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野圭吾《恶意》:有一种坏,叫见不得别人好
罗素曾说:“嫉妒可以说是人类最普遍、最根深蒂固的一种情感”。
事实上,生活中,大部分人都有过嫉妒别人的时候。
他人优渥的家庭条件,卓越的业绩,突出的外形或者受人欢迎的性格都有可能曾让你眼红不已。
大多数人的嫉妒情绪往往只存在于一念之间,想想就过了。
可是,少数人却将嫉妒这条毒舌栽培在心灵的沃土上,任其野蛮生长,这样做的结果不是扎伤别人,就是刺痛自己。
嫉妒,是一种无边的恶意
日本著名作家东野圭吾在小说《恶意》中讲了一个令人脊背发凉的故事:
畅销小说家日高邦彦在出国前一晚在自己家中被杀害,凶手竟然是他昔日的同窗好友野野口修。
野野口修对自己的罪行供认不讳,但对于作案动机却闭口不谈。
这不禁让人疑惑,两人之间到底有什么不可调和的矛盾,致使野野口修不惜做出杀人这样极端的事情呢?
在警察加贺恭一郎的深入调查下,案件的真相逐渐浮出水面。
读书时,日高邦彦为人正直谦和,不但从没做过对不起野野口修的事,反而在他受到校园霸凌时挺身而出。
毕业后,野野口修的事业没什么起色,日高邦彦在写作圈混得风生水起,是日高邦彦介绍出版社给野野口修,帮他达成作家的梦想。
野野口修怎么会对自己的恩人痛下杀手?
他的回答让人觉得不可思议——“我早就看他不爽了”。
让他产生这种想法的原因其实就是人性中卑劣的嫉妒情绪。
当日高邦彦在文坛上大放异彩的时候,野野口修却不幸得了癌症,巨大的差距让他的内心彻底失衡了。
嫉妒的火苗一旦被点燃,便以燎原之势,将心灵的原野烧成一片灰烬。
东野圭吾在书中写道:
“这是怎样的一种心态啊!就算被捕也不怕,即使赌上自己的人生,也要达成目的。”
故事中无边的恶意让人不寒而栗,其实,有时候生活的可怕程度,并不亚于故事。
2018年,山东临淄发生了一起骇人听闻的事件,某中学初三的一个班级里,班级第二名秦同学将第一名马同学残忍杀害。
凶手第一刀便直插心脏,接着开始追砍,被害人从脖子到胸前等部位一共被砍了13刀。
很难想象这样凶残的做法出自一个十几岁的孩子之手,而促使秦同学举刀杀人的原因,竟是杀了第一名,他就是第一。
不甘与嫉妒扭曲了少年的内心,让一个本该善良单纯的孩子变成了冷血的杀手,这样偏激的做法在伤害别人的同时,也葬送了自己的一生。
足以见得,人内心深处的嫉妒是恶的根源,一旦失控,便犹如猛兽出笼,可怕至极。
嫉妒,源于自卑
心理学家维蕾娜·卡斯特在其著作《羡慕与嫉妒:深层心理分析》中写道:
“嫉妒是来源于我们对自身价值的不信任。”
严重的嫉妒情绪其实是一种弱者心态,说白了,就是自卑。
因为自卑,所以总觉得自己不够好,也就更见不得别人比自己好。
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学生曾经问他:“先生,请告诉我,为什么心怀嫉妒的人总是心情沮丧呢?”
亚里士多德回答:“因为折磨他的不仅有自身的挫折,还有别人的成功”。
由此可见,心怀嫉妒的人受着双重折磨,他们比一般人更难感到快乐。
每一个嫉妒心旺盛的人灵魂深处都住着一个自卑的小孩,他们总是在别人的成功中照见自己的失败,从不相信这个世界可以有你好我也好的状态存在。
别人的成功或优秀深深地刺痛着嫉妒者脆弱的神经,让他们有一种强烈的挫败感。
这种心理会促使他们在无形中把自己和他人对立起来,日久天长,就会成为一种病态。
莎士比亚曾说:“嫉妒是一个绿眼的妖魔,谁做了它的牺牲品,就要受它的玩弄”。
有这样一则故事,一个人遇见上帝,上帝说:“我可以满足你的任何一个愿望,前提是你的邻居会得到双份报酬。”
那个人一开始很高兴,但回头一想:
如果我得到一分田产,邻居就会得到两份;
如果我要一箱金子,邻居就会得到两箱;
如果我要一个美女,他就能左拥右抱了。
想来想去,实在不甘心邻居能多占点便宜。
最后,他一咬牙对上帝说:“要不你挖我一只眼睛吧” 。
在心怀嫉妒的人眼中,幸福不是自己得到了什么,而是别人得不到。
宁可两败俱伤也不愿意看到别人过得比自己好,这只能证明自己的虚弱狭隘和幼稚可笑。
让嫉妒成为推动自己成长的力量
那些比较心强烈的人更容易产生嫉妒心理:
女人比身材,比样貌,比谁嫁得老公好,谁家孩子学习好;
男人比工作,比财富,比地位......
如果放不下比较心,烦恼随时都会找上门。
所以,破除嫉妒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不要把自己和别人作比较。
我们每个人都是这世间独一无二的存在,正如太阳和月亮,它们在各自的时间里,闪耀着光芒,根本没有可比性。
海明威说过:“优于别人,并不高贵,真正的高贵应该是优于过去的自己”。
世界那么大,总有人比你优秀,老想着争个高下,注定会活得身心疲惫。
我们每个人真正的对手其实只有自己,当你不再把别人当做假想敌时,就不会对他们的成绩耿耿于怀。
放下强烈的胜负欲,嫉妒心自然就不会那么容易从心底升起。
听说过这样一句话:“承认别人优秀,是一个人优秀的开始。”
越是自卑的人,越不愿意承认他人的优秀,因为他们内心缺乏自我认同感,觉得抬高了别人就是在贬损自己。
而内心强大的人看到比自己优秀的人时,会把注意力放在他为什么这么优秀,我能从他身上学到什么东西上。
我们不是圣人,不可能保证自己对任何人都没有丝毫嫉妒之心。
学着理性地将嫉妒心理控制在正常范围内,让它变成推动自己成长的力量,是一个人变厉害的有效途径。
法国著名作家司汤达只用了短短五十二天的时间,就写出了《巴马修道院》这部数十万字的世界名著。
巴尔扎克对此曾毫不掩饰地对别人说:“我简直起了嫉妒的心思,是的,我禁不住自己一阵醋意涌上心头。”
尽管巴尔扎克坦言自己嫉妒司汤达取得的成就,但他对《巴马修道院》大加赞赏。
他写信给司汤达表示祝贺,盛赞这部作品“章章闪耀着精美之光”,并以此作为提高自己写作水平的动力。
诗人波德莱尔曾经说过:“真正的强者会将其他一切强者视同自己的兄弟,欣赏他,钦佩他,向他学习。”
如果我们还没有强大到可以对别人的优秀献上发自内心的祝福,但最起码做到让自己不因嫉妒而失态,这也是一种修养。
余生,放下多余的比较心,将聚焦在别人身上的目光收回来,放在如何提升自我上;
将怨恨别人的时间拿回来,放在可以从他身上学到什么东西上。
终有一天你会发现,当你可以欣赏美好的时候,嫉妒这个妖怪早已烟消云散,你的心也将因此变得清明而坦荡。
链接:http://www.handanwenhua.net/chuangzuozhongxin/2021-07-20/4565.html