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志兴:德国也有焚书事件
日期:2021-07-23 16:32:11  点击:
来源:历史新知解毒(公众号)  作者:

周志兴:德国也有焚书事件

从纳粹的焚书,很容易想到秦始皇的焚书,看来,专制常常是从毁灭文化开始的。我只去过两次柏林,每次时间都很短,但是,每次都去了柏林的“焚书广场”。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很长一段时间,德国得了一场大病,这场大病,是由一个叫做“纳粹”的病菌引起的。因为这个病,原本非常理性的德国人似乎都疯狂起来。

——邯郸文化网  1933年,柏林焚书

1933年,柏林焚书

今年五月,我在这个广·场的一块铭牌前伫立很久。这块铭牌上是一段名言,大意是当烧书开始的时候,离烧人就不远了。

德国的历史说明了这一点。当然,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东方,秦始皇也有“焚书坑儒”的恶行。

柏林市中心有一座“宪兵广场”,柏林市中心的宪兵广场,名字出于“保卫宪法的士兵”,这个广场又叫做“宪兵御林广场”。在离宪兵广场不远处,有一个贝伯尔广场,在洪堡大学的图书馆大楼前,就在这个广场上发生过一次焚书事件,那是在纳粹上台时的1933年。

关于这次焚书,美国记者伯查尔有如下报道,我把原文登录在这里,是为了提醒一定要记住这段历史。

“今晚,在绝大多数德国大学城里,那些激情昂扬的学生激进分子们正举行焚书仪式,烧毁那些体现非德意志精神的文学书籍,小册子,函件和记录。伴随着这一行动的是火把游行,军乐和大喊大叫的爱国演讲——其热闹程度远远超过英格兰福克斯节(每年11月5日)。

在德国,有大约30所大学,起码每州一个。每所大学都应点燃自己的大火,但在科隆、海德堡和其他一些地方的焚书仪式被推迟到下个星期举行。

各地举行的焚书仪式有所不同,但这种不同主要是程度上的差异。柏林的活动自然是规模最大的,而且这里所发生的一切多多少少地反映了德国其他地方的情况。大约有4万人聚集在歌剧院和柏林大学之间的广场上,站在蒙蒙细雨中观看所发生的事件。也许还有4万多人站在5英里长的大街两旁,注视着那些手持火把的学生护送满载将要烧毁的书刊、小册子的汽车通过。这些装书的卡车是借来的,小汽车是私人的。但这一切对一般的旁观者来说显得异常的幼稚可笑。

5千名男女学生参加了游行队伍。他们代表了不同的学生团体,每个团体全戴着颜色不同的帽子,有红色的,绿色的,紫色的和蓝色的。此外,游行队伍里还有一队选出来的纳粹敢死队军官。他们戴着长毛绒宽顶无沿圆帽,腿着马裤,上身穿着紧身短衣,脚蹬带着铁钉的高筒皮靴。学生和军官们扛着旗帜,唱着纳粹歌和校园歌来到了广场,此时已是子夜时间。

广场上,在一段用厚厚的沙子围起来的花岗岩人行道上,人们用圆木头交叉堆起了一个长宽12英尺,高5英尺的柴垛。在游行队伍还没有到来之前,一支纳粹乐队一直起劲地吹着。游行的先头队伍终于来到了。它经过柴垛,在预先定好的一大块地方聚集起来。

当游行者路过柴堆时,他们将手中点燃的火把一个一个地扔向那里,直到整个柴垛全部起火。接着开始焚烧书籍。装书籍的汽车就停在不远处,每组学生都要抱下一堆书扔到火里。一股气流卷起了火堆中的灰烬,洋洋洒洒地飘向远方。开始时,每当一些书被扔进火里,人们还都欢呼一番。不一会,人们就厌倦了。

接着,身穿纳粹军服的学生领袖古特亚发表讲话。他说,他和他的同学来到这里是为了烧毁那些可能瓦解民族运动的“非德意志”的书和文件。他们为自己的行动而感到高兴,并相信从今以后,德国文学一定会纯洁起来。这是一通孩子般的讲话,受到了学生们孩子气的热情欢迎。围观的人群似乎有点失望。为了煽起热情,当一批又一批的书被扔进火里时,一个学生鼓动者开始点书的作者名字:“西格蒙德·佛罗伊德——歪曲我们的历史,诋毁历史上的伟人。”人群欢呼着。“埃米尔·路德维希——进行文学欺骗和背叛德国!”更高的欢呼声!接着是埃里希·玛丽亚·雷马克——罪名是“贬低德国文字和德意志的最高爱国理想”;已故的卢森堡《日报》戏剧评论家艾尔弗雷德·克尔被谴责为“不诚实的文学投机者”;《日报》的原编辑西奥多·澳尔夫和《沃思日报》原编辑乔治·伯恩哈特——罪名是反对德国。对后面这几个人,人们只能烧掉他们各自的一些报纸和杂志上的文章。

一切就这样进行着,直到纳粹宣传部长保罗·约瑟夫·戈培尔博士在人们的纳粹礼和身穿军装的保镖们的簇拥下出现为止。这是今晚吸引人的一幕。戈培尔走上装饰着+字的小讲台,开始讲话。”

从纳粹的焚书,很容易想到秦始皇的焚书,看来,专制常常是从毁灭文化开始的。

2001年建立的纳粹焚书警世铜牌。铜牌中间文字大意是:“1933年5月10日,在这个广场的中央,纳粹学生焚烧了几百位自由作家、出版家、哲学家和科学家的著作。”周边一圈是德国诗人海涅1820年诗作中的文字:“这是一个序幕,人们在哪里焚书,最终,人们将在那里焚人。”

我不仅唏嘘的是,就在距那个显示包容文化的宪兵广场一箭之遥的地方,就是在一百多年之后,文化的包容就变成了文化的极端专制,所以,时间的前进可以是科技的前进,但是,并不一定就是思想和文化的前进。同样的国家,同样的民族,在不同的时间里,也可能有不同的素质。

德国人一定是希望记住这段历史的,他们在广场上修建了一个特殊的纪念碑。在广场上,有一块两米见方的玻璃,导游告诉我们,下面是一个微缩的图书馆,有很多的书架,但是书架都是空的,没有一本书,就是叫人们记住当年的焚书事件。

其实,不单是德国人要记住。

链接:www.handanwenhua.net/chuangzuozhongxin/2021-07-23/4629.html

——邯郸文化网

——邯郸文化网

(更多好文 请加小编微信happy_happy_maomi)

——邯郸文化网

关于网站  |  触屏版  |  网页版

劳务派遣经营许可证编号:1*0*082021008
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编号:1*0*082021003
冀ICP备18017602号-1
冀公网安备 13040302001124号
客服电话:0310-3115600
Powered by {$sitename}
首页 刷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