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念故乡
杨献平
久在异地他乡,有时难免思念故乡,特别是受到挫折,落入逆境四顾茫然而不知所措的时候,那种思念故乡的迫切心情犹如离弦之箭一发而不可收。
我的故乡四面环山,房子盖在山上,吃水井在山上,庄稼种在山上,家乡父老世世代代靠山生活,以山为命。我从小生活在山村里,孩提时我和小伙伴们常常在山脚下的小溪边玩耍。稍大一点后,我们时常结伙上山砍柴,累了我们便用荆条编个圈戴在头上玩电影《地雷战》里与日本鬼子打游击的游戏。有时因玩掷手榴弹的游戏,不小心小伙伴挂了彩,到吃饭的时候怕回家,害得大人们上山到处找。为此,屁股挨了好多次巴掌。
山村南有一座依山而建的关帝庙,供奉着关羽、周仓、关平,占地16多平方米。庙前有一颗碗口粗的柏树,柏树北紧靠青石砌筑的石桥,石桥下潺潺溪水四季常流。八月十五,银盘似的月亮照得山村明亮如昼,大人们拉着孩子的手,拎着放在荆条编织篮子里的供品、香、纸,三一群、五一伙,谈着家务事和天地营生不约而同上庙拜关公,祈求孩子听话、祈求风调雨顺、祈求五谷丰登。特别是大年初一,大一点的孩子以上的山民,年三十晚上不睡觉,夜12点开始,一马当先去庙上烧第一柱香。据说,供关老爷第一柱香,全家一年家庭和美、丰衣足食、幸福平安。
随着岁月的变迁,八月十五供关公的习俗不在聚集上庙了。个别有事祈求关公的村民十五或不十五都要到庙上上香问事求保佑。大年初一供关公的习俗至今保留,只不过是供品、仪式、时间都没有过去讲究了。
一代又一代的山民,在上庙祈求、虔诚礼拜的年年岁岁中,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诚实、守信、勤劳、节俭的地域传统文化。关公面对“上马金、下马银,十二美女去弹琴”的生活环境,坚守情操,不计名利、不忘旧主、不贪富贵的云天忠义影响了山村窘困成长起来的一批又一批后生,多数人“义”字当先,性格坚韧,思想和品行比较正统,正如关公封金挂印,千里走单骑寻找刘备离开许昌前,写给曹操的《风雨竹》:
不谢东君意,丹青独立名,
莫嫌孤叶淡,终久不凋零。
一年之季在于春,耕种是春季的主题。我和伙伴们在生产队栽种红薯时,常常从老远的山沟里上坡往地里挑水,扁担前面的水桶有时难免碰到路上洒出水。这时,再踩上去,就会摔倒在地,有好几次引得大人们哄堂大笑。还是经常劳动的人经验多,遇有洒水现象,马上停下来,拿起准备的铁锹不是垫上土,就是把挑水道路铲成台阶形状,方便通行。虽然劳累,但得到大家庭的帮助和身教,心里热乎乎的,倍感亲切。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我们在生产队长的领导下,跟青壮劳力一起,收割庄稼。特别是拿镰刀弯腰割黄豆、黑豆,一会儿下来,左手指上都是刀伤。太阳底下个个满头大汗,没有钱买毛巾,都是撩起衣襟擦脸。过了中午,还不能收工。利用等排子车来地拉庄稼的时间,用镰刀削尖树枝插上玉米、柿子、土豆或红薯,再插入土里,用火点燃干柴烧烤吃,半生不熟的时候,大家抢着吃,脸上、嘴上、手上都是黑,互相指着笑,那情景、那美味、那单纯、那热闹,久久不能忘怀。
霜降前后,沟沟坡坡的核桃树、花椒树,杨树、柳树等苍绿、墨绿、浅绿的颜色把山村笼罩在一片温馨、静谧、安详的气氛里。特别是柿子树叶,万绿丛中点点红,一堆堆、一坡坡、一沟沟的火红火红,看上去不是一个个小红伞,就是一片片小红布,经秋风一吹,沙沙作响,远远望去就像无数个身披节日盛装的美丽少女翩翩起舞,把满山满沟装扮的耀眼靓丽,成为冀西南部清漳河下游山村别致的风景。
后来我上了初中,语文老师教我背会了“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词句,作文课上,老师让每个同学联系实际写一篇抒情散文。我由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联想到霜秋季节,那山上山下层层密密的柿子树,满山遍野似枫林般的火红柿子叶,写满了我童年的故事,熔化了我的思维,长上了想象的翅膀……想到此,文思泉涌,我一气完成了“霜秋抒怀”这篇散文。课后,获得了老师的好评,同学们也给以很大的鼓励。
冬天,是土地休眠储能的时候,上冻前庄稼人还得忙活一阵子。星期天我们男女同学每人一头驴,给驴套上鞍辔放上垛架,用铁锹装上驴粪、牛粪或羊粪,骑到毛驴屁股上,一字排开行走在山山岭岭弯曲的小道上,像是沙漠中的驼铃队,别有情趣。骑在驴上,观看着群山树木,不管山道的石块和高低不平,同学们有说有笑,有时还一起唱响山歌,逍遥自在、快乐无比。
参加工作后,生活道路和工作环境远不像写抒情散文、骑毛驴那样心随意想、无拘无束、自由驰骋。因为从小与山有缘,山的憨厚、山的敦实、山的刚毅、山的不屈融化了我的灵魂,性格表现出来的坚定、敢拼,处事为人集中体现在“内方外方”上,因此,适应环境的能力差,朋友圈小。有好几次,理想的翅膀被风吹断,美好的憧憬被雨打散……尽管如此,倔犟的我有苦自己吃,有泪自己咽,不了的情,酷似童年时伙伴们争先恐后登山,总想第一个登到山顶。
几十年来,尘世的风风雨雨,人生的坎坎坷坷,世事的冷暖甘苦,风云的变幻莫测,教会了我正确取舍:我就是我,墨守成规的我,故步自封的我;我不是我,我不刻舟求剑,我是与时俱进的我。
原稿写于一九九八年七月十一日
二0二二年五月十七日峰峰第二稿
作者:杨献平,男,本科学历,涉县偏店乡韩家山人。1981年6月参加工作到峰峰矿区,先后在粮食部门、区政府办公室、城建部门、区政府驻北京办事处、市场建设服务局、农业农村局工作。爱好与特长:长于行政管理,专于公文写作,好于舞文弄墨,乐于文海拾贝。
(更多好文 请加小编微信h3115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