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是“中国梦”提出十周年。“有梦想谁都了不起。”中国梦是国家梦、民族梦,也是每个中华儿女的梦。这十年,峰峰人都在为实现中国梦,实现自己的梦,奋斗着。他们,从事不同的职业;他们,坚守不同的岗位,每一个追梦的姿态,都被定格为历史;每一滴奔跑的汗水,都将浇灌出未来。今天我们聚焦的时代“追梦人”是写尽家乡事的退休干部杜良盛。
2012年,我退休了
退休以后干什么
当然选择的空间很大,而我选择了写作
岁月悠悠,笔墨流香
退休这十余年间
我对写作一发而不可收
挖掘地方文化,感受时代脉搏
写下峰峰故事
少说点也写了上百篇文章
几十万字,在当时当地产生了较大影响
这也让我感到,这十年没有虚度
写作先从家乡文化写起。我的家乡是和村,那是个千年古镇。这十余年间,地方小吃发展起来了,从民间小吃走到了高档餐厅,从手工作坊发展为工业化生产,从地方自产自销变成走向方圆百里,成为一道亮丽的饮食文化。为了挖掘这些小吃的历史渊源,我数十次到和村采风,和这些小吃的生产者、销售者座谈,实地考察,对这些饮食文化的起源、形成、发展、传播的脉络进行整理挖掘,让它从囗头文学变成了书面文字,在各类媒体上发表,我先后写了《家乡的豆腐》《明朝御宴和村三饭》《老高的皮渣》《从一种叫麻糖的食物说起》《和村的羊汤》等多篇文章,在社会上影响广泛,让很多到和村的人都会去吃和村三饭,冬日里开车几十里专程去和村喝羊汤。和村豆腐从和村走向邯郸,和村皮渣成为日常生活必备的美食。
著名的响堂山景区就在和村,这些年景区先后投资数亿进行升级,在2017年邯郸市第二届旅发大会和邯郸市承办的河北省旅发大会期间,我先后写下了《响堂山游记》《大佛洞见闻记》《响堂山上去看湖》《响堂寺的故事》等十多篇文章,在各类媒体刊发,让更多人了解了响堂山文化。有趣的是,我的家乡许多人知道了有个写家乡文化的“杜老师”,给我提供了很多文化素材,随着又写了《龙池沟漫记》《家乡的庙会》《和村府君庙》《和村十高那座桥》《母校花儿开》等20多篇纪实性散文和史料性文章,我成了写和村地方文化的“专业户”。
在这十余年间,我写的最多的是跃峰渠文化,那是一个红色文化宝库,常写常新。2017年,峰峰矿区承办邯郸市第二届旅发大会,我参与筹办了“跃峰渠纪念馆”,写出了上万字的讲解词,搜集整理了近千张跃峰渠老照片,编写了十多个修渠经典小故事,并且担任跃峰渠纪念馆名誉馆长,向社会各界宣讲跃峰渠故事。2020年7月31日,时任河北省副省长时清霜参观了跃峰渠纪念馆,听了我一个多小时的讲解,参观后写下了2000多字的参观感言,把跃峰渠概括为五种精神,号召全省水利系统学习跃峰渠精神,现在,跃峰渠纪念馆已成为邯郸市许多单位的红色教育基地和金色名片。这些年我还组织修渠老同志写了《难忘十里洞》《十万大军去修渠》《跃峰岁月宛如歌》《吕玉兰来到了跃峰渠》等数十篇文章。2018年,我作为执行主编,编写的《跃峰渠图志》一书正式出版,采用跃峰渠照片500多幅,编写经典故事16个,印刷2000余本,成为上级领导、社会各界特别是修渠老同志的珍藏礼品。2019年,为央视4套《国家记忆》栏目提供大量文字和音像素材,编辑了《会战跃峰渠》三集纪录片,播出后在社会上引起轰动,让跃峰渠精神从太行山区走向全国各地。2021年,我作为主编,编写了《跃峰渠记忆》一书并出版,全书采用320幅照片,110篇文章,50万字,是跃峰渠建设以来,非常重要的一部文集,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好评。
屈指一算,我在滏阳河边居住已经50余年了,经历了滏阳河的无数个春夏秋冬。那清清的流水、那坚如磐石的堤岸、还有那岸边休闲的公园、那白鹭新建的乐园、那浪里白条的泳池,都不时在我眼前闪过,成了一幅幅历史画面。现在,滏阳河一直在变,滏阳河的污染源堵住了,滏阳河断流的历史结束了,滏阳河成了百万平方米的观光水面,岸边建了公园,有了几十里长的观光道路,滏阳河成了国家级的湿地公园了,龙洞珠泉景区越来越受人喜爱了,再大的洪水也顺畅下泄了,市民眼中的滏阳河真正成了可亲可近的母亲河。受此触动,我拿起笔,写下了母亲河的今昔和我的感受。我写了"龙洞欢歌"一文,在《邯郸日报》《邯郸晚报》发表,引来曾在峰峰工作过的老同志的关注。于是老同志们特意组团到滏阳河黑龙洞考察一番,对比往昔,不胜感慨。这篇游记在“微观峰峰”刊发后,阅读量达30000多人,至今还在网上转载。
滏阳河从邢都公路到南留旺桥也就二十里左右,不经意间建起了那么多桥,邢都公路桥、彭常桥、彭城大桥、滏源大桥、滏临桥、滏新桥、轻工桥(天鹅桥)、石桥大桥、滏阳河铁路大桥等13座,极大地方便了峰峰的南北交通,改变了彭城区域东西南北的建设格局。为此,我从邢都公路桥到南留旺桥多次骑自行车或步行考察,了解每一座桥建设的年代、建设的背景、建设时的设计、建设时的施工、建设后的作用、是哪一届政府建设的,努力找到当年的施工技术人员,了解这些桥建设时的情况,虽然搜集这些史料如海里捞针,我也乐此不疲,我发现每一座桥都有自己的故事,历久弥新,恍如昨日。
我看到过大部分桥建造时的身影,作为这些桥的受益者,我写下了“滏河源头去看桥”一文,在“微观峰峰”刊登后,好评如潮。人们说,峰峰交通的变化,在这些桥上体现出来了,也感谢作者,为他们全面系统的介绍了这些桥的来历。围绕着滏阳河的变化,我写下了“小树林里”一文,用打乒乓球、下象棋、打扑克、吹口琴来讲述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填补了这方面题材的空白。2022年,我参加了区政协《滏之源》一书的编写工作,先后采写和组织了十多篇文章,如约请年近八旬的老同志写下了《我经历的1963年大洪水》,真实回忆写下了滏阳河的防洪变迁。为反映滏阳河河道治理情况,我查阅大量资料,实地考察了解,写下了《滏阳河河道治理随记》《滏河上空白云飘》等文章,有的已在各类媒体发表,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好评,滏阳河,母亲河,那里有着写不完的故事。
近年来,区里有关部门邀我多次采风,让我的写作与时俱进,同时又给了我宣讲的平台,使我写作的峰峰故事,有了更多的听众,传播到更多的人群。2018年10月,邯郸市委召开“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主题先进事迹报告会,区里让我到这个800人的大会上作报告,我深感责任重大,但又义不容辞。我接到这个任务后,多次考察,写下了《铁腕治污染,打好蓝天保卫战》《啃下硬骨头,矿区大步变景区》《提高城市品位,让城区变大变美》的调查报告,2018年11月1日,在邯郸工人剧院向大会报告后,全场听众欢声雷动,长时间鼓掌。2017年至2021年,我还在峰峰工人文化中心、在村镇单位学校、在跃峰渠纪念馆、在各地文化大讲堂、在河北省委党校干部培训班等平台讲述峰峰故事,听众达数万人。
这些年,党组织也给了我很多荣誉。2017年,峰峰矿区承办邯郸市第二届旅发大会时被评为“特别贡献奖”,2018年被评为“峰峰矿区十大最美人物”,2019年河北省老干局授予我“最美夕阳”荣誉称号。“邯郸日报”“邯郸晚报”整版刊登我的先进事迹,说我是退而不休,讲好峰峰故事的带头人。2019年第11期,在邯郸市老干局的推荐下,河北《老人世界》专题刊登了我的先进事迹。
起笔,源于对家乡文化的热爱
坚持,只因国家在不断进步
欲展现她日新月异的变化
十年笔耕不辍
杜良盛把峰峰故事写成书
继续记录时代变迁
讲述峰峰故事
传承峰峰文化
是杜良盛下一个十年的计划
(更多好文 请加小编微信h3115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