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辜的小米粥
日期:2023-06-27 16:14:38  点击:
来源: 神钲书院  作者:白丽萍

 无辜的小米粥

 

无辜的小米粥

 

白丽萍

 

我国幅员辽阔,地理环境复杂多样,饮食文化也丰富多彩。“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南米北面……”这种饮食区域性差异带来的文化融合与碰撞,常常产生一些令人莫名其妙、啼笑皆非的现象。

 

武安和武安之外的饮食习俗差异现象我就见识过。

 

那是三十年前的事儿。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正在上大学的弟弟要带准女友回武安向众亲友亮相。他的女友是唐山女孩儿,是他的大学同学,聪明、貌美、纤弱,后来成了弟弟的妻子,我的弟媳。

 

听说儿子要带儿媳回来,我娘就如同豫剧《朝阳沟》里那个几辈子没有当过婆婆的栓宝娘那样,乐不可支,兴奋到夜不成寐。做新被,买新衣,收拾房间,备下各种吃食,忙前忙后。

 

从唐山到邯郸,在交通尚不发达的上世纪八十年代,要先坐三轮倒汽车,再坐汽车倒火车,并且还要在天津中转。几经周折,母亲终于数着钟点,盼来了在旅途折腾了二十几个小时的准儿媳妇。作为武安人和医者双重身份的母亲,想当然地念及一路辛苦的准儿媳一定需要喝上一碗小米粥才可以缓解疲劳,体贴胃口,而将黄云鹄老先生《粥之忌》中“忌与要人食”的教诲抛到脑后。所以,弟媳到来的第一顿饭,就是小米绿豆粥、馒头、一盘炒土豆丝。

 

满心欢喜到不知所措的母亲,却做梦也没料到这第一场招待差点就让弟弟和女朋友散伙。理由是怠慢客人。弟媳认为,哪里有小米粥招待“贵客”的?是不是你家不中意我?相对于唐山的待客宴,一桌子鱼肉虾蟹和冷拼热炒,我家的食物确实不叫招待,就是一个简便得不能再简便的家常饭,甚至有些寒碜。

 

任凭弟弟百般解释,也还是无法说清楚原委。所幸两人有缘,婆婆诚心可鉴,一对儿有情人没有因为小米粥事件而分开,终成佳偶。

 

然而,小米粥却成了后来婆媳之间的一个梗儿,一绕就是好几年。直到弟妹生宝宝坐月子,母亲又一次执着地让弟妹喝米粥,养人催奶云云。

 

重拾这件令当事人如今可以释然到捧腹大笑的经历时,小米粥背的那口沉重的黑锅随着岁月的流逝,渐渐甩到相濡以沫的日子里,甩到五味杂陈的生活中。

 

小米粥于武安人而言,就像茶乡人与茶,一日不可或缺;在那些饥荒年里,简直就是续命神汤,有着近乎宗教的分量。

 

在缺医少药的旧年景里,老人们端着半碗稀米汤满大街追着娃娃喂,喝口稀饭(米粥)不上火!

 

谁家有人发烧了,喝口热饭(小米粥)捂捂汗就退烧。大病初愈,喝小米粥吃发面馒头就点咸菜最平和。

 

……

 

这种现象背后,查查武安的祖谱儿,答案就了然。

 

武安是谷子的发源地,武安人种谷子的记载在“磁山文化”遗址的考古发现中得以证实,至今已有七千三百多年历史。只是那个时候的小米又称粟米,还称粟,又叫粱,是中国古代的五谷之一。属于一年生草本植物,性喜温暖,适应性强。农谚“只有青山干死竹,未见地里旱死粟”,说的就是小米。由于小米的抗旱能力超群,耐干旱、贫瘠,又不怕酸碱,所以被自然之神派来武安养活这一方人。

 

没有一个方法可以定论,到底是武安贫瘠的土地成全了小米,还是小米成就了这一方人。

 

适者生存,小米的性格确实造就了一方人的性格。武安人温和、无争、安贫乐道、坚守故土。这从很多民间谚语中可以折射出来,比如“骑马坐轿,不如在家睡觉”,“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日难”等。一代又一代离不了小米的武安人,还秉承了谷子的性格:屈死不喊冤,饿死不要饭。歌词唱的“小米饭养活我长大”,是北方人共有的心声,更是武安人的心声。

 

历史上,小米还有一个红色标签:小米加步枪。让普通的小米又多了一层家国使命。

 

“照脸汤”意为米汤稀薄到可当镜子照。经历过那种岁月的老人们每每在回忆里摇头叹息,又常常对不懂得珍惜粮食的年轻人表现出深深地无奈与担忧。

 

于衣食丰足的现代人而言,小米也从旧时承载生死的使命变身为养生使者。小米与武安人也不再是苦难岁月的相随相伴。人们更多地从小米里获取营养保健功能。小米的健脾和胃,补益虚损,和中益肾,除热解毒之食疗功能以及富含维生素B1、B12等营养价值被注重养生的当代人所热衷和追捧。

 

查阅资料得知,历史上有探究小米的不同制作方法与功效的记载。让许多民间朴素的做法找到悠远的理论依据。如果你用普通锅煮米粥,并且随着火候的变换揭开煮粥的锅盖防止外溢,除了一股扑面而来的米香,还可以看到小米粥表面漂浮的一层“米油”。清代医学家王孟英在《随息居饮食谱》中认为“米油可代参汤”,因为小米粥与人参一样具有大补元气的作用。清代赵学敏撰写的《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米油“黑瘦者食之,百日即肥白,以其滋阴之功,胜于熟地,每日能撇出一碗,淡服最佳”。也阐述米油神奇的营养价值。

 

米油的功效在武安民间传说的故事里也得以验证。传说旧时有一个儿媳极想孝敬婆婆,每天吃饭时,把干米饭盛给婆婆吃,她喝稀米汤。没想到丈夫从外地回来,看到老娘面黄饥瘦,女人却又白又胖,于是责备女人不贤不孝,女人很委屈,讲了原委后,丈夫才恍然大悟:“原来你每日喝米油,让俺娘每日吃米渣!”

 

小米粥的营养价值,被历代人们所验证。南宋长寿诗人陆游《食粥》诗里这样写:“世人个个学长年,不知长年在眼前。我得宛平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食粥,可延年。清代黄云鹤在总结粥之妙用时说:“一省费,二味全,三津润,四利膈,五易消化。”因此食粥成为食疗的主要形式,并且历代有关饮食的著作记载了一系列食疗粥方,如二米粥补血养心,小米鸡蛋粥养心安神,小米红糖粥开肠胃,补虚损,益丹田功;小米南瓜粥还有刺激胰岛B细胞产生胰岛素,有预防糖尿病的作用;小米莲子粥对心火旺、高血压亦有效果。更有清末黄云鹤的《粥谱》记录粥方二百四十余种,并按粥的原料不同分为“谷类”“蔬类”“蔬食类”“木果类”“植物类”“卉药类”“动物类”等,多有食疗价值。古人的这些经验,被热爱生命、关注健康的现代人所借鉴、尝试。

 

钟爱小米的武安人,还把小米做成小米百粥、小米捞饭、小米焖饭、小米面豆沫、米面发糕、米面“茶”。让传统的吃法华丽变身,被武安内外的舌尖所接纳。但小米也有一个怪脾气,那就是不与杏仁同食,否则,易导致呕吐、腹泻。

 

不可一日无茶的江南人,自是理解不了不可一日无粥的武安人,就如同三十年前我家的小米粥惹出的误会一样。

 

三十年后,母亲已经活在我们的记忆里,当年那个因小米粥“结怨”的小媳妇也熬成了婆婆。而今,桃李满天下的弟媳,在武安的饮食、方言、风土人情里耳濡目染,他乡成故乡。招待儿媳有小米粥,餐桌上日日不可缺少的也是小米粥。

凡注明来源邯郸文化网的文章,属邯郸文化网原创

请尊重作者,转载注明作者、文章出处

 


 

(更多好文 请加小编微信h3115855)

 

关于网站  |  触屏版  |  网页版

劳务派遣经营许可证编号:1*0*082021008
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编号:1*0*082021003
冀ICP备18017602号-1
冀公网安备 13040302001124号
客服电话:0310-3115600
Powered by {$sitename}
首页 刷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