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眺赵王城
日期:2023-05-17 14:10:23  点击:
来源: 赵都文化  作者:韩鹏

 西眺赵王城

 

韩鹏

 

滏阳河,是带着一腔如诗的柔情流入南湖的。

 

“湖上微风入槛凉,翻翻菱荇满回塘。野船著岸偎春草,水鸟带波飞夕阳。”这是晚唐诗人温庭筠的名篇《南湖》。

 

单看述景况物的场面,很似诗人亲自来到邯郸,坐在夏末的蓬艇之上,独对一池盈盈漾漾的南湖水,乍看风起,感知秋信,然后欣然命笔。

 

南湖,大体是滏阳河自机场路至张庄桥与渚河、支漳河交汇,再沿支漳河向东到滏河大街的这段流程。河水在这里蜿蜒曲折,时而浩阔一片,时而收成一束,风姿尽显,曲尽奇妙。

 

从岸边看湖上,波光粼粼的背景下,河畔花红柳绿,扶疏掩隐,湖中锦鸡、白鹭相与嬉戏,宛若一派清丽流素的江南水乡。

 

来自滏阳河上的目光,也不会停止对岸边的眺望。

 

尤其走到这里,南来北往的船上之人,神情陡然会变得端庄、凝重起来。仿佛得到了什么暗示,他们早早就站起身,走出舱外,向西凝神眺望。若是文士、学人,这当然还远远不够,他们会提前吩咐船家,在这里停船靠岸。

 

遥远的赵王城,就近在咫尺!

 

如果不是有十分要紧的事急着赶程,行至这里的人们,肯定要暂时离开一下滏阳河,踩着岸边湿漉的泥土,去造访一座悠远的古城。

 

哪怕那里早已宫殿委地,雉堞不存,荒草萋萋,遍野荒芜。毕竟,这里是目前我国保存最为完好的唯一战国古城址。

 

历史的巨大感召力和吸引力,从来不由分说。你看,充满虔敬的他们,深一脚、浅一脚地走来了。他们是去探望一座曾经巍然矗立的战国古城,也是去凝视一个彪炳史册的强悍王国的硕大背影。

 

追思或缅想,拜谒与凭吊,就这样将古今钩织在一起,更增添了历史的厚重与沧桑。

 

 西眺赵王城

 

赵王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鸟瞰图

 

1

 

还没有走近,刘劭的《赵都赋》就已伴着旷野的风声,一并在耳际响起:

 

“尔乃都城万雉,百里周回,九衢交错,三门旁开,层楼疏阁,连栋结阶。峙华爵以表甍,若翔凤之将飞。正殿俨其造天,朱棂赫以舒光。盘虬螭之蜿蜒,承雄虹之飞梁。结云阁于南宇,立丛台于少阳。”

 

对,这说的就是赵王城。

 

徘徊在这精美酣畅的文字中,就置身在了都城万雉、百里周回的巍峨古城中。望之生敬,见而生畏,其规模硕大,气魄雄宏立现眼底。

 

行进在这美轮美奂的画卷里,就游走在了层楼疏阁、连栋结阶的连绵宫阙里,柱壁雕镂,窗牖绮疏,台阁周通,如入人间仙境。

 

公元前386年,赵国继晋阳、中牟之后,定都邯郸。此后,历经赵敬侯、赵成侯、赵肃侯、赵武灵王、赵惠文王、赵孝成王、赵悼襄王、赵幽缪王八世,直到公元前228年被秦国所灭,邯郸作为赵国永久都城,长达158年之久。

 

绵长的建都历史,丰沃的文化遗存,浩瀚的典籍记载,厚重的人文积淀,这些是邯郸扬名于世的根基,也是邯郸历久弥新的灵魂。

 

而赵王城,就是屹立在大地上的古老历史实证。

 

1961年,赵王城被列为第一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在,这里已经入列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名录。

 

2007年之前,邯郸人时常会怀着一颗肃穆的心,来到邯郸城的西南一隅。来到这里却不是专程为来看望赵王城,而是与人告别。因为在它的南面,曾经是这个城市惟一的火葬场,和一片规模宏大、占地甚广的公墓。

 

每天,都会有众多哀乐低回、表情凝重的车队缓缓驶来,完成生命的最后交付。一番彼此抄袭、千篇一律的告别仪式之后,逝者在亲友泪眼婆娑的凝睛注视下,于呼天抢地的嚎啕声里,被小心翼翼送进电炉。然后,在纸烬飞扬的熊熊大火里,在响声震天的鞭炮鸣放中,青烟自烟囱袅袅腾空。

 

鞭炮炸裂的碎红,随风飘散的冥币,很轻易就散落、聚集在一路之隔的这里。此时,便会有人独自离开人群,尽量绕开挂在荆棘上,被风吹得烈烈扬扬的残碎挽联,和脚下比比皆是的脏兮兮纸花,悄悄踱步到这里。

 

路那边,围墙圈不住的哭声传到这里,被旷野的寂静沉淀得尤为单调。于是,朔风凌厉,蒿草漫漫的这里,就更增了几分萧索、肃杀之气,添了几许幽闭、阒寂的色泽。它似乎总笼罩着一派挥之不去的悲伤与凄凉。

 

遥远的赵王城!

 

2000多年前一座廊柱参天、宫灯映红的巍峨、奢丽繁华王城;2000多年后一片阴风习习、磷火闪耀的凄清哀惋坟场。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

 

对比是如此迥异,反差是如此巨大,变迁是如此生硬,这难道就是时光对历史的全部解读?

 

 

2

 

 

当然不是。

 

回到那时,回到战国。

 

《战国策》中载,早在赵氏孤儿赵武(赵文子,赵氏复兴的奠基人,以正卿执掌晋国国政)之时,就“斫其椽而砻之”,说他为自己营造房屋时,追求奢美,将椽子两头都要磨光。

 

那么,作为已成诸侯且将国家经营得雄霸天下的赵氏君王们,完全更有理由将其宫殿苑囿搞得富丽堂皇。

 

赵王城的最初营建者,应该是赵敬侯的叔叔赵武公,或更早些的赵烈侯,因为在赵敬侯刚刚即位的前386年,赵武公之子赵朝起兵反叛,企图推翻赵敬侯,赵敬侯平息内乱之后,就立刻宣布离开中牟,迁都邯郸。

 

罗马不是一天盖好的,赵王城也不是一天可以建好的。只能说赵敬侯迁都邯郸后,自此一代代赵王相继将赵王城营造得愈加坚固、恢弘。

 

梁思成在《中国建筑史》中说:“至战国之世,仅余七雄,诸侯已均高台榭,美宫室。且自周中世以降,尤尚殿基高巨之风,数殿相连如赵之丛台,即其显著一例。”

 

更有力的证明,来自考古工作者的不懈努力。

 

自20世纪60年代起,经多年现场勘察和挖掘,现已证实,战国赵邯郸古城坐落于沿沁河、渚河南北两侧的丘陵东端。西南高,东北低,由东城、西城、北城三个小城,以“品”字形结构组成,总面积505万平方米。

 

明末清初通晓舆地之学的顾祖禹,在他的《读史方舆纪要》中写到:“邯郸城县西南二十里,春秋时卫邑,后属晋。……《志》云:旧城俗呼赵王城,雉堞犹存。”

 

迄今,遗址周围依然保留着残高3至8米蜿蜒起伏的夯土城墙,颇为壮观,城墙上有门阙遗迹多处。

 

走进城址,城墙内有布局严整的十几处夯土台,整个建筑面南朝北,左右对称,层次分明。三个高出地面的夯土台,构成一条南北中轴线,反应了东周以来的城市布局及营造特点。

 

这一建筑布局开启了我国古代城市建设中轴线布局的先河,奠定了我国封建社会初期都城建筑讲究对称的基本格局,对以后的咸阳、洛阳、邺城等后世都城建筑风格产生了重要影响。

 

西城最南部的龙台,是赵王城的主体建筑基址,现遗址底部南北长296米,东西长264米,高19米,近似于正方形,呈梯级层次,是国内现存战国时期最大的夯土台基,这是当时宫殿主体建筑基址。当年巍然矗立其上的,是一组回廊环绕、高耸入云的高大宫殿建筑群,是主要政务活动区。

 

赵王宫殿群坐西东向,深合了春秋战国时期所崇尚的“室中以东向为尊”制度。

 

事实上,郑韩古都、燕下都、虢国古都、齐都临淄等也都是遵循周制,将王城核心宫殿区,建在整个城区的西部或西南部。由龙台往北有两个夯土大台,形成南北一条中轴线。在中轴线两侧,还残存着地面夯土台及地下夯土建筑基址6处,这是以龙台为中心的一组规模宏伟的殿宇建筑群。

 

东城与西城仅一墙之隔,南北最长处1442米,东西最宽处926米,城内中部偏南有南北对峙的两大土台,应为南北将台,两台之间及南北均有地下夯土基址。

 

北城为不规整的正方形,除西墙南段地面尚有部分残墙外,其余仅有地下墙址。遗址西部的土台面积仅次于龙台,与西墙外侧的土台东西对峙,也是一组殿宇建筑群基址。在西城,曾出土大量的甘丹币、铜簇等器物。

 

赵王城遗址中,三城基址面积之广、规制之大,国内罕见。可以想见,当年的它是何等庄严与雄伟。

 

雄台威矗,宫殿连绵,层甍反宇,飞檐拂云,好气派的一座王城!

 

3

 

然而,这还不是赵王城的全部。

 

它的整体气魄更大,覆盖范围还要更广。

 

在今天的赵王城遗址的东北方向约60米,有一个硕大的廓城,今人命名为大北城。其作用是拱卫赵都,为王室之外的大臣及普通百姓生活起居之所。

 

1970年,在配合人防工程建设的文物调查中,发现了赵邯郸古城的大北城。考古发现,昔日的大北城今天就封存在邯郸市主城区地下6至11米处,乃全国唯一被完全埋压在城市地下的战国古城。

 

据考古证实,大北城东起今曙光路,西至建设大街,南自贺庄村,北到联纺路。南北长4.8公里,东西宽3.2公里,面积达14平方公里。与占地5.5平方公里的赵王城加到一起,邯郸在战国时的城市面积为19.5平方公里,其幅员已然远远大于天下名都齐国临淄。

 

西眺赵王城

邯郸古城布局图。红色线框区域为赵王城,蓝色线框区域为大北城。

 

 

按照考古结论,大北城西北部的今赵苑公园一带,为当年贵族官宦生活宴饮之区,梳妆楼、插箭岭、灵山、照眉池等遗址就集中在这里。

 

出土了大量战国时期的三棱铜镞、汉代绳纹陶片的插箭岭,现已沦为长630米,宽20到40米,高3到9米,夯土筑成的带状土丘。这里,是战国时期邯郸大北城西垣墙体的一部分。

 

梳妆楼分南、北二部分,遗址中曾发现大量红烧土块和战国及汉朝时绳纹筒、板瓦残片,说明其上原有建筑。

 

灵山位于插箭岭遗址北部,现呈不规则三角形,面积约1500平方米的土台。经考古勘查,其为大北城西垣角处的地面墙址残段,两端均有地下夯土延伸。

 

在梳妆楼遗址东侧是照眉池遗址,相传其是赵国诸王骑射之余的休息歌舞之地。宫女们在献歌起舞的前后,常在水边楼台梳妆照眉,故有梳妆楼、照眉池之称。照眉池从战国到汉唐,多见于诗词典籍记载,煊赫一时,名扬列国。

 

李白在此写下:“清虚一鉴湛天光,曾照邯郸宫女妆。回首丛台尽荆棘,翠娥无影乱寒塘。”

 

明人区大相也曾在诗中,想象这片宫苑游园当年的创构之精、建筑之巧:“鸳鸯宫瓦碧琉璃,玳瑁朝簪灿陆离。十里管弦声不断,春风吹入照眉池。”但升平歌舞弦管,必起离黍衰败之音,所以诗人又因之感叹,“歌舞能令壮志消,古来祸败由荒宴,君不见邯郸道上逢吕翁,千古豪华如梦中”。

 

大北城中还有一个庞大的建筑群,就是颜师古为《汉书》释文“连接非一,故名丛台”的丛台。

 

“天桥接汉若长虹,雪洞迷离如银海。”天桥、雪洞是当时丛台上的两处著名建筑,今人也只能在古人的诗句中,驰想丛台当初的富丽与壮观了。

 

珠客三千的平原君,想必就是从这里出发,带着毛遂走向楚国搬取救兵;胡服骑射前夕的赵武灵王,也一定从赵王城来到这里,进入公子成的家里,谋求德高望重的他的赞同;至今仍存的回车巷,则一定又是廉颇与蔺相如的狭路相逢之地;西去归秦的嬴政,也一定自丛台下的姥姥家出发前往咸阳;而毗邻丛台的学步桥,则又在传唱庄子《秋水》里的一段美文。

 

由丛台往南,就进入了平民百姓生活区。工农商学、引车卖浆、贩夫走卒组成的市井烟火,就在这里浓郁蒸腾。

 

数年之前,邯郸博物馆地下挖掘出战国时期水井和日常生活用具,说明这一带曾是密集的百姓生活区和商业贸易场所。你不能阻止自己这样联翩的浮想,在那个人口稠密、商旅云集的闹市里,曾经走过奇货可居的大商人吕不韦的精明身影,在这个僻静的小巷中,可能跑过手举糖葫芦的幼年嬴政。

 

继续向南。上世纪七十年代,在体育场、烈士陵园、中心医院一带出土的大量战国时期铁渣、烧红土,则又为邯郸是当时冶铁重镇的重要佐证。

 

风箱劲鼓,铁水溅红。

 

熊熊火炉旁,名扬四海的战国民营企业家郭纵,正在铸就他“邯郸郭纵以冶铁为业,与王者埒富”的财富神话。灰飞烟灭里,是资财被没收后作为“迁虏”,被强迫移民他乡的神色黯然的卓王孙父祖,一边恋恋不舍地回望着家乡,一边无可奈何地推辇上路。遥远的四川邛崃,将会再次燃旺他冶铁的炉火,他们将用美丽的女儿卓文君造就一个古典爱情童话。

 

4

 

还有更令人吃惊的考古发现。

 

2004年至2005年,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对赵王城遗址进行了大规模的勘察和测绘,同时对西城南垣和东城东垣进行了小面积解剖发掘。2007年至2008年,在南水北调中线建设工程的文物保护工作中,又对赵王城西南1500米处的郑家岗遗址进行了大面积发掘。

 

考古人员在城垣遗址与城垣内侧,不仅意外发现了设计精美、结构完善的防雨排水设施,还在南垣以南1000米处发现了外围城壕系统。这种形式的城壕布局,至今在全国东周城市考古发现中仍是孤例。

 

更值得骄傲的是,诸如齐之临淄、燕之下都、魏之大梁、楚之郢等同时期的战国王城,都已沉陷地下,湮灭得无影无踪,只有赵王城还顽强地屹立在大地之上,以清晰可辨的遗址方式,静静诉说着久远的历史。诉说着被蹂躏的耻辱,诉说着被践踏的残暴。

 

梁思成痛心疾首地说过:“楚人一炬,非但秦宫无遗,后世每当易朝之际,故意破坏前代宫室之恶习亦以此为嚆矢。”其实,项羽的那把大火,在中国建筑毁灭史上还不是起始。

 

《资治通鉴·秦纪三》载:“章邯已破项梁,以为楚地兵不足忧,乃渡河,北击赵,大破之。引兵至邯郸,皆徙其民河内,夷其城郭。”

 

《史记·张耳陈余列传》载:“章邯引兵至邯郸,皆徙其民河内,夷其城郭。张耳与赵王歇走入钜鹿城,王离围之。”

 

将赵王城夷为平地的章邯,才是后世每当易朝之际,故意破坏前代宫室之恶习的始作俑者。

 

章邯一炬,使赵王城终于訇然委地,化为废墟。

 

记忆,从此被封存。

 

感伤,从此被唤醒。

 

“金石笙篁绝代无,鼪鼯藜藿正乘除。园翁但爱城泥暖,侵早锄霜种晚蔬。”这是宋朝的范成大走到这里,情难以抑,唏嘘吟之的《赵故城》。

 

“皎皎白云城上飞,城边芳草绿依依。平原气慨孤烟尽,襄国风流一鸟归。日落荒台聊伫马,天横远树重沾衣。秦家烽火连三月,回首干戈谁是非?”这是明朝的张弛游历到这里,抚今追昔,慨然追问的《登古城》。

 

“古城犹说赵王都,废址颓垣半有无。雉堞逶逦遍禾黍,龙台荒秽杂樵苏。沧桑世界浮云幻,萧索村墟落日孤。信是人才随气运,空怀廉蔺读踟蹰。”这是清代邑人王琴堂眼望废墟,触景伤情,垂吊而作的《赵王城怀古》。

 

无数的人来了,置身空旷,思慕远古,垂下清泪;无数的人走了,眼含辛酸,感时伤世,留下凄清。

 

而永远驻守在那里的,只是夕阳下静穆的赵王城遗址。喧哗与热闹隐退了,剩下的只有寂寞。

 

多么漫长的寂寞!

 

汉唐的春月浸润过它,宋元的秋雨浇淋过它,明清的荻花抚弄过它,在岁月的静静凝视下,在历史的无声酵化里,再干枯的土地都会于这凝视与酵化中生出灵魂。

 

这便是美。

 

巍然矗立的宫殿是拔离大地的美,而颓然倒地的废墟却也未尝不是一种美,它是匍匐大地的美,是对前种美尽情绽放之后的小心封存。

 

而今天,沉睡了3000多年的美已经揭封。就在原先赵王城的遗址上,包括三大圈层、七大园林和三十个景点等诸多开发项目,赵王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正在按照既定规划一步步兴建。它的对面,曾经的火葬场也带着它的扰嚷与凄切业已迁走。

 

站在赵王城遗址上向南看,映入视线的,是一条长长的跑道,和空旷的停机坪,那里是邯郸飞机场。

 

北面,是古朴厚重的赵王城。

 

南面,是崭新现代的飞机场。

 

沧桑与新潮,历史与现代,文化与经济,就这样交织起来,比邻而居。

 

让来到邯郸的远方客人,尚在蓝天盘旋,睁大初来乍到的眼睛鸟瞰这个城市时,第一眼就先看到它,这是邯郸最隆重的接待方式。

 

让即将离别的远方朋友,在走进候机楼前,随便抽一点时间到这里走走,深吸一口氤氲在赵王城遗址的远古气息,飞赴他乡,这又是东道主最古朴的欢送仪式。

 

多好啊!  

凡注明来源邯郸文化网的文章,属邯郸文化网原创

请尊重作者,转载注明作者、文章出处

 


 

(更多好文 请加小编微信h3115855)

 

关于网站  |  触屏版  |  网页版

劳务派遣经营许可证编号:1*0*082021008
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编号:1*0*082021003
冀ICP备18017602号-1
冀公网安备 13040302001124号
客服电话:0310-3115600
Powered by {$sitename}
首页 刷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