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风手记:走近母亲河 ——从北环到莲花口(下)
高影新
对于滏阳河北环至莲花口段河道治理工程建设处的建设者们来说,这一河段的修复治理历程就像一坛由汗水、泪水和心血酿成的老酒,酸甜苦辣各种滋味尽在其中,回味之时,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2020年12月30日,邯郸市水利局以“邯水人劳[2020]7号”文下发了成立邯郸市滏阳河北环至莲花口段河道治理工程建设处的通知,成立了现场建设管理处,并明确了管理处职责是负责落实工程建设计划和资金;负责对工程质量、进度、资金等进行管理、检查和监督;负责协调项目的内外部关系。
三个“负责”,写到纸上不足五十字,可是落实到实际工作中,那每一个字都重若千钧。
自管理处成立之初,李瑞军就担任管理处处长,工程中的每一个环节,每一点进展,他都亲身经历,那一幕幕场景,像老电影一样深深地印在了他的脑海里。
滏阳河北环至莲花口段同时跨丛台、经开、永年三个区,流经56个村庄。河道扩挖、堤顶路修建、闸涵、扬水泵站、围堰和导流渠等都会涉及到征迁、拆违、土地确权、流转等等,点多面广,情况复杂,关系着几千户、上万人的利益。
与老百姓的切身利益紧密相关的事情历来是关乎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要想把这些问题协调好,困难重重。管理处的工作人员权力有限,只能通过县区一起做工作。
这项工作的负责人是李拥军,与李瑞军的名字一字之差。李处长说起这段经历来真是滔滔不绝,太多的感触在心头。他说那时候他带着工作人员为了取得乡镇领导的支持和村干部、村民的配合,简直化身全职保姆,村民理发了,陪着去。村民小孩生病了,管接送。村民在外面吃饭,抢着付账。支书家里过会了,带上礼就立马赶过去……
记得冯村枢纽建设时开挖导流渠,虽然不到300米,但是涉及到138户村民的住房搬迁,还有七座坟墓需要迁坟。时间紧,任务重,阻力也不小。
李拥军拉着区里和乡镇领导,拿着工程效果图,没白天没黑夜地上门去给村民做工作。当时是2021年11月,正是滴水成冰的季节,村民们经常会在早起时,看到支书、村长带着的建设处的工作人员蹲在家门口。老百姓完全被他们感动了,不到一个月时间,全部搬迁完毕,12月份顺利开始施工。
冯村新桥
2022年大年初五,张维亮书记视察滏阳河全域生态修复工程,第一站就先到了管理处,要求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今年必须完成工程目标任务。
工程紧锣密鼓全面推进,大家全都鼓着一股劲儿。然而没想到,3月底,新冠病毒疫情来势汹汹,先是在鸡泽爆发,继而将邯郸整座城市按下了“暂停键”。
工期不等人,工程不能停,怎样在不违反疫情防控政策的前提下,安全高效地进行施工,是管理处面临的一个重大考验。
市水利局党组书记、局长侯有民一再强调,河道行洪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要树牢底线思维,严把质量和安全关口,严格按照时间节点完成滏阳河全域生态修复既定任务目标。同时,要坚决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认真执行扬尘治理“6个100%”措施,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加快工程进度,确保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别看处长李瑞军平时和蔼可亲,在工作中却颇有些铁腕将军的风范,雷厉风行,一丝不苟。疫情当前,他首先制订了严密的措施,严格执行疫情防控措施。沿线管理必须到位,工地封闭管理,不符合规定的人员严禁入内。为了保证在市内需要流动的工程人员正常工作,他拿着工程简介、图纸、施工要求等资料找到交通、交巡警、卫生防疫等部门,磨破了嘴皮进行沟通、协调,终于取得了四个通行证。
人解决了,料怎么办?施工材料很多都是外地采购的,比如桥梁板,来自河南,闸板,来自江苏和上海,天南海北,很多地方还是高风险疫区,这样的情况,防控难度可见一斑。
李瑞军下了“死命令”,要求所有外来司机和车辆,出发前严格做好核酸检测和消杀工作,并且全程录像同步上传视频。车门贴上封条,司机提前准备好食物和水,穿上大号尿不湿,运输途中,吃喝拉撒都在驾驶室解决,绝对不允许下车,整个行程都必须有影像资料,确保防控措施严格执行。
就这样点对点,人盯人,每天忙到下半夜三、四点钟,疫情期间整个工程没有出现一例确诊病例、核酸阳性、密接、次密接,没有因为疫情停工一分钟。
工程科科长秦永刚,负责审图、验收,在工程中经常会出现设计院出的图纸和现场情况不符的情况,他必须随时到现场解决这些问题。当时他正在上小学的孩子腿摔伤了,正赶上妻子出差,孩子没人照顾。这个时候请假,很可能就要耽误工期,他一咬牙,带着腿上打着绷带的孩子就来上班了。数九寒天的,孩子跟着他在工地上冻得发起了高烧,最后没办法住进了中心医院。就这,秦永刚的工作也没耽误,还是坚持在现场忙碌着。
为了保证在党的“二十大”之前工程全面竣工,李瑞军说我们是两腿绑着沙袋往前跑,不仅要有力度,更要有技巧,工作中要灵活机动,多动脑筋。
在冯村,有一座古庙,据说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了。这座名为“三霄殿”的庙里供奉着“三家奶奶”,是村里很多人信奉的保佑全村平安的“大仙”。
这座庙所在的位置正处于冯村枢纽桥闸施工范围,经过和区、乡、村沟通,进行了拆迁,并规划了新址。但因为建寺庙属于宗教事务,需要报批审核,新址的建设暂时搁置,原庙中供奉的牌位无处安放,村民有了很大意见,于是就将牌位一股儿脑的放进村口的禁烧防汛指挥部里进行供奉。指挥部的这个小房子就在冯村老桥的桥头,新桥建设完工后,这座老桥是要拆除的,现在村民心中无比神圣的“三家奶奶”迁居于此,这里,又成了一个矛盾点。
冯村老桥桥头村民供奉“三家奶奶”的禁烧防汛指挥部
自古以来,在中国的乡村都有供奉各路神仙的习俗,老百姓信奉,而且十分虔诚。在他们的心目中,这不仅是一种信仰,更是对天地、对生命的一种敬畏。如果这种精神上的寄托不能妥善安置,会在老百姓心目中引起恐慌、怨愤,甚至抵触和反抗,成为不安定因素。
这是一个十分敏感和棘手的问题,一旦处理不好,后果将十分严重。李瑞军左思右想,怎样才能在不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情况下,又能顺应乡风民俗,安抚村民的情绪呢。
经过反复考量,他找到丛台区水利局局长毛文彬,和他协商能否就近将古庙作为一个文化景观进行重建,这样既能增加一处景点,也能满足村民们供奉和祈福的需求。
经过认真筛选,李瑞军和毛文彬一致认为在“滏水叠波”景区的假山上修建为最佳方案。“滏水叠波”位于滏阳河畔,层层叠叠的石台上飞瀑流泉,钟灵毓秀,与赵奢战鼓、月季花坡、邯郸之花交相辉映,是个不可多得的“风水宝地”。
机智幽默的李瑞军在工作中挥洒自如,这是他作为一个水利人,在专业领域驰骋多年造就的自信与果敢。可是作为一个父亲,在他的心里也有深深的遗憾和愧疚。
在工程最紧张的时候,正赶上他最心爱的女儿结婚。女儿和女婿都在北京工作,在各自的岗位上肩负重任,两个孩子是专程从北京赶回来在邯郸举办婚礼的。亲家也从石家庄赶了过来,原本一家人和亲朋好友聚在一起喜庆又热闹,但是李瑞军突然接到通知,中午一点局里要开工程调度会。就这样,上午的婚礼仪式一结束,他连饭都没顾上吃几口就急匆匆地走了,一直忙到了晚上九点多才回来,晚上约好的和亲家喝两杯也没喝成。第二天,女儿女婿也回了北京,虽然孩子们没有埋怨他,但是在他的心里,始终有对女儿的亏欠,每每想起来,都会红了眼眶。
凡注明来源邯郸文化网的文章,属邯郸文化网原创
请尊重作者,转载注明作者、文章出处
(更多好文 请加小编微信h3115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