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风手记:走近母亲河
高影新
木无本必枯,水无源必竭。每一条有灵魂的河流都有故乡,就像唐古拉山脉之于长江,巴颜喀拉山脉之于黄河。
雪山上融解的积雪,千年冰川化成的流凌,地层深处的泉眼,暗流涌动的地下河,是河流的故乡赋予她们最初的生命形态,然后经历了百转千回之后,终成大江大河,浩浩汤汤,奔流不息。
水滋养着万物,也承载着最本真的智慧和哲理。孔子曾经对子贡说:君子见大水,必观焉。水具有君子应具有的一切美德,源洁则流清,形端则影直。可涓涓细流,可浩大广博,可包容淡然,可行止随缘,上善若水,无欲无求。
水是生命之源,寻找一条河流的故乡,就是寻找生命的源头。滏阳河,邯郸的母亲河,她的故乡在哪里呢?
滏阳河 图片来源:网络
滏阳河大约在第四纪早更新世即已形成。古称釜水,据《淮南子》注释,“其泉沸腾,势若釜汤,故曰釜”。因是河名,演变为滏。后周以后,这一带曾属滏阳县管辖,遂更名为滏阳河。
关于滏阳河的源起,历来说法不一。据《山海经北山经》记载,“又北三百里,曰神麇之山,滏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欧水。”《山海经》笺疏说,“欧水即漳异名矣”。)《太平御览》引《水经》说“滏水出石鼓上南岩下,泉源奋涌,滚滚如汤。”《魏都赋》称“滏水出神麇山即黑龙洞也,其水沸涌如汤在釜,隆冬不冰”。《元和郡县志》记载“鼓山亦名滏山,滏水出焉,亦名滏口”。《太平环宇记》称,“山有石鼓形二所,南北相当。俗话说:南鼓北鼓,相去十五”, 滏水发源南鼓山,亦称滏山。《明史》载,“武安东南有滏山,滏水出焉并滏水为滏阳河”。可见古人把滏源定在鼓山南麓和神麇山黑龙洞,是因这两处都曾是滏阳河的主要水源,原有广盛、元宝、晋祠、黑龙洞四大泉群。至民国时期,这种认知有了一些变化,在《武安县志》中,有这样一段记载:滏河在武境内有二源,一出金村,有泉西流,一出明峪村龙池沟,东流相会于和村镇,折而南流,由胡村出境入磁,为滏河源之一。根据河北省子牙河务局、邯郸地区水利局设计处勘测,最新考证结果为滏阳河的发源地应在黑龙洞以上23.1公里处的和村西北白龙池,那里有清乾隆五十三年碑刻“此即滏河河源”。
白龙池就位于冀南大地鼓山脚下的邯郸市峰峰矿区和村镇金村。作为母亲河的故乡,金村到底是怎样的一个存在?在“滏阳河全域生态修复工程”采风的过程中,几次和峰峰矿区擦肩而过,走进金村,一直是我的一个夙愿。
从滏河源景区进入金村,迎面就是高大巍峨的金村城楼。城楼匾额上黑底金字“继古开今”,一副楹联:“明雨清风滋毓秀;滏源牡丹映金城”,尽管对仗并不工整,但是一看就是原汁原味,将金村的历史和文化风貌蕴含其中。城楼青砖黛瓦,古朴雄壮,外接滏阳河湿地,内承滨河景观与湿地公园。金村村史馆内简单浏览,“溯滏水源头文化、水源生态涵养,赏古韵水街老宅、逛金字招牌作坊”,吸引着游人进一步追溯。
金村城楼
沿着临河步道向村内行来,弯弯水流在河道里欢快地流淌。一进村,迎面墙壁上是不知出自哪位名家手笔的《滏源赋》,“千里滏水,源于金村;百里鼓山,环拥滏源。一脉村泉恒沸涌,东渐浩荡入渤海;群峰太行东西峙,滏口大道通晋陕。人文古村,旧貌新颜,佛光普照,祥瑞金泉……”河道旁一方石刻“滏河源”。滨河两岸改建的老宅包括“武馆”主题餐厅、非遗老醋坊、铁匠铺、豆腐坊、古戏台等。滏阳河全域生态修复工程中,旧的河道进行了疏浚、扩挖和整修,沿着河道,逐步形成了集餐饮、观光、娱乐于一体的滏河源头文化旅游景区。
一位农妇站在河道中间的石台上,她身着印有英文字母的黑色T恤,与古老的河道相互映衬,演绎着现代文明与历史文化的情景交融。
滏河源
金村,原名“丁村”。始建于元末明初,古老的磁山文化、磁州窑文化和响堂文化在此血脉交融。据武安志记载,丁村建村时丁姓为主姓,故起名为“丁村”。因和后来迁居至此的卢姓人家经常发生矛盾和争斗,两败俱伤,逐渐衰落。至明朝万历年间,大批祁姓人士自山西和顺迁居至此,并在此扎了根。此时,村里已没有了丁姓人士,于是村民们提议改村名。村民认为,丁和钉子的钉同音,卢和火炉的炉同音,钉子是铁,遇到火炉就会熔化,只有真金不怕火炼,于是,决定将“丁村”改名为“金村”,从此以后村民们世代和睦相处,团结互助,繁衍生息,再不发生争斗,也流传下了良好的村风。
金村有村民460户、2200人,全村总面积3.75平方公里。村内的建筑带有典型的冀南民居特色,古香古色的古庙、古戏楼、古牡丹见证了金村的历史沧桑,古老宅院和青砖古巷保留完好,精美的砖雕石刻、斑驳的院墙,书写着金村的前世今生。
非遗老醋坊
这是一座典型的北方小村庄,多少年来默默地守候在鼓山脚下,像一颗蒙尘的明珠,不为外界所熟知。直到滏阳河生态修复工程的大力推进,全面展开,金村藉此整体开发的契机,生态环境得到全面提升,乡村特色产业得到繁荣发展,“滏河之源”的独特资源禀赋,给金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七月的天气,一年中最热的日子,一动不动都挥汗如雨的时候,走进湿地里,却是汗意全无。湿地里植物高大葱郁,空气湿润凉爽,仿佛轻轻一握,便能攥出水来。红的花、粉的花,紫的花,白的花,开得一片悠游自在。小桥、观景台、石刻,点缀在其间,防腐木制的栈道在湿地里蜿蜒伸展,像一根根琴弦铺陈在脚下,不同方向的泉眼涌出来的水流,在茂密的水草下面“汩汩”流淌,泉水铮淙,在琴弦间吟唱。
“滏水泉”石刻守在一眼古井旁,后面是古韵盎然的探幽阁。在这里,一位老师傅正在给木头刷漆,空气中有淡淡的油漆的味道。
滏水泉古井
他姓张,六十岁左右的年纪。张师傅是土生土长的金村人,现在在景区湿地公园里工作。他说他小的时候,泉眼里水量还很大,到了八十年代以后,因为金村是采煤区,随着煤矿的开采,地面不断沉陷,泉眼里的水越来越少,雨季还好,旱季基本上就枯竭了。河道里堆满了枯枝落叶,砂石淤泥,一到夏天,臭气熏天,赶上暴雨,洪水排泄不出去,有时候把村民的房子都淹了。后来开始改造,前前后后也改造了七八年,直到2020年初,邯郸市启动滏阳河全域生态修复工程,金村才开始大变样。地面垫高了,修建起了景区和湿地公园,村里搞起了文化旅游,环境越来越好,不断有外地人专门过来旅游。
张师傅戴着棒球帽,蹲在桥头,怡然自得。生活在这样的世外桃源中,谁能不心情舒畅呢?
离开湿地公园,在河边遇到了收工回来的万大婶。她是外来的媳妇,嫁到金村已经三十多年了,万大婶快人快语,她说以前她是在外打工,今年刚刚回到村里。现在村里环境好了,还多了很多就业机会。村里人有的搞起了直播,有的开起了饭馆,还有的在景区打工。像今天,她就是在城楼下面铺草坪的,活儿简单,1小时10块钱,干完就给结算。守着滏阳河源头这个宝藏,她们在家门口,就能挣到钱。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泉清了,源续了,水活了,滏水源头,今非昔比,母亲河,旧貌换新颜。
护一河碧水,育一方产业,蕴一城繁华。6月18日,市委书记张维亮带领市四大班子领导调研观摩滏阳河全域生态修复工作时,开创性地提出在滏阳河源头——金村建设一座滏阳河源头地标性建筑物。
思源石刻
峰峰区委、区政府迅速组建了滏河源景区提升改造攻坚指挥部,组织调动水利、组织部、财政、住建、自规、教体、交通、文旅、市场监督、农业农村、林业、综合执法、园林环卫、和村镇、滏源公司等15个部门分责任片区承担升级改造攻坚工作。
“大干二十天、精品滏河源”。河道清淤、疏浚、筑堤、河底硬化、铺设土工布、湿地水系联通、调水补水,景区绿植增量、补栽树木花草、铺设便道砖、古建筑修缮、墙体彩绘、木栈道、观景塔建设、停车场、厕所的公用服务设施建设,党群服务中心、村史馆提档、升级工作。按照绿色、生态、自然、低碳的设计理念,构建林水交融互动、满足人民游憩的地标性湿地景区及天然氧吧。
滏流东渐,日夜不息。那浩荡的清波,源于金村古戏楼前汩汩涌出的一股股清泉,从鼓山脚下,穿村镇,过城乡,带着故乡的体温,一路奔流向前,直到汇入大海。
离开金村滏河源景区,依依不舍地回首,碧水之上,波光潋滟,一只白鹭翩翩飞过,留下一个如诗如画的背影。
凡注明来源邯郸文化网的文章,属邯郸文化网原创
请尊重作者,转载注明作者、文章出处
(更多好文 请加小编微信h3115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