂俯身直冲而下。野兔感知到危险来临,吓得惊慌失措,四蹄离地正疾速逃跑。坡岸上的丛草被风吹得刮向一边,简练的笔墨将鹰的凶猛、刚毅和野兔的恐慌、胆怯的神态表现出来,使我们不得不感叹磁州窑匠师的精湛技艺,凝视整个画面,有一种“饿鸢嚇痴雏,饥鹰迹寒兔”的意境。
图10 :金·白地黑花鹰兔纹如意型枕
馆藏:邯郸大家陶艺公司
图11 :金·磁州窑八角形瓷枕
金代磁州窑如意形瓷枕(图10),枕面上绘有一幅鹰逐兔图,枕身为卷草纹,同样表现了苍鹰逐兔的画面。鹰与兔在画面中呈对角线,左右两株芦苇在风的吹拂下向右倾倒,苍鹰直击奔逃的兔子,形成一种对抗的势力。在一幅八角形鹰逐兔图中的构图与处理手法与其极为相似,如图11。
图12 :金·磁州窑鹰逐兔瓷枕
这件瓷枕同样以墨彩双线八角框内描绘了鹰逐兔纹。瓷枕造型前低后高,枕面微凹,施白釉,底部露胎,印楷书“张家造”。枕面以特写的形式刻画了雄鹰逐兔的紧张瞬间,用笔生动简练。
此外,在一些雕塑形枕中也有画面中运用了兔纹饰,如妇人枕,虎形枕。
图13:金 ·磁州窑黑彩奔兔卧女枕
枕塑中一女子侧卧,面带微笑,双手抱于胸前,身着红褐色衣衫,衣衫上绘有黑色花纹,女子体态丰满,在背部以黑线条开光,其内绘有一只一边奔跑一边回头的兔子。妇人的闲适与兔子的紧张形成鲜明的对比,暗合“静若处子,动若脱兔”之意。
图14:金·白地黑褐彩兔纹虎枕
尺寸:长35.5厘米,宽18厘米,
高11.5厘米
馆藏:南越王博物馆
以虎为枕寓意避凶除恶,金代窑工把兔纹与老虎形象相结合,丰富了瓷枕在造型上的特色,加深了兔纹瓷枕的人文寓意。图14老虎呈卧状,用墨彩画出虎的五官与条状斑纹,虎背开光进行单独描绘,一只蹲兔子在岸边,望着跟前的草地垂涎,上空飞来两只野鸭,右边的水草烘托出了空间场景,大面积的留白给了人们更多想象空间。虎的威猛强壮,兔的温顺娇小,却也相得益彰,民间匠师以别样的审美意识为我们祈求着平安。
磁州窑兔纹饰不仅出现在瓷枕上,在盘子,罐子上均装饰有兔纹。
图15:宋·磁州窑三彩兔纹盘
尺寸:高2.5厘米,口径12.4厘米
馆藏: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
盘子底部墨书"至元六年......”(1340年),表明了此盘出产的确切时间。盘为折沿形,叶子左右对称将画面分成三角形,以黄色为底色,中间刻画一只兔子,正在瞪着眼睛,回首张望,黄绿白构成了三彩的主色,兔眼、耳尖及尾巴稍点褐彩,使得色彩鲜明,神态生动。
图16:元·绿釉白底黑剔花兔纹罐
尺寸:腹径24厘米
馆藏:日本静冈美术馆
这件绿釉黑地白剔花兔纹大罐,直口,短颈,上腹外鼓,底部内收,罐子口沿下有复合莲瓣纹,腹部菱花形开光内刻划有一只兔子,正抬起两只前爪,低头伸向后腿挠痒,开光外点缀缠枝花卉,使层次丰富。装饰上采用剔黑留白的工艺,将兔子、花卉、边框作为主纹,留出白化妆土颜色,其余剔刻留出黑色,外罩绿釉,形成一虚一实, 一墨一绿两种不同的色彩对比,使黑地上的浅绿色兔子纹样更加富有灵动和魅力。
图17:明·白地黑花兔纹盆
尺寸:口径19cm,底径13.5cm,
高6.5cm
这件盆外壁尽施黑釉,盆内白底黑花装饰,中心部位勾勒出白兔一只,周围绘花草,形象夸张生动。纹饰丰富而粗率,尽显民窑的粗犷,是明代磁州窑的典型特点。
磁州窑瓷器上的兔纹生动表现了兔子在不同处境中的神态与姿态,反映了磁州窑工匠的高超技能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兔形纹饰借助瓷器载体呈现了丰富多姿的兔形象,诠释了蕴涵深邃的兔文化,是古瓷装饰艺术的一朵奇葩。
兔年伊始,祝愿大家大展宏图,前途似锦!
凡注明来源邯郸文化网的文章,属邯郸文化网原创
请尊重作者,转载注明作者、文章出处
(更多好文 请加小编微信h3115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