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磁州窑文化这个话题,不能不说说钜鹿古镇。
“钜鹿”,古郡县名,秦置。战国末年,吕不韦编《吕氏春秋》有记载。这就是现在巨鹿县及钜鹿古镇地名的由来。
邢台市巨鹿县,在邯郸市的东北方,地处滏阳河流域。与古磁州生产陶瓷的中心窑口相距一百三十多公里。这两个不同区属的地方,却因古钜鹿挖出古陶瓷器物而连在一起,演释了一场揭开磁州窑千年神秘面纱的历史故事。
前几年,一个春寒料峭的早春,我相约几位朋友前往邢台市巨鹿县,想寻找九十多年前,轰动当时的钜鹿古镇挖出古陶瓷的踪影遗闻。
听当地一些老人们说,几十年前从地下挖出过古陶瓷,还引发出一起“倒卖古瓷案”。但他们怎么也不能把钜鹿古镇与磁州窑联系起来。更不能想象到这件事,引起了国内外古陶瓷界的极大关注,揭开了一个北方千年古窑的探寻发现之谜。
钜鹿古镇深埋于现在的巨鹿县城之下。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古镇颇有名声。古钜鹿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把天下划分为三十六郡的古郡之一;古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破釜沉舟”的典范“钜鹿之战”发生在这里;东汉末年,钜鹿人张角创立太平道,领导了著名的“黄巾起义”,动摇了东汉王朝的统治……。
北宋大观二年(1108年)秋天,因一场持续多日的大暴雨,使得黄河泛滥,肆虐的洪水一下子把地处滏阳河流域古河道低洼之处的钜鹿古镇全部淹没在地下。《钜鹿县志》载:“大观二年秋,溃水溃堤。水入镇,三明寺塔及罗汉堂外均淹水中。水退,泥淤二丈余……”。史志中记述的三明寺塔和罗汉堂都是当时古镇最大寺庙三明寺的标志性建筑。
现在巨鹿县城的一处公园内,有一块残存的宋宣和三年(1122年)重修三明寺妙严殿的碑文,也略记了这一情况。《三明寺妙严殿记》载:“大观二年秋,河决旧堤,流行邑中,寺之年所存塔与罗汉阁尔,水既东下,退淤之地高余二丈……”。
钜鹿古镇被洪水淹陷于地下,现在繁华热闹的巨鹿县城就坐落于地下古镇的遗址上面。残存散落在县城的一些古碑、石刻、牌坊,还依稀能勾起我们对古镇的怀旧之感。
钜鹿古镇的上面,经历了多少个朝代的更迭变化,忍受了多少次古战场的践踏、厮杀,遭遇了多少年天灾人祸的煎熬痛苦,已经很难说清。但深埋地下的颓垣断壁却静静地躺了800多年。
1918年春,巨鹿县境内久旱不雨,麦苗枯萎收成无望。许多穷苦农民因连年旱灾,就纷纷结伙打井抗旱。有人在城里水市街南边的空闲地里拉土挖井时,在距地面七米之深的土层中,掘出一些房屋的残墙断壁。从里面挖出了古代的瓷碗、瓷盘、瓷枕以及漆器残件、铁器等宋代物品。消息传开,不少人开始到处寻找空地挖掘古瓷,时间不长,一件件精美的古瓷被挖了出来。
巨鹿县城挖出不少古代陶瓷物品的消息不胫而走,引来了北京、天津及各地的古董商贩,坐地争相抢购、哄抬物价,高价交易。一个“老包瓶”竟买到3000银元。那些见利忘义的文物贩子们,甚至组织使用大量人力对古镇遗址进行了大规模的盗掘。城内的居民,乡下的农民迫于生计,纷纷到处挖掘,挖出的瓷器越来越多。这个挖掘持续了两年,古镇遗址被破坏的狼藉不堪,大批珍贵文物散失民间流落海外。
钜鹿古镇出土宋代文物首先在知识文化界引起反响和关注。但忙于国内战争的时政当局,却无暇进行必要的管理和组织正规的考古调查。
这些当时被称为“钜鹿陶”的出土陶瓷制品,在古董商的倒卖中很多流落到了国外。在英国、日本、美国、韩国等国的博物馆和私人藏家手中,均有收藏。
钜鹿发现古陶瓷的各种信息和传闻,很快引起当时国内考古界、知识界的多方重视。这些挖出的瓷器出自哪里?它是什么窑口烧制的?一些专家学者开始探寻研究这个谜团。
1920年,天津博物院组织考古人员去钜鹿调查、收集各类文物;1921年,北平历史博物馆对钜鹿古城三明寺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
1923年天津博物院将调查、挖掘结果记载刊印在《钜鹿宋器丛录》一书。这部书非常珍贵,不仅记录了巨鹿古镇被水淹埋的经过,而且描述了当时一些人挖掘文物、骨董商购倒瓷器的情景。特别重要的是它还详细地记录了出土的瓷枕情况:“出土瓷器中瓷枕,钜鹿发现此物甚多,发现时有平置者,有立置者,可见当时此枕用则平置,不用则立置之习惯,故其文字图皆依上下列叙也。第一枕,足底题:”崇宁二年新婿“六字,及识其为錧甥之器无疑。第二枕,形式同,底题‘程三两’,大字旁又有‘程小两’小字,知为程氏父子寝具也。”其中出土的 三件瓷枕上书有文字:
其一为叶形枕,枕面书有空字体“长命枕”三字;
其二为叶形文字枕,枕面有“清静道生”四字;
其三为八角形枕,枕面有四句诗。诗中有四个字拟为误字(“菌”应为“图”、“芳芳”应为“芳草”、“报谷”应为“布谷”,原诗如下:
欲向名菌倒此瓶,主人嫌客户长局。何如柳下眠芳芳,报谷啼壶换不醒。
底有横书戳记“张家造”。
除此之外,在巨鹿古城出土的一些陶瓷器物上,都题有纪年书款,十分珍贵。如:一件铁红釉盒,足外沿题字:“元佑七年八月十九日买五十亚”;一件白釉刻花叶型瓷枕,枕底墨书:“崇宁二年新婚亚”;一件白釉盒,底部墨书:“大观二年子四月初四日买亚”;还有一件白釉盆,底部墨书:“大观二年四月二十五日置到东王亚”;另有一件铁红釉钵,下腹部墨书:“予大观二年四月十三日买范秀药铺南曹亚”,底部墨书:价卅文“。这些用墨书写在瓷器上的题款,为研究和鉴赏这些瓷器提供了重要信息。
这些翔实的珍贵资料,是研究这些陶瓷器物来源何处的极为重要的证据。
1926年,北京历史博物馆也对巨鹿遗址进行了进一步的发掘,出土了大量瓷器。经鉴定这些瓷器大多数是北方民窑磁州窑的器物,典型特征是瓷器上覆有化妆土,后又施有透明釉。其中有的瓷器装饰有刻划纹、铁锈花、剔刻纹样,还有的施以米黄及绿釉的制品。
此后,不少文献刊发研究钜鹿出土文物瓷器的文章。如,袁励准的《骨董琐记》,吴仁敬、辛安潮的《中国陶瓷史》、叶麟趾的《古今中外陶瓷汇编》等。这些考古专家、古陶学者的研究论证,逐步确认了这些出土的宋代瓷器,来自于漳滏流域的古磁州窑口。
这是对磁州窑的再次发现!这是一个惊天的发现!
磁州窑,一个虽然在明代已有记载,但却长期未被人们注意或淡忘的千年古窑的神秘盖头并未完全被掀开。
一个中国北方烧造时间最长,影响区域最大的古代著名古窑口再次发现,震动了国内外考古与古陶瓷界。拉开了对磁州窑陶瓷文化艺术考证研究的序幕。但是,磁州窑的中心窑口在哪里?它最早创烧于什么年代?它烧制技艺是什么?一个个疑团仍然等待着人们去解开。
钜鹿古镇“挖出古瓷”的旧闻逸事,也许随着时间的推移,被人们逐渐淡忘了。但是,由于巨鹿的发现,所引发激起对古磁州窑探寻、研究的重大意义,人们永远不会忘记。那些古朴、洒脱绘有白地黑花或书写文字的精美古瓷的发现,推动了对磁州窑探寻、研究一浪又一浪的高潮。
(更多好文 请加小编微信happy_happy_mao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