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生与山有缘
作者 申魁林
小时候,听大人们说,从村西边儿过来的人都是“山里边儿家”,山里边儿山多、地少、缺水、粮食产量低,还没有副业,“山里边儿家”的意思就一个字“穷”。 就是后来我娶了个涉县籍的媳妇,村里人还嗤之以鼻“哼,找了个山里边儿家”。仔细想想,其实自己何尝不是“山里边儿家”?而且,出去“折腾”了几十年直到退休,也没有离开过山,也许,今生就是与山有缘。
我的家乡在峰峰矿区和村镇南八特村(曾隶属武安县),
村东五公里是东鼓山(现在又称响堂山),村西两公里就进入山峦叠嶂的西部山区直达涉县,村北两公里就是磁山,村南的山出门就见,坡虽较缓,属于丘陵地带,但绵延起伏与西山扯连不断,所以村里人又称西山。
生产队的土地就在村南的西山坡上,此山因盛产青石和白灰质量好,而远近闻名。当年,三乡五里,周边县市盖房屋、搞建设,都来山上购买青石和白灰,人欢马叫,络绎不绝。青石的废料还可以敲成石子,和白灰、沙子按一定比例搅拌好,铺路、上房顶都非常坚固耐用。小时候上学勤工俭学,还和同学们一块儿到山上敲过石子,一位老师还趁兴写了一首诗,在学校流传很久,至今还依稀记得几句,“小铁锤,上下飞,敲得石子堆成堆,大马车,排成队,运往铁路铺铁轨,练思想,长身体,五七指示记心里……。”
高中毕业后,也曾赶着马车拉过石子运输到和村火车站,再装火车运到需要石子的远方。也曾到石灰窑干过一段儿时间,不过不是烧石灰,而是赶牛车把石头拉倒石灰窑,再有专业的师傅在石灰窑里摆一层石头加一层煤,装满后,再在上面用厚厚的一层土盖严实,烧上若干天,即烧成了优质的白灰。一共有大大小小十几个石灰窑,这个窑出灰,那个窑装,基本上每天都有出灰的窑,虽然比较原始,却形成了生产销售一条龙,马车,拖拉机排队等着装车,车水马龙,争先恐后,热火朝天。石灰热销,出灰的人员就显不足,我们几个赶牛车的也轮换着加入出灰的队伍,两个人抬着一个大筐能装一二百斤,走在不走一尺宽的木板上,颤颤悠悠,与地面至少有一丈高。虽然抬灰每次都格外有补助,我还是胆怯不敢上,“重赏之下” 也不敢当“勇夫”,好在可以找人替,每次轮到我时,都是同学杜保明代替,至今想起还有些许感动,心里暖暖的。
村南的“白灰窑”,村东的“小煤窑”,成为当时南八特村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黑白”二窑曾是村里经济支柱产业。记得在石灰窑上班每天可以挣十二个工分,每天还补助四毛钱,(当年一个壮劳力在生产队干一天最多十个工分)属于“高工资”单位。因为有了“黑白”副业的支撑,南八特村当时每十个工分可以达到两块多钱,而仅靠种地的周边村每十个工分才是几毛钱,尤其是“山里边儿家”每十个工分才一毛多两毛钱,就是现在很有名的磁山二街也不过才是一块钱左右。
毕业后的第二年,从石灰厂出来到外地参加工作了,不仅没有摆脱山,而是钻进了山的深处——涉县境内的符山铁矿。铁矿最高的工作地点一采区海拔一千二百米(现在被涉县政府开发成旅游区——圣福天路),二采区在海拔七百二十米,我工作的三采区在半山腰海拔八百六十米,直接从村里的“山头”转入到山区的“腹中”。在这里工作生活的唯一好处是,炎热的夏季这里也吹着凉爽的风。整个夏季没有脱过秋裤,晚上睡觉还要盖被子。凭着能写几篇广播稿,偶尔在报纸上登个“豆腐块儿”,在井下工作一年多,就借调到山脚下的矿安全科。
五年后,因工作调动来到了武安境内的西石门铁矿,还是在山区内,与邢台搭界。矿分南北中三个采区,北采区就在邢台辖区内。当时手机不仅双向收费,还有漫游费,在矿区内打电话没有漫游费,一到北采区就等于出邯郸市了,收漫游费。
年过四十,有一个机缘,好不容易调回到磁山机械总厂,还是没有走出山区。直到办了退休,又到磁山二街开发的旅游景区——金马山庄打了一份工,嘚,每天还是上山。既是宗教专干,还是书法欣赏胜地——磁山翰墨苑的管理员。半山腰的道教“红山观”,山顶的佛教“广福寺”都是金马山庄的主要景观,最耀眼的还是与广福寺古典建筑风格浑然一体的“磁山翰墨苑”。书法长廊沿着广福寺近五百级的台阶两侧依山而建,坐北朝南,红墙金顶,气势恢宏,像并肩伏卧的两条祥龙,蔚为壮观,十里之外清晰可见。
这里没有都市的喧嚣与拥堵,只有大山的辽阔与宁静。站在红山之巅,你会看到从八角亭穿过形成三叠瀑布的飞流直下,像一条银链悬挂在山间。瀑布的水流注入水潭,通过拱桥与不远处的另一个水潭相连,潭水清澈,碧波荡漾,宛如红山明媚的双眸在仰视蓝天。漫山树木郁郁葱葱,竹林摇曳,山光水色,自然景观和人文环境交相辉映,一派生机盎然。
寒来暑往,不觉间已度过三个春秋,置身于大自然,真切得感受着草长莺飞、花开花落、风霜雨雪、四季变换和岁月更替,退休后的失落和迷茫早已烟消云散。漫步在上山的路上,清风徐徐,不仅能听到淙淙的流水声,还能听到树林中各种鸟儿婉转的鸣唱,在空谷中回荡,甚至还能听到鸟儿飞过时翅膀扇动的声响。寺院中传来阵阵梵音,让尘世的烦扰渐行渐远,脑海一片空灵。阿弥陀佛,心安即是归处。“心宽无处不桃源,何处不是云水间?”“智者乐水,仁者乐山”,与山为伴,此生无憾。
链接;http://www.handanwenhua.net/chuangzuozhongxin/2022-01-10/5551.html
凡注明来源邯郸文化网的文章,属邯郸文化网原创
请尊重作者,转载注明作者、文章出处
(更多好文 请加小编微信h3115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